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本科应用型教育转型中的教学方法优化思路分析

时间:2024-05-04

肖雪

摘 要:在应用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同时,随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快速上涨,外贸型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外经贸应用型人才紧缺成为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部分本科类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本文首先针对本科院校应用型教育转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然后以案例教学具体教学方法优化途径,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教育转型;教学方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保持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据数据显示,从1982年到2002年的二十年间。我国外贸依存度从不足10%快速提升至46.8%,2003年至2018年年底依存度年平均值更是飆升到58.4%。中国外贸领域质量和规模的飞快发展,使外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提高,结合应用、复合、专业等性能的人才,成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

一、本科院校应用型教育转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校由传统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最终目标的实现,其源头在于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效益,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又对高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现阶段,在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中国大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然而,其课程体系的具体配置和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缺少优质教学案例

首先,是案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在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学案例设置、编写过于简单化,案例内容不够具体、完整,造成相关教师在案例教学时,难以利用案例对具体理论知识进行全方位分析,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现实需求。同时,部分案例复杂性过高,学生在对案例展开讨论时,难以利用所学知识深层次理解案例内容的本质,不能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教学目的。

其次,是案例内容缺乏准确性。一方面,部分案例和课程内容的关联度不足,无法精准地将书本中相关理论和概念反映出来,导致基础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信息和资料涉及到商业机密,导致部分外贸公司在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时,不愿将真实有效的数据与高端操作反馈、教授于学生,学生无法利用此类资料展开深入、客观、准确的分析和研究,后续跟进更是少之又少。

(二)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本科院校由传统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型的过程中,部门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对符合应用型人才发展的案例教学存在一定顾虑,出现前怕狼后怕虎的现象。一方面,担心现有知识体系,以及自身专业水平和所掌握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案例教学。另一方面,担心学生以现有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难以适应全新案例教学模式,进而影响原本“不优不劣”的教学秩序。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担心案例教学消耗的时间太多,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尤其是大班授课的相关教师,对教学进度的稳定发展过于重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对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的作用过分夸大,进而对传统教学方法在课程管理、理论知识学习、知识点检测等方面的优点完全忽略,不能合理利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三)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在应用型教育案例教学的中,教师普遍过于重视自身对案例内容的讲述,忽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参与性交流和讨论,利用传统大水漫灌式教学方法,形成理论知识灌输有余、启发内容严重不足的局面,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近年来,随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日渐提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本科类院校比例大幅上升,课程信息的输出总量也呈现出规模性增长的趋势。然而,在上述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的形式和应用进入理解误区,对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信息产品过度依赖,采用PPT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的比例严重超标。除此之外,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是导致教学方法优化进程难以有力推进的原因之一,部分教师在教学难易程度设置工作中,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欠缺,时常无法准确找出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思路,难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转化,最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二、本科院校应用型教育转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优化思路

(一)以案例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应对符合应用型教育转型特点的案例教学法加以重视,充分认识该教学方法对构建应用型国家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重要性。鉴于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传统教学模式下,自己讲授者、判断者的身份向协调者、参与者转换。坚持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主角意识。与此同时,在创新教学模式,角色互动的基础上,不能忽视基本知识的传授,进而避免出现由于学生理论知识储备量缺陷,而导致的案例教学失去实际意义。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方法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教学目标达成率较低。虽然部分教师由于多年积累下的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明显,但仍存在人才走向社会无法产生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就此,案例教学方法以其多重优势,成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首先,在案例选择方面,应具备较高的针对性特点,结合既定课程内容、章节和知识点,与之相匹配。同时,所选择实际案例,应尽量选取社会近期发生的热点性事件,不仅可以使教学不脱离实际,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还有助于学生情感和认识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意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方法在学生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学习中的有效作用。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特点

在案例教学方法实际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高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现代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与即将分析案例之间的互联关系程度,应合理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则可能出现无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不愿动脑的现象。另一方面,案例如果难度过大,远远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范围和理解能力范围,同样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大幅降低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选取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

(四)案例教学应具有包容性

案例教学是应用型教育转型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首先,案例中不仅要具备开放式话题,更应具备相对封闭的话题。其次,在案例任务方面,应充分利用角色扮演展示不同学生的差异个性,利用投票举手的方式采集并集中学生各种意见和建议。最后,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方面,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具备一定弹性,以便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科学性、灵活性的细节时间调整。

教师选用的案例内容应富有内涵,且具备较高的实用性价值,尽量使案例从多个层面反映出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实际收货。案例教学的内容不仅要有社会正面事件,更要有社会负面事件,不仅要有成功案例,还应有失败案例。此外,应尽量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进行案例选取,但不能一位追求当下,应在选择新事件的同时,结合过去发生的事件。同时,国内案例虽然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更加接近,但其因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其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还应充分利用国内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正面和负面的切实比对,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养成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避免进入工作误区。

(五)教学案例篇幅应符合实际情况

案例的篇幅一定要合理适中,专题案例的篇幅不能太长,应以突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为主;综合性案例篇幅又不可过于简短,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总而言之,無论在何种情况下,一个优质的案例都应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方面起到启发性作用,并可通过班组之间的辩论和讨论,准确、快速地找出问题解决的多种有效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问题所引发的相关问题越多,则越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其留下广阔的的思考、遐想空间,同时教学收益回报率会随之增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是体现在基数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可操作、可应用、可塑性能强的人才,才是我国本院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向。虽然现阶段部分本科院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法存在多种缺点和不足,但是通过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能改变这种局面,为本科院校应用型教育转型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妤.“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国际化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 知识经济,2018(10):101-102.

[2]索珊,郭燕,郝淑丽.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研究——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3):189-191.

[3]刘妤.“互联网+”背景下基于能力导向的西藏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 知识经济,2018(16):115-116.

[4]刘先雨.“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问题与路径思考——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8(15):209-2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