时间:2024-05-04
张明琴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文精神下的数学教育,首先明确了什么是人文精神,对于人文精神的定义,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寻求其他学者的定义,对该定义做了进一步探究。然后根据课堂观摩结果给出合适的建议,本文的建议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入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自身的人文修养等。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学数学;教育教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不断文明的产物,也是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重要动力。学习数学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人文价值,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见,数学是人文精神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人文精神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既包含了人文关切,也包含了理性思维。人文关切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的关怀;对人的社会性的认可;对不同观点的海纳百川;对价值观形成的促进。理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真理不断追求的渴望;运用演绎,归纳的方法进行论证;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数学教学出现了问题。首先,教师自身没有看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人文精神的传授,当然这也可能跟现在的教育背景有密切关系,现在整个社会的教育形式促使教师教育向功利化方向发展。其次,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过于狭隘,只重视伦理道德对人的整个身心的影响,而忽视像数学这种理性科目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对整个人文精神的界定过于狭隘。最后,阻碍人文精神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受到阻碍,最主要因素是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性约束,教师自身忽视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修养,自我的人文素养不够深厚,不能与课堂很好地融会贯通。
二、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如果一味注重分数,则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残次品”,使教育成为以智力开发为主的“颈上教育”。因而教师应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即从传统的一味重视认知教学到重视认知与情感并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应与时俱进,按照《新课程标准》树立起新的教学观,转变人才观和价值观。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新时代的教师必须适时改变自己,必须改变以传统的知识技能训练为目标的知识性教学,尤其是老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或者吃老本,应将枯燥无味的教条当做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和精彩纷呈的文化内涵来处理。教师应多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再引申到课堂中,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应多给学生留时间、留空间,让学生更加自由发挥,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每位学生发展。教学设计应灵活多变,适应当堂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以及精神状态,根据学生当天情况适时调整。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讲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传授数学文化发展史,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演变,更好地掌握知识。数学史记载着整个数学的演变过程,合理地传授给学生,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和横向比较,还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漏洞,做自己的研究发现。此外,教师应树立数学文化观念,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活的知识,切记不可死板、套路、模式化,僵化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活数学”,注重发掘数学教材的教育功能,重在以现有问题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身行为修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数学课程应适时反映出数学的历史、应用以及发展趋势,数学思想的整体系统、美学价值、数学家们的发明创造精神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应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数学教师如何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对我们每位中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修养
现如今,许多数学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都不够深厚,导致在课堂中对人文灌输不够自然得体,因而教师本人必须不断学习知识,积极投身于数学实践,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丰富的数学文化来滋润自己。作為教师,要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化储备,接受学校的教师培训,跟紧时代步伐。比如在某些时候,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能够比教师看得更清晰、更全面、更能启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时,教师应学习他人的先进观点和理念,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
(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万不可人云亦云,把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简单化、教条化。当然作为新教师,我们可以观看、模仿和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位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人格魅力,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尤其是我们的老教师更应该有创新意识,不要几十年如一日地教书,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还会脱离时代的节奏,尤其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跟紧时代尤为重要,因而老教师应当针对之前的讲解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打破套路化教学模式。
六、教师讲解应详略得当并鼓励学生自我探索
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应详略得当,不是任何数学史料都一股脑儿全部传授给学生,如果这样,会影响整个课程进度,并会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反而会适得其反。因而教师在拥有了这些丰富的史料知识之后,传递给学生时,应有所取舍,并不是把什么都教给学生。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让他们自己从感悟和体会中得出结论。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结论,也许这会比我们的预期结果要差一些,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高度,但这是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规避自己犯过的错误,从而更加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式。
七、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所谓数学知识,不过是历史上的数学家从生活中不断实践观察得来的,数学知识就是来自我们的生活实际。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使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更加贴近生活,避免高屋建瓴,空中楼阁,增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负责提供材料和情景以及最后针对学生所说进行总结和补充。现如今,为了使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新课改中增设了比如“数学建模”“研究性课题”等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交通、彩票、环保、旅游开发、温室效应等),勤于用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并最终将问题“数学化”,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八、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并重
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培养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等。养成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将终身受益,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数学又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这些心理品质上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和地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比如从内外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内因为主,这样对学生动机的保持更长久。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如以游戏为主的课堂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多试验,自己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当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研究表明,合理的归因将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劣,以正确的姿态投入新的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尤其是针对偏科性学生,教师的鼓励可以避免学生无助学习,促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这样再进行学习,必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茂良.浅谈科学人文精神在数学学习中的培养[J].教育论坛,2004(10).
[3]吴宏.数学文化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
[4]王嗣鑫.让人文关怀走进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03(9).
[5]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6]李彩芬.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数学教学研究,2003(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