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评卓新平著《当代西方新教神学》

时间:2024-05-04

邓乐

摘 要:在《当代西方新教神學》一书中,卓新平教授试图以中国人之眼光审视、观察当代基督新教神学思想之发展,他对二十世纪以来的基督新教神学思想作了系统梳理,为读者勾勒出了不同时期思想的源起与解构,并描绘出了不同时期思想的各自特点,乃一部有价值的基督教思想史专著。该书共分为为四章十六节,本文中,笔者将按照该书结构顺序遂一扼要综述其内容,并在最后做简短的评论。

关键词:当代基督新教;思想史;书评

无论是在其对当代西方新教神学理论之系统梳理,对现代基督教思想新动向之把握,还是在对基督教在世界之影响、作用之评述等方面,卓新平著《当代西方新教神学》都是一部极其出色著作。如果说列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葛伦斯《二十世纪神学评价》等欧美学者乃是以欧美或西方为中心视野来撰写现代基督教之思想,那么,《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则试图以中国人之眼光来审视、观察这一当今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一思潮与中国社会发展之关联。该书乃是《当代基督宗教研究》丛书之一,为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当代基督教现状与发展趋势”所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证明,这本由中国学者所撰写之当代新教思想史会成为后代中国学者在汉语语境中研究西方思想之范例,亦会为我国基督教研究作有力补充。

卓新平著《当代西方新教神学》于1998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当代基督宗教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为四章十六节,包括第一章“世纪初的巨变”、第二章“战火的催化”、第三章“解构后的重建”、第四章“时代末的沉思”。笔者将按照结构顺序遂一扼要综述其内容,并在最后做简短的评论。

在引论中,作者划出了本书之研究范围,所谓“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其“当代”乃指20世纪以来,其“新教神学”乃指基督新教神学家基于对《圣经》作为最高权威之强调,结合历史评断法、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方法进行的神学构思,其神学理论关涉到经典文献、教会历史、系统神学等多方面。作者认为其特色一在于对政治及社会之关切、对生存处境之思考、对解释学之意趣等;二在于体系学说之相对性、多元性和易变性。

第一章,“世纪初的巨变”。本章论及自由主义神学思潮的崩溃(包括欧陆自由派神学的衰落、北美自由派的嬗变)、欧洲危机神学的兴起、辩证神学的诞生与解体。

其一,在近代欧洲社会繁荣昌盛中,一种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思想界兴起并波及宗教领域,基督教自由主义神学便随之诞生。神学家们深信西方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坚信世界、历史会继续发展进步,并认为人在上帝恩典中完全有能力在地上实现上帝之国。首先,作者论及欧陆自由主义神学,包括以强调要将信仰加以伦理化的里奇尔神学,通过论证福音、历史和教义之关系表述基督教信仰意义的哈纳克神学;其次,作者述及美国自由主义神学之现代派和福音派。前者侧重于哲理意义上的思辨性探讨,分为以麦金托什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和魏曼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两种流派。后者则以社会伦理问题为关切,主要代表为格拉登、丘吉尔·金、布朗… 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沉溺美好现状和乐观未来的自由主义神学随着崩塌,伴随神学家的更多是对社会、历史的焦虑感、危机感,一种危机意识悄然诞生,并由此发展出了危机神学与辩证神学。作者探讨了欧洲危机意识的形成,认为这些思想先驱或从思想反思之角度看到人的存在和其社会的潜在危机(如克尔凯郭尔、尼采),又或从文化发展之角度预感西方文明和整个价值体系所面临的危机(如施本格勒、汤因比)。同时,作者以巴特神学为例阐述了强调人、社会乃至整个西方文明体系的堕落,及由此引起的危机之危机神学的思想理论。如巴特神学基于“如何认识上帝”之反思,表达人、神之间无路可走的危机之感,并通过种种思索认为神学的开展应该回到《圣经》中去,聆听上帝的话语。最后,作者论及了辩证神学的形成与解体,包括具有否定之基调的巴特辩证神学、哥加尔腾的启示辩证法、布纳龙放弃形而上学,转向《圣经》启示重建神人之路等等理论。

