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藏族孩子们的梦工厂

时间:2024-05-04

陈月琴

摘 要:近年来,利用内地现成的教育资源开展内地西藏班这种援藏方式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武汉西藏中学为研究个案,探讨“智力援藏”模式中对“内地培养,支援家乡”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教育援藏;人才回流

1985年,全国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时开学,首批西藏学生赴内地踏上追梦路。

2010年,尼玛平措背上行囊,独自奔赴3911公里外的武汉西藏中学求学。在这里,他度过了初中与高中的学习时光。这是一个成立于2006年,独立建制的内地西藏中学班。

一、高原最优秀的骏马

内地西藏班,对藏族孩子们而言,是一个远方的诱人的梦。312万多西藏人口中,内地西藏班毕业生只占约1%,但他们很多都是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内地西藏班的录取率仅为报考总数的10%。这些成功通过考核的学生都是高原最优秀的骏马,而尼玛平措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学阶段,尼玛平措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他的高中班主任江培龙老师称赞他,“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一个刻苦、勤奋、淳朴、情商高的好孩子。”

在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系后,他的辅导员杨兴永老师形容他,“踏实,很懂事,做事靠谱。能遇到这样的学生对我也是一种幸运。”

在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8年度表彰大会中,尼玛平措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二、智力援藏的转型与升级

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教育援藏的主要方式是選派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到西藏支教,以提高西藏地区的教学水平。

近年来,利用内地现成的教育资源开展内地西藏班这种援藏方式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江培龙介绍,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一系列学杂费、住宿费全免,且每天提供25元的生活补助费,这些都是由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经费作为支撑和保障。每年暑假期间,全校所有学生由老师随行护送,一起乘坐火车返回西藏,车费由西藏教育厅报销。现在内地西藏班也在不断改制、扩招中。

同时,在大学期间,学校对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业支持。

杨兴永介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普遍与汉族学生存在差距。学校学工部针对这个情况开展了学业支持计划:在周末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置了补习课程,针对他们专门开设了相应的英语、数学课堂。其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同时也能享受贫困生的一系列补助政策,包括贫困补助金,奖学金评选优先考虑等。在每年的录取工作结束后,学校资助中心还会挑选100个贫困生赠送商业保险。尼玛平措也收到了这份大礼包。

三、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体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中下旬,尼玛平措因气胸复发住院治疗。鉴于他家境困难,在短时间内不能筹措出足够的手术和相关治疗费用,为保证第一时间内治疗的有序推进,学校为其垫付了3万元医药费;因其父母不懂汉语,存在沟通障碍,期间的手术签字,与医生的交流协调,医保报销等一系列事情都是杨兴永老师协助完成的。

了解到有这么一个勤奋刻苦、家境贫苦的好学生,一位善良的新闻学院的女教师主动每个月资助他一定的生活费,且不愿意透露任何身份信息,以免他对此感到压力。

在高中阶段,尼玛平措也被这些温暖所包围着。

武汉西藏中学开展了许多特色藏俗活动,如藏文社,藏文书法比赛,藏文朗诵比赛等。同学们在大课间不做广播体操,而是跳郭庄舞。不过春节,而是过藏历年。在藏历年这一天,同学们在宿舍门口挂上西藏特色的门帘,摆上家里寄来的切玛、卡塞、肉干、奶酪等,大家互道“罗萨啦扎西德勒”(藏语,意为新年吉祥如意);食堂会专门准备“卓玛折赛”,那是用米饭和人参果、酥油、白糖做成的“吉祥饭”。

天涯共此时。哪怕是远在千里之外,武汉西藏中学里的藏历年味也没有丝毫减淡。

四、内地西藏班老师的默默付出

大年三十对藏族孩子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学校并不会安排放假。在这一天,江培龙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行课,不会回家吃年夜饭。

前五六年入职的老师们并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室公寓,平常休息就在值班室或者办公室将就着睡觉。

在被问及每年暑假陪同返藏的相关细节时,江培龙老师告诉我们,从武昌站到拉萨站,需要坐44个小时的火车。在西藏,他的高原反应非常严重,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一直存在着。抵达西藏后,他并不会马上返汉,而是接着做进一步的家访,以了解同学们的家庭情况,更好地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访途中,光是坐车,近的地址也要四五个小时。下车后还要步行很长的距离。

“不亲自走一躺,就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条路要经过多少雪山,有多漫长。”

五、出色的教学成绩

在尼玛平措的高中班上,有33个藏族学生,其中被一本院校录取了17个。除了被录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他,还有许多成绩同样十分优异的学生,在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深造学习。

武汉西藏中学素质教育成果显著,中高考实现零淘汰,始终坚持对学生“一个不放弃,一直不放弃”的理念,实现了100%上大学,上重点大学率也高达90%以上。

孙中山先生曾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六、“根不深,则叶难茂”——人才回流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和区域性政策,内地西藏班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智力援藏”的宗旨。这一宗旨背后隐含着“内地培养,支援家乡”的教育理念。这些参加内地西藏班的孩子们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建设西藏的天然使命感,他们自我认同的藏族身份也在内地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得到不断强化。

学校一方面提供了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藏族学生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性格和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不断塑形着学生“藏族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渐渐被内化为一种情感和使命。这些内地西藏班学生被刻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他们是附着于文化之上的生命符号。

据江培龙老师多年的观察,95%以上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都会返回西藏,建设家乡。尼玛平措也不例外。他明确表示相较于老一辈的藏民,年轻人更愿意外出闯荡打拼,增长见识,但最终还是会选择返藏工作。这种内在的民族情感的牵绊,是他们落叶归根的源头所在。

内地西藏班改变的不仅仅是学子们个人的命运,更深刻影响了西藏。

内地西藏班更是西藏未来发展建设的梦工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