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少儿手工教学中材料意识的培养手段研究

时间:2024-05-04

王丽莎

摘 要:手工教学是中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少儿材料意识时,教师首先应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大自然、日常生活中收集材料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其次,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少儿掌握手工的基本技法,学会综合运用低结构、高结构材料,提高他们的材料感知能力、制作和鉴赏作品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一定会遭遇到挫折,老师应及时地给予正确地引导,使学生培养出坚韧、细心、持之以恒等优良品质。

关键词:少儿;手工;教学;材料意识

少儿是指七岁到十四岁的少年儿童。少儿手工教学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泥塑、折纸、拼贴画、布艺、废旧物改造等等。这些手工种类的制作非常适合少儿去学习。因为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猎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手工材料包罗万象。它基本来源于自然、生活、科技三个方面。确切地说,材料意识本质上是创作主体对所用材料的一种重视,这种重视包括了材料与创作内容、审美特性、文化与社会内涵以及对工具、工艺、技法、技术等问题的思索和探究。源于自然的材料有很多,各种蔬菜瓜果、五谷杂粮、泥土、树叶、鲜花等等。生活中的材料大致又分为日常用品和生活废旧物两大类。日常用品如卫生纸、针线、布匹、各种纸质品等等;废旧物则是饮料瓶、糖果纸、卫生纸筒、各种蛋壳、破雨伞、烂衣服等等。科技类的手工材料则包括需要用科技的手段开采炼造出来的金属制品、以及在制作一些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的电池、简易发动机等等。每种材料的质地和肌理都会给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艺术体验。即使是同种材料,不同的学生也会凭借对材料感觉的不同而采取别样的表现手法,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来。因此在手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就必须将其切实到制作当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身边的材料,激发起学习材料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意识包括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两方面。在手工的创作过程中,意识的反作用就是我们所要说的材料意识。西班牙的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有一件非常著名的雕塑作品---《公牛头》。这件雕塑作品是采用废旧的自行车车座和自行车的手把制作出来的。这两件看似寻常的破旧材料融合进了他的奇思妙想,顿时就熠熠生辉了。由此可见,材料与意识相连接,就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材料的更新是人类艺术变革的标志之一,各种新材料的发明,为艺术家们带来新的创作灵感,为艺术创作开辟出更广阔的领域。当今社会,电脑、互联网以及视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不断催生出一些全新的艺术领域。艺术家运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是艺术的技术化发展。因此在手工教学培养学生材料意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电脑等现代工具和新材料进行创作。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必定将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跟踪时代发展的脚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少儿手工教学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的手工教学提倡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其转换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提倡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去选择材料。因为自然和生活中的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于大自然四季的更迭,田野里会分别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和绿草,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种类繁多的稻谷和植物种子等等。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材料,大量的生活用品或是一些旧物,用这些材料去制作作品就会无形中使学生自觉形成绿色环保、废物利用的意识。以花朵为例,春天组织学生外出踏青。在认识不同花朵的名称、造型外,还可以收集一些花瓣制作押花艺术品。通过制作书签、贺卡、拼贴画等形式将这些美好的事物定格在艺术品中长久保留。通过手工制作的学习,学生会对这些材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了这些认识之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了解加上个人的情感去塑造作品。这样的作品才紧贴生活具有生动性。手工课程虽然是一个以制作为主的课程,但是在课堂中穿插手工的理论知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对博大精神的手工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书籍、多媒体、视频、博物馆、民俗展览馆等等资源让学生们有机会欣赏更多国内外优秀的作品。欣赏这些作品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以便更好的培养材料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设立一个情境,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他们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且适时地开展一些有关手工材料意识的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手工的竞争意识以及积极性。

教师在讲授少儿手工课程前需要提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如下:一、在课程学习期间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感知、认识、理解和价值观人生观构造能力。二、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手工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手工技能。例如在制作废旧物材料时,要讲授三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分别为加法、减法和加减法并用。并能区分和应用“因材施艺”和“因艺选材”。三、在制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鉴别能力等。四、培养学生谦虚、细心、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确保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确立好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上课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在课堂上可以根据目标把握课程的内容、操作以及评价等。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将具体的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地域特色考虑进去。首先要了解所教授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手工知识储备与技术的水平,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确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其次,老师要认真备课,反复研究本地教材和教学大纲,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阜阳地区为例,阜阳的剪纸、界首的彩陶、阜南的柳编都能够运用到教学中,形成特色课程。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前准备好每堂课教学所需要使用的材料,围绕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进度。

培养少儿手工材料的意识对少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影响着少儿的智力因素还影响着少儿的非智力因素。首先,通过手工材料意识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学会使用观察、读书上网等多种认识以及获取材料的手段,并在欣赏和鉴别手工制品的实物或图片的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的鉴赏方法。其次,手工材料意识能够促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日常生活和传统手工工艺。最后,通过手工材料的活动,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挖掘出自己的爱好及特长,并实践于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在教学中,学生学到了手工知识,培养了材料与制作、技术的认识能力,以及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学会了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培养少儿手工材料的意识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等.《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滕守尧等.《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3]金巍.在裝饰陶艺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朱玲珍.利用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课题论文.

[5]何永超.手工教学策略新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黄雪兰.关于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建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周羽.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8]杨方.探究性学习在手工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

[9]唐玉芳.论手工制作课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D].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