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现师生双向、平等互动,因此“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落实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说明了“双向思政教育”的原理支持以及特点,并提出了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创建校外“体验式”党课、构建基于双向平等互动的思政教育平台等一系列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双向思政教育”模式
一、引言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对其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素养的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实现师生双向、平等互动,推动高校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双向思政教育”的概述
(一)“双向思政教育”的内涵
在“双向思政教育”中,主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思想、情感、精神等方面的相互影响,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对于思想教育而言,其不仅能够对被教育者(即学生)产生影响,还能够在师生交流、互动的条件下,对教育者(即教师)产生影响,提升其能力水平,也进一步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二)“双向思政教育”的原理支持
对于“双向思政教育”而言,思想教育学原理中的双向互动律为其提供了原理支持。双向互动律指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思想、信息、情感等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规律。换言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变动过程。
三、“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教育关系的双向互动
在“双向思政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关系呈现出了双向互动的状态。相比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而言,该模式彻底抛弃了“单向传输”的落后形式,实现了课堂的延伸,将思政教育扩展至课外实践。此时,学生能够深入社会实际,提升了思政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同时,这样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实践报告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报告中,学生将自身的体验、思想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教师,而教师需要对报告进行批阅,并反馈至学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极为必要,这也是“双向思政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步骤。可以说,交流不仅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引导教师调整教育手段与方式。在“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支持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实现了“互哺”,提升思政课程教育的效果,也完成了对教育者(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当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较低时,教师需要第一时间展开正向引导,这也显示出了对教师的“反哺”,增强了教师的实际能力。
(三)教育媒介的多样性
“双向思政教育”模式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为强调,在当前的条件下,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其互动平台也更加多元。由此能够说明,“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教育媒介具有多样性。其中,除了传统互动媒介之外,如社會实践报告、课堂笔记、课堂提问与课后约谈等,还包含着其他媒介,如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及邮箱等。
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究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
学生党员队伍在高校“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展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教师队伍一样,均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因此,对于高校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重点发挥出其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模范性作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以全校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依托,根据党龄、考评等内容组建起党员监督队伍。该学生党员监督队伍主要发挥如下两种功能。一是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此时,学生党员监督队伍需要参与高校的学风及党员活动室建设、党员培训、党员活动、考试等,并配合指导教师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党员监督队伍也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主旨,承担起联系学生群体与学校的责任,听取多方意见,并帮助高校学生群体解决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二)重点发挥校外“体验式”党课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极为必要,者是提升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此时,落实“双向思政教育”模式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需要整合校内外的资源,重点发挥出校外“体验式”党课的作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体验性增强,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提升。
对于高校而言,需要深度挖掘校内外的红色革命资源,积极展开适合高校现实情况的校外“体验式”党课。此时,需要重点完成如下4项工作。一是完善校外党课的课程体系。要重点体现出党课体系的实效性、时代性以及系统性。二是重点引入红色革命资源,包括教材内容、典型人物事迹等,保证党课教学的权威性与真实性,提升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与说服力。三是升华主题。教师需要结合红色革命资源,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了解历史赋予党、时代赋予高校学生的使命,鼓励其积极承担自身的责任。四是落实课后的师生交流。为了进一步加强双向互动的效果,相关教师在完成党课教学中,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的同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并拓展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思考。
(三)积极展开基于学生的宣讲活动
在完成课外“体验式”党课后,相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完成宣讲人员的确定,并积极展开宣讲活动。宣讲人员能够站在高校学生的角度,结合对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完成宣讲,构建起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此时,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与主动学习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
在组建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宣讲队伍,并展开实际的宣讲工作时,需要重点完成如下3项工作。一是构建优秀的、高水平的学生宣讲团队。应当在课外“体验式”党课培训考核合格的群体中,选择优秀的学生组建宣讲队伍。要尽可能选择感染力强、表达能力清晰且政治立场坚定的学生组成队伍,提升宣讲的准确性与影响力。二是在宣讲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完成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感悟表述与宣讲,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转变为生动实例,更加容易与教师、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三是重点展开师生互动。在完成宣讲活动后,需要组织师生展开互动交流,缩小高校教师、学生群体与宣讲队伍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教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四)构建基于双向平等互动的思政教育平台
1.完善平台职能
在搭建基于双向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必须保证其具备思想育人以及文化育人的职能,以此完成不同功能模块的搭建。在落实思想育人职能时,可以在平台中加入文章发布、评价、讨论等功能模块,结合原创文章的发表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实际困难等,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落实文化育人职能时,需要重点发挥出网络平台的引导性作用,通过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校园事件等,完成文章的发布,并落实控评,以达到舆论引导的效果。
2.落实平等互动
在“双向思政教育”模式中,利用互联网搭建思政教平台极为关键。由于互联网具有极高的互動性,因此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应用显著弱化了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单向强制性。此时,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重点展开平等性的互动,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想法,并及时处理不良言论。例如,相关教师在平台中发表文章后,可以观察学生的留言与评论,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并及时展开隐秘性的开导,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总体水平。
五、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变动过程,因此高校“双向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重点发挥校外“体验式”党课的作用、积极展开基于学生的宣讲活动、构建基于双向平等互动的思政教育平台,实现了高校思政教师中师生的双向互动,提升了思政教育效果,推动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佳,王建帅,彭坤涛,等.新时代高校“双向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究[J].农家参谋,2019(17).
[2]娄开生,李辛欣,鲍峰.双向互动思政教育观视域下思政实践课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作者简介:蔺广健(1988—),男,汉族,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