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析

时间:2024-05-04

张勉 刘飞 田小红

摘 要:当前,我国重视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实施课程思政,即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创造的新契机融入高职传统专业教学中。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应积极思考并探索课程思政对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阐述课程思政基本内涵,分析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并探讨了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一、课程思政基本内涵以及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思政课程是指高职为培养学生政治思想而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课程思政则是指高职教师在准确把握引领价值与传授知识双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深入探寻传统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职普遍未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大多独立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职较为重视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方面的作用,分配了较多的学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对集中。但是,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引起学生的抵触、厌学情绪。课程思政正是能有效弥补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课程思政以新颖的形式在无形中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更易被学生普遍接受,也乐于接受。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以及关键在于专业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掌握并传授课程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属于高校立德树人的表现形式,其中思政课程属于一种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则属于教学体系,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引领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可以说,思政课程是高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学生了解思政元素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则是升华思政课程,提升教学层次。学生掌握扎实的思政理论基础来提高对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的理解,反之,学生在课程思政中有效结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思政理论,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

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职业素养是一种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行为以及职业意识等内容,就医学类院校教育现状而言,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

医学院校不仅要培养医学生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力,更应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目前高职医学院普遍对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缺乏重视,教师大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医学基础知识。这种专业水平至上、忽视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导致医学生在日后从医过程中缺乏医德熏陶,只注重治理疾病而不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甚至发生贻误治疗、怠慢病人等严重问题。

(二)盛行形式主义

高职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完善行动体系,开设医德课程。但是,大多数医学院盛行形式主义,所开设的医德课程仅是表面工作,没有实际教育作用,缺乏深入培养医学生医德的意识,医德课程与行动体系的设立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许多高职医学院校的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占总课程的90%,医德培养课程只占有其中很小的比例[4],而且普遍集中于一、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医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无法很好地吸收、内化教育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其次,职业素质培养重在言传身教的教育引导方式。但是,许多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医德主要借助思政课程,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教学内容枯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学生无法很好地代入角色,缺乏情感体验,也就无法内化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后,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存在缩小德育教育氛围的问题,忽略了教育分化、综合保存等现状。例如,“医学伦理学”只为临床专业开设,“护理伦理学”只为护理专业开设等。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医学生思想道德、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综合素养,导致学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及职业理论素质发展不协调[5]。

(三)缺乏德育实践教学

大多数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只停留在思想理念层面,未采取有效的措施锻炼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医德素养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实践是检验医学生医德素养培养成效的根本途径。许多医学院只通过课程成绩来评判医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没有建立系统的社会实践评价与学期观察体系,无法真正评判出医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以及表现情况。缺乏实践教学将难以真正激励医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一)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

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是指改变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计。首先,高校应为医学院所有学生开设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为了实施科学的课程思政,高校应重新选择思政教材,合理设置教师授课内容,尽量压缩、略去部分不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6]等增加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思政课程的有效性以及針对性,使不同专业医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其次,高校应结合思政课程考核与学生日常职业素养,提升医学生不断培养自身职业素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医学专业教师可能难以实时监察学生表现,但是可以通过创设现场情境或者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来评估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以激励学生积极内化医德素养。

(二)深化医学专业课思政核心内涵

高职应充分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化医学专业课思政核心内涵,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合理渗透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首先,医学院校应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大纲,以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点,系统设置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学时。例如,针对急诊医学,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医院急诊科实战[7],使其亲自体验临床医师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全过程,结合救死扶伤与育人就是对急诊专业医学生最好的教育。其次,应把握教书育人的规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覆盖思政教育,根据医学生学习成长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复杂程度,系统设计思政教育路径,循序渐进实施德育教育,可以将蕴含医学内涵和特点的仪式文化增加到医学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敬重生命的意识。最后,高校应强化医学专业教师技能培训,提升其德育教育意识以及价值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作用,用教师高尚的职业素养、人格修为影响和激励医学生,使其积极传承和弘扬师德文化,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水平。

(三)创新教育理念,丰富实践经验

高职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应重视理论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真才实学与职业素养;创新教学理念,把握以人文本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同时,高职医学院应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与当地实践基地取得长期合作,为丰富医学生实践经验提供机会与条件,使得医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目前,许多医学类院校积极谋求与社区服务中心、附属医院等教育实践基地的合作[8]。需强化这类合作,并建立完善的医学生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以帮助实习医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此外,医学类院校应多组织各类校园活动,提高医学生专业能力,如举办护士礼仪大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的一名工作人员,培养其职业素养对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重视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深化医学专业课思政核心内涵,以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推动我国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王亚平,吴宏,等."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9(15).

[2]李洁雪,李晓松,江洪燕,等.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5).

[3]苏颖,韦冰梅,黄萍,等.思政教育融入参与式教学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9(34).

[4]付锐.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科技视界,2019(9).

[5]吴琳.医学生思政教育中预防医患纠纷职业精神的培养——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医学基础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

[6]劉升长,翁美芝,舒青龙,等.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医学人才培养——以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

[7]王建国,崔明辰,郭小慧,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现状与思考——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14).

[8]王洪生.医学案例在医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浅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