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倩,王雪敏,师旭亮
摘 要:本文以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ESP教学中开展以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网络识读、技术识读及信息整合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提高课堂交际和口语表达的意识和频次。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并完善了基于项目任务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关键词:多元识读; 网络识读;批判性思维;评估
新伦敦小组于1994年提出了多元识读(multiliteracies)概念。多元识读不仅包括传统的读写识读能力,还包括文化、视觉、听觉、空间、姿态以及现代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识读和信息识读”[1]等多种识读能力,同时还包括利用多种模态建构意义的能力。与传统识读注重阅读和写作相区别,多元识读强调能阅读和处理各种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的ESP教学起步较晚,其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师多采用基于教学文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带领学生阅读和翻译文本、讲解术语或个别短语为主,很难适应新媒体时代对语言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提升ESP教学效果及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其应对全球一体化、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给读写能力带来的挑战是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ESP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出了中医药高等院校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型,并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医药院校ESP课程中,多元识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影响如何。
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式對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如何?
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此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增强学习者运用和识别多模态的技术识读能力以及批判性地汲取网络信息知识的能力?
3.如何构建ESP多元识读教学模式下的评估手段?
(二)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河北中医学院2016级针灸推拿学本科1班和2班为例,每班分别为82人,其中1班为对照班,学习课本的印刷文本,2班为实验班,除学习印刷文本外,教师予以多模态符号运用等的明确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网络资源,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模态语篇的制作和展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学生前后测进行评判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比较实验前后的差异,尝试探讨在中医药高等院校ESP教学中采用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ESP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对不同水平学习者读写能力是否存在影响?
韦琴红等通过实验研究了多元识读教学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本研究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旨在探讨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型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是否有显著影响。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选取英语成绩前30名和后30名学生。前后测选用大英语四级真题。实验前,两组不同水平的学生成绩不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班和对照班前30名学生读写成绩平均值分别为63.2156和62.8267,后30名学生平均值分别达到了44.2617和43.7123)。经过一学期多元识读教学模式实验,试验后的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班成绩前30名的组别成绩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平均值为68.4236,对照班为63.1625),而实验班和对照班后30名学生读写成绩的平均值并无明显变化(分别为45.0231和43.8165)。实验表明,学生总体水平在总体提升,但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的促进作用要高于水平低的学习者。
(二) ESP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对口语表达能力是否存在影响?
黄媛媛[2]以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多元识读教学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但未验证此教学方法对学生口语表达是否存在正迁移作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大学英语四级口语测试样题进行了前测。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学期末进行了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衔接手段使用频次、表述逻辑性方面较对照班表现明显。
(三)ESP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对学生英语网络识读、技术识读能力是否存在影响?
实验最初两周,学生在作品中较多依赖于文字符号,图片、声音、图像等符号虽有使用,但与主题相关性较差,甚至一些图片、音频的使用纯粹为了娱乐效果。学生浏览网站基本为中文网站,制作PPT作品时将搜集到的中文资料采用机器翻译为英语,且对文字的筛查意识欠缺,经常出现满屏现象。经过师生对多模态作品的共同评估,教师对PPT制作模态使用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具体表现为:学生浏览英文网页的主动性增强。据统计,实验班有62人开始经常查看英文网站搜集信息;学生筛选出的信息与主题关联性增强,PPT制作过程中图片、视频等模态的使用更趋向合理。
(四)基于多元识读教学模型的评估模式
作为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教学评价会因教学模式不同在评价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差异。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以5人为一组,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主题完成本学期的项目任务。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要考察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否具有沟通功能。评估手段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量、评估项目展示表现等予以评价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学期末按照学生(平时成绩*30%+末考成绩*70%)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最终成绩。在实验开展过程中,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课上发言频次和主动性方面较实验开展前有了较大改善。
(五)问卷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多元识读教学的态度与看法,本研究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以便完善教学环节。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92.7%的学生表示对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式有较高的认可度,认为此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其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沟通技巧、拓展专业知识等。
三、结论
朱永生教授把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并强调作为教育管理层人员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元识读的重要性[3]。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型有助于改革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ESP教学中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网络识读、技术识读及信息整合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交际和口语表达的意识和频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型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韦琴红.超文本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4):44-47
[2]黄媛媛.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3):128-132.
[3]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胡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10-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