第二章,“战火中的催化”。本章论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神学的发展变迁,战争破坏了西方社会秩序以及思想体系,基督教神学亦受到重创而待以重组。面对,社会之巨变及其斗争,新教神学界思想活跃,神学家从其不同之神学立意出发回应这一困境,由此形成世俗主义神学、新正统主义神学和生存神学三大思潮。

其一,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新教神学家开始了更为成熟的思考,他们基于对日趋世俗化、非神圣化之现实存在的深刻认识,意识到了世俗化进程对基督教存在之合法性的破坏,意识到了教会在与众兴起的世俗思想的博弈中已逐渐被削弱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他们认为,若要继续维护基督教信仰,就必须理解世俗化、重释“神圣观”,前者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相关,后者则牵涉对上帝观之重新审视、选择,由此形成了世俗主义神学思潮。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新教神学家在其神学建构上既未保守传统护教神学,也未走向当代激进论,而旨在回归古典基督教正统教义和规范,尤其以宗教改革之精神纠正自由派神学之偏差,同时对传统主义加以批判,寻求对当代新教神学加以理论纯化和提高,由此形成了20世纪欧美新正统派神学思潮。除此之外,作者论及了对自由主义思潮的另一种回应以及重建基督教神学另一种方式,即以“生存论”来诠释教会思想,以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的终极关切理解基督教信仰,并以此构筑起神学体系,由此形成了生存主义神学。

第三章,“解构后的重建”。本章涉及二十世纪新教神学家在其神学重建中所做的种种努力。作者认为,面对西方社会各方面的巨变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先占主导地位的神学体系由于不适应形势发展而逐一地被解构。为了在困境中重新建立基督教信仰之生存根基与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新教神学家凭借对传统神学之反省与现实处境之适应,在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去重建其神学体系,因而这一重建乃呈多元之势,历史神学、过程神学、北欧神学、对话神学以及各系统神学不断涌现。

其一,一战的爆发掀起了西方思想界对历史意义反思高潮,新教神学家据以历史维度来契合宗教信仰与现实社会。他们再度关注历史研究,重新探讨历史意义,以历史视野来解释现状,回顾西方文化发展以革新基督教神学理论。其二,二十世纪哲学和科学领域兴起的过程思想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在这一认知氛围中,新教神学家结合过程哲学、科学理论以彰显基督教信仰与现代科学与哲学、上帝与变化世界之相关性,由此形成了基督教过程神学。在此,作者介绍了过程神学的奠基人怀特海,以及其后继者哈特肖恩、科布的相关思想。其三,二十世纪的社会动荡与思想分歧使基督教组织形体更为分裂,其神学理论亦愈发繁杂,在这一处境下,一些神学家或呼吁重新联合基督宗教内部各教派、宗派为信仰寻找生存之地,或倡导积极对话外部世界以适应多元化现状以维系基督教的统一和信仰本真,由此引发了教会内部之“普世教会运动”,并走向了与其他思想形态之“对话”。在此,作者简要介绍了普世神学的产生背景、具体论述了普世神学思潮发展过程。此外,作者还论及与这一普世运动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神学思潮——北欧神学。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现状、分化的各教各派、纷繁复杂的神学理论这一现实境遇,北欧神学尤其瑞典新教神学家开始反思对上帝之信仰,思考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之关系,亦意识克服基督教之形态分裂与理论混乱,因而他们呼吁“普世合一”,回归信仰本源去重新认识上帝之道。在此,作者论及了索德布鲁姆、奥伦和尼格伦的神学理论。

第四章,“时代末的沉思”。本章涉及二十世纪新教神学家在二十世纪末期所做的神学沉思。作者认为,随着旧世纪的将之结束,这一世纪西方社会思想变迁使神学家对神学建构有了更多的思考,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神学理论。作者探讨、分析了这些新的突破,包括对“人”的重新认识、对社会政治的关切、对语言之转向、对传统之保守和对后现代主义之回应等,由此促成了新的神学发展。

