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洪子喻
摘 要:组织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当前高校组织育人存在育人制度执行不到位、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育人途径不多元等问题,对此,应多方面分析原因,搭建稳固的组织育人平台,多渠道整合,通过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两个载体,实现育人的保障功能和纽带功能。
关键词:高校;组织育人;现状研究
***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育人战略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和落实在高校工作中,形成了多维育人格局,包括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自我育人。其中,组织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通过组织育人体系的建构及其科学运行,实现组织独立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组织的协同作用,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功能的核心。
高校组织育人是指教育者通过高校党政组织、群团组织和大学生自治组织及其开展的各类活动,将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价值观念等教育要求贯彻和融入其中,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大学育人目标要求的实践过程[1]。在实际运行中,如何把握高校组织育人的内在机理,增强实践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增强育人工作的活力,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功效是我们要不断探讨的新课题。
一、现状评估
各高校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然而,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
当前,高校通过设立思想政治课引导青年大学生笃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大学生更多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对待思政课程不认真,考前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涵义;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面对的是学生党员,一般学生党员在全校学生中仅占少数,教育受众不够全面,且存在部分学生群体对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以及人员配备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这也为党组织开展育人工作带来障碍;学生社团、学生会等自治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间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但目前尚存在活动形式丰富但内容不走心的问题,且往往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热情不能感染更多的学生,影响力较小。
(二)育人制度执行不到位
高校要具有完善的组织育人体系,各级党组织、团组织以及学生会、社团等自治组织在开展育人活动时须遵照一系列的制度。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能够按期保质开展,且大多数学生对党组织生活制度并不是很了解,说明学生对党组织生活制度的了解以及制度的执行效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员是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共青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团组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考核,在团组织活动、志愿者活动中达到育人目的。但目前,部分基层党支部、学生群体对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的制度仍然不是很了解,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充分执行。
(三)育人途径单一
组织育人应脱离以往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在形式上融合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教育对象通过组织文化、组织活动进行自我感受、自我内化。部分高校采用正面的方式,根据特定的活动要求,有计划、规范地开展组织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但教育目的过于直接,教育形式较简单,传播方式传统单一,忽视了运用特定的活动载体或文化情境对学生进行间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二、原因分析
(一)对组织育人的认识不够到位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组织育人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在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观念的误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组织发挥育人作用最基本的方式,但少数党支部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看成是一种形式,甚至是为了应付考评,认为抓党建工作太虚;学生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多注重娱乐性,引领参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认识不够,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强。诸如此类现象是高校组织育人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思想根源。再者,育人合力意识不够强也是育人作用发挥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