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体制下军队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04

徐长辉 段安平

摘 要:着眼新形势、新体制下部队对军事人才的实际需求,军队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必须根据部队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培养出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符合部队作战、发展、建设需求。本文从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教学管理、改善教学保障七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对新体制下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体制;军队院校;培养模式

军队院校担负着为军队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重任,习主席指出:“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1]现阶段,我军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理念比较滞后、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教学保障能力不完善,使得人才培养供给侧不能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随着我军领导指挥体制的调整,军队对军事人才结构和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军队作战、发展、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明确新形势、新体制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目标是从抽象目标到具体目标的过程,是在原生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军队建设需要,把个人成长目标融入上述需要的新目标[2]。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针对新领导指挥体制和作战力量转型特点,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着力提高高素质军事人才联合作战能力,使培养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更符合未来部队建设和战争的需要。

二、更新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标准。军队院校在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中首先要有政治建军理念,使培养出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正确的政治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其次是要有超前培养理念,随着各类高精尖武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列装,作战思想、战法也会随之改变,军队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岗位任职需要,还要兼顾未来能力成长拓展空间,使学员在完成日常学习训练内容的同时,多了解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动态和作战思想、战法创新等情况,提升学员的战略思维水平。最后还要有问题主导理念,可以将部队日常训练、演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拿到课堂上来,让学员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开展讨论、交流,引导激发学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三、改革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体系应该从两方面出发,一个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是调整课程的比例,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是2+1+1模式,主要是2年的通识课程,1年的专业基础课程,1年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只占总学时的25%,有些专业甚至更低,只占总学时的20%,按照目前部队对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需求,应该将专业课程比例调整成占总学时的30%,并且扩大实践类、操作类课程,还要在通识课程中提高军事理论类课程的占比。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是融入更多军事类内容,增加与岗位任职能力关联紧密的课程内容,突出联合作战和兵种部队实际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部队,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创新编写模式,构建以军队院校、工业部门、试训基地三位一体的编写模式,并充分征求兵种部队意见,全面提高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桥梁。教学内容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得以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成果需要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落实。当明确教学目的、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后,若没有相应教学方法的创新,就会影响前期系列工作的成效,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有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因教学方法的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员那里会呈现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有根据性、具体性、有效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案例式教学法

通过将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引入课堂,对实际情景进行描述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军队院校“姓军为战,以战领教”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可以使学员了解部队作战、训练、工作、生活的真实情况,增加其感触,缩短理论知识与部队实际之间的距离,树立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深入了解课本中无法接触到的部队经验,从而经过自己的领悟总结,树立自己未来实践作战中的工作方法。案例教学法首先重要的是案例的选择,对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与时俱进,使学员能够真正融入最新形势背景下,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要具有典型性,高度浓缩反应教学所要传达的重点,不是泛泛而谈的观看历史事件。最后案例教学不是为了表达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而设立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了启发学员思考,所以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发挥案例教学的重要功效。

(二)情景式教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是案例式教学法更高程度的一种体现。通过实际场景的设置,避免学员想当然的想象军队实际工作,讓学员真正感受知识在实际过程中的运用,增加实际工作经验。在情景模拟中形成一个小的作战单元,简单直接地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查漏补缺,有助于课下针对式进行学习[3]。

(三)专题式教学法

专题式教学是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深入性的讲解,摆脱现有书本设置的课程顺序、章节目录和课程进度,从横向到纵向注重学科知识的框架性,使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能够高度整合,以本专题为主要线索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深度解读,是细分学科创新学科分类下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体现。帮助学员搭建学习体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和精髓。

(四)研讨式教学法

通过教员对学员的引导,但不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把握整体方向,旨在培养学员的军事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科研精神和创造力。以学员的互动活动为课堂重心,通过讨论法和研究法,在课堂拋出一个问题,引发学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查找资料,帮助学员建立学习动机后,自行在实践中通过学员成立调研小组,进行讨论、合作,互相启发,不断解决问题,最后再进入课堂,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总结提高。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周期短,往往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临时触发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性,打破传统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将学习领域拓展到教室外,通过教学活动场所的拓展进行思维启发和拓展,将教学活动从单一的静态变成动态开放型,让学员自主进行探索、学习、归纳。

五、优化师资队伍

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保证。专业化、精细化的课程体系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进行高度匹配,进行专业讲解,有助于学员真正理解其相关理论概念,理解相关知识本质,了解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学员知识系统体系的快速建立,可以为其后续发展成为专业军事领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要重视和规划教员队伍自身的培养,应多提供攻读学位、短期进修、参与部队重大任务的机会,建立任职代职机制,增加教员在相关专业部队的任职经历,提高教员专业理论在部队的应用能力,并结合部队任职形成的学术研究成果进入课堂也将更有力的促进人才培养水平。

六、强化教学管理

强化管理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军队院校现行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保姆式的管理,追求片面式的集中统一,忽略了学员个性发展,同时还存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军队院校要想强化教学管理,首先要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培养学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学员自我管理,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员的管理能力。其次是构建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学院—教研室—学员”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学院—学员队—学员”三级行政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管理责任,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和标准,建立管理激励措施,使管理体系更加立体、高效。最后加强监察力度,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监察条例(试行)》为依据,以院校纪委负总责,机关抓落实的模式,强化监察力度,采取不打招呼的巡视监察,现场发现问题现场纠治,通报监察情况并进行“回头看”检查,督促问题的整改落实,切实掌握教学、训练、管理真实情况。

七、改善教学保障

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首先要提高教学装备、设备数质量,尤其是部队在用的新式主战装备数量一定要满足教学需求。目前军队院校教学装备、设备的配备大都滞后于作战部队,使得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装备、设备操作教学一直落后于部队,学员毕业后还需重新学习对口装备的操作使用,这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快速成长,还拉长了人才培养周期,所以制定一套将院校纳入范围的新式主战装备编配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其次是训练场地的建设,虽然军地院校在训练场地上投入很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高素质新型人才的训练需要。军队院校可以与军兵种部队统建共享联用的训练场地,构建实战化对抗和实装实弹训练环境,并且突出联合作战内容,同时还要建立条件完备的模拟训练中心,仿真设备要与部队在用新式主战装备接轨,提高学员的实战化训练水平。

最后还要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建立网上虚拟教室,将部队最新的训练动态及案例内容融入到虚拟课堂教学里,甚至可以让一线作战部队指挥和技术军官进行网络授课,或者与兵种部队的指战员合作建立网上论坛,采取学员问、部队指战员答的模式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员对部队的了解和相关专业知识深入学习,使学员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部队。

总之,随着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持续深化,军队院校仍将继续发挥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孵化器”作用,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也是无止境的,军队院校需要时刻本着锐意进取的态度,从实战化的角度出发,紧贴部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继续为部队培养出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N].解放军报,2014-11-06(1).

[2]周建新,汪芳.论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成长规律[J].中国军事科学,2016(05):119.

[3]曲长文,周强,李健伟.军队院校推进实战化教学探析[J].继续教育,2018(8):31-33.

作者简介:徐长辉(1990—),男,汉族,山东梁上人,研究生学员,军事硕士,研究方向:地面防空兵指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