其一,面对人之失落和人性异化这一西方社会现代病症,以及近代以来建构“人”为中心的文化形态的失败,新教神学家据以各角度开始以“人”为研讨焦点,重现发现与认识“人”,由此形成了人格主义神学和神学人类学。其二,面对新的时代处境和自由派神学的衰败,新教神学家逐渐放弃了形而上的空谈和内在逻辑的空谈,转向于社會政治、社会伦理问题。他们立足于社会正义、伦理道德和人之存,建构更具有社会关切和政治意趣的神学理论,由此形成了政治神学的种种思潮。在这里,作者主要介绍了希望神学、革命神学、黑人神学、女权神学等。其三,面对古典思辨哲学体系之趋于崩溃,新教神学家开始把哲学和神学思考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问题上。他们认为语言作为思想的媒介,强调通过对语言的探析为思想奠定全新基础,结合现代哲学解释学,关注神学中语言现象和理解问题,并各自进行神学沉思,由此兴起了各具特色的神学解释学、叙事神学。其四,作者论及了20世纪神学兴起的一种保守神学思潮——基要主义神学之兴起、发展,并详述了由其内部变化进而分化出的一种更为温和或具开明特色的“新福音派神学”。

综合以上笔者对本书内容之概述和对本书之阅览、领略,我认为本书的确是一部有价值的思想是专著,其价值表现在:

一方面,本书之研究具有极具现实意义。

其一,研究与世界未来相关联。基督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其信众遍布全球,其影响力渗透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当代基督教思想更是21世纪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对其的梳理、剖析有其现实意义。换言之,在世界社会文化各层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督教,其理论与实践之动向对于预测世界未来发展、全球社会转型、宗教格局走向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其二,研究与中国发展相关联。基督教乃是西方文化之内核所在,有其历史的积淀,也有其顽强生命力,研究它的发展变迁不仅有助于理解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也对我们从其发展过程审视当今中国当前的发展,思考基督教在中国现代发展可发挥之作用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本书之研究具有极大理论价值。

其一,研究内容之广大繁杂。作者在本书中梳理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尾这一时期的西方新教神学思想,正由于这一时期新教神学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繁杂之特点,作者在论述时也因此涉猎极广,如其对现代西方哲学之认识(包括存在主义哲学、过程哲学、语言哲学、历史哲学等),以及与基督教之解释学、系统神学、传统神学等了解。并且,作者常能清晰明确得剖析出各神学理论之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与立论理论,可见其对这些学科十分熟悉。

其二,研究姿态之开放对话。作者在总序中谈到,其立场与以往基督教研究中以欧洲或西方中心论不同,其研究乃是以一种带着开放性的对话姿态而进行的,其强调的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地域、民族,更为关切世界整体与中国发展如何关联,各在历史上出现之思想在今日如何延续之问题,因而其研究呈现出向世界、向历史开放的心态。

其三,研究成果之典范作用。作者以中国学者之眼光来审视、观察这一西方具有深刻影响之社会文化思潮,力图通过对其的梳理、剖析、透视,以对照中国之处境,以关联中国之现代社会发展,其研究成果实乃中国语境下研究西方文化思想之极为出色之著作,因而对往后学者在研究时既深度把握西方文化之精髓,又能扎根于中国之文化背景进行反思与关联上发挥着表率作用。

除此之外,本书优秀之处尚多,笔者在阅读时常常感叹作者文笔之优美、思路之流畅、表述之清晰,尤其在解释一些晦涩难懂的神学理论时(如生存主义神学)能使读者掌握那些理论之立意。且,作者对于各神学的生平简述十分详细(如神学家的生平经历、出版著作及其实践、所处时代背景等),这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神学理论之建构。最后,这本书以20世纪新教神学为主,篇小意赅,但论及神学理论之时对其的剖析、评价仍十分到位,使读者能够领悟到20世纪新教神学理论之适应与弊端。当然,正因为其篇幅较少,对许多神学理论常常使简略介绍,其内容略不饱满。总之,笔者认为本书仍值得细读一番,故此推荐。

参考文献

[1]卓新平著.《当代西方新教神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年.

[2]詹姆斯·利文斯顿著,何光沪译.《现代基督教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