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燕
摘 要:“学评教”是当前高校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这一方法在当前实施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求优化对策。
关键词:学评教;思考;
“学评教”,即学生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通过学生对教师在教学组织、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答疑解惑、关心学生、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态仪表、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评价,全方位地了解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教学管理部门通过搜集学生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对教师工作提出改进要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学评教”实施的优势分析
20世纪80年代,“学评教”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制度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大规模实施。“学评教”代替了传统的“教评教”模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具体如下表现。
(一)“学评教”畅通了学生表达教学感受的渠道
在传统的“教评教”模式中,学生没有公开表达自己对教学感受或教学意见的平台,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学评教”制度的实施给予了学生评教权,让学生在对待教师授课方面更加用心关注和思考,增加自己向教师或书本知识不断质疑的勇气,更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让教师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和思考,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学水平高超、能不断解决学生内心疑问,且让学生内心信服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二)“学评教”增强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动性
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师生比例越来越不协调,合班上课已经成为了高校课堂的常态,甚至对于某些公共必修课而言,教师面对百人上课的课堂也已屡见不鲜。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协调的师生比必然减少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而在课后,教师的大量精力被科研、比赛、会议等事宜占据,与学生的沟通机会更大大减少。“学评教”制度的实施为督促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主动与热情对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进一步交流,解决学生问题症结所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学习任务和知识内容,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主体人格,激发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意愿。
(三)“学评教”提供了师生平等地位的制度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绝对牢牢占据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或者服从。在高等教育阶段,授课教师不乏一些专家学者,他们学术造诣高,思维严谨,理解问题全面而深刻,课堂上学生更是不敢提出内心的质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严重缺少了表达教学意见的渠道和平台,使得师生关系被重重地打上了“从属”的印记。而“学评教”制度的实施极大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地位。这一制度的实施发扬了师生之间的民主,也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地位的平等,为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学评教”实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几乎所有高校都采用了“学评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学评教”对教师改善教学质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学评教”制度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急需解决的弊端。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一)“学评教”实施过程中缺乏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在“学评教”制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挖掘和发挥,但对于教师而言,对于最后的评教结果只能被动接受。对于评教问题的设置、评教时间的安排、评教的有效性参考等信息,教师很少有发言权,或者教师连评教的具体内容也不知晓。教师是教学安排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只有授课教师本人最了解,而教学评价问题的设置者往往不能把握实际,所以对于设置的问题不能准确切入要害。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学生评教所得出的结果与教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存在错位或偏差,不能准确反映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所以,在评教中被动接受评教结果相当于阻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间接信息交流,使得评教结果缺乏准确性。
(二)“学评教”实施过程中易受学生主观情感影响
对教师的评教,学生评价好与坏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这就决定了评教的结果必然含有学生一些的主观情感。一方面,学生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知識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学生在评教时对同一问题的理解程度或角度有差异。另一方面,在学生心中,即使某一位教师理论水平不深厚、专业知识不全面,甚至上课内容完全游离课程之外,但只要这位老师上课风趣幽默,学生评教分数仍然很高。而课堂以课程内容为主的教师,学生往往没有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即使这位教师理论基础很深厚,最后所得到的评价分数却不高。所以,由于学生对教学理解的差异、个人的兴趣喜好不同往往都会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三)“学评教”的结果应用引起弊端
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业绩考核中,学生的评教分数是教师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高校会将评教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奖考核等挂钩。在教师的考核项目上,大部分教师唯有学生评教分数,由于学生的喜好不一,所以教师较难把握。而有些教师为了保证能在学生评教中获得高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一味迁就学生、片面迎合学生,甚至向学生许诺最后成绩一定会给高分。于是,教师降低考试难度、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轻松通过,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片和谐融洽之景。而实际上,这样的师生关系背离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本质,演变为了互相之间各自索取的利益关系。
三、优化“学评教”的方法探寻
“学评教”制度在实施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弊端,但总体来看,这一制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仍然是高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为了更好的发挥“学评教”制度的作用,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具体思考对策如下。
(一)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强调共同参与。
“学评教”制度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教的问题有哪些?涉及哪些维度?为何要设置这些问题等信息需要教师知晓和参与。评价应当是参与评价的所有特别是评价者与其对象交互作用,共同构建统一观点的过程。所以,在“学评教”的指标体系设计时,教务管理部门应当邀请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其中,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和被评价主体的教师要双向沟通,增强双方对问题设置的理解。
为了保障班级学生评教的有效性,教师应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同时搜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想法和意见,做到对学生问题的回应和对教学安排的改进;另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介绍评教体系,让大家全面深刻的理解所设置的评教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强调共同参与,既有助于师生共同理解评价体系,做到准确评价,同时也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二)完善反馈制度,强调全面反馈。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为了改进与提高。教师想要做到准确改进教学,教务管理部门所反馈的评教结果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评教分数,而需要将教师在每个问题上的得分进行全面统计反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认知自己哪些方面得到学生认可,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全方位的反馈为教师对症下药提供了良好契机。评教结果中,学生的打分会对上课内容经常游离于课程知识之外的教师起到提醒作用,要将重点关注于课程知识,对于缺乏幽默风趣的教师来说会更加注重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全面反馈还指不仅要将结果反馈给教师,还要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一方面,反馈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学习,促使自己思考;另一方面,学生在看到了评教结果后,会对自己的打分给予批判性的思考,这一批判性的思考為学生下一次的公正评教打下良好基础。
(三)打消师生疑虑,强调公平客观
“学评教”制度的实施是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尽管为了保证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学者们目前已经在不断探索相应的完善措施,但是由于评价的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主导,这也就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学生的个人情感。所以,对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在启动评教工作前,在学生群体中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为教师打分,学生的个人打分将会严格保密,同时也要求以自己的诚信为基石,实事求是地完成评教任务。
对于“学评教”的结果,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科学对待,在职称评定或某些重要的考核中,当“学评教”的结果成为决定教师命运的唯一依据时,还需要寻找学生代表了解情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把握,而不能只凭“学评教”的结果对教师进行一票否决。学校管理部门对“学评教”结果的理性对待,能打消教师心中的顾虑,以更加健康的态度对待评教。
参考文献:
[1]杜江,程建刚.数据驱动的高校实施评教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9).
[2]管晓涛,郑晓芳,徐平生.提高学生网上评教数据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15):183-184.
[3]吴莎.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