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陈旭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促进要素最优配置以及促进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手段。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供需矛盾,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置于首位,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增强竞争新优势,努力塑造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现代化 经济体系 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特殊的结构优化期与发展方式的变革期,必须要从当前我国的供需问题出发,依靠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提高要素的优化配置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与竞争能力。
客观分析当前我国供需两方面的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更迭与需求的转变,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土地、劳动力、资源、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在价格、供给量等诸多方面的资源红利优势式微。在新时代,围绕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尤为迫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所释放的社会需求将在更大范围上出现深层次的变迁。
从需求角度而言,在我国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工业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消费需求持续高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社会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升级迅速,消费层次主要表现为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的逐步变化。总体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生态化与优质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公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升级,对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包含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生态安全、社会稳定、教育健康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从供给角度来看,我国的整体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已经在世界经济和制造领域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力。然而我国供给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满足公民高层次需求的领域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直接造成了需求实现渠道的转移,引发了国内消费以多种方式持续外流的问题,致使国内消费的潜在力量无法得到发挥,抑制了我国居民消费的进一步升级。特别是在当前公民生态危机意识以及绿色消费意识持续增强的情况下,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使公民的健康生态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对提升公民的幸福度和民生满意度而言存在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在深刻认识供需矛盾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重点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尽快建设供需平衡、要素优化配置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将提升质量置于发展的首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这一热点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供给侧改革的“双新”,为我国下一步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力度发展实体经济,将实体经济的建设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提升供给体系的总体质量,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精力增强我国经济质量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世界经济高度交融的背景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应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跻身中高端产业价值行列,努力在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培养世界高标准制造业集群。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逐步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目标,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增强高质量供给,用以满足动态变化的社会需求。
从具体实践来看,一是要以生产为切入点,解决过剩产能的化解问题,推进产业的优化重组,使传统产业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得到改造,获得功能性的新生。二是要抓住产业核心,对煤炭、钢铁等主要行业实施去产能战略,对边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评定,对僵尸企业应及时剔除。加快服务业的深层次开放,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与秩序。三是持续推进以“放管服”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进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努力构建生产要素共享利用、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开放包容、运行统一高效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当前,加快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必须要具有世界视野和国际战略,坚持以合作共赢为理念,努力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形成开放型、合作型的供给侧改革新面貌。
实现国际合作、增强竞争优势要进行内部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建设和发展成果充分表明了制度自信的深厚伟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显而易见。加快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制度自信,着力构建宏观调控科学、市场机制高效、建设主体充满创新活力的经济体制,用以提升我国的制度优越性与国际竞争优势。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健全产权制度、优化要素市场配置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推动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现产权有效激励与要素自由流动的理想状态。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塑造国际合作、开放互济的新格局。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一带一路”沿线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应将“一带一路”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着重加强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合作,形成国际国内双向互动合作的开放局面。加强对外贸易的深层次拓展,逐步培育生成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业态。在对外投资方面,要加强投资方式创新,坚持面向国际市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培育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争取战略合作伙伴,缔造合作发展型国际企业。
加快供给侧改革,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筹码。加快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迫切需要增强创新驱动。
加强供给侧改革理念的创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理念激活供给侧改革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动力,形成新供给结构与新兴产业。以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多维供给制度体系的改造升级,以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型产业发展,有效满足社会对生态产品及服务的迫切需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供给模式。以开放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开放、包容、合作、互济的现代经济体系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供给能力。
以技术创新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型强国。紧密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为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色性、代表性与竞争力增加筹码。一方面要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劲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最新的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改造,努力形成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型业态。
推动现代经济体系運行模式与制度的创新。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的有机转换,在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要加强模式创新,使实体经济建设从以往的成本红利逐步向着产业、人才、制度以及技术红利蜕变,使生态化与创新化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同时,要建立健全供给侧改革的制度机制,以制度创新为发力点,加强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宏观制度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工商、贸易监管、投资管理以及金融开放等制度,为贸易投资创造便利条件,努力营造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环境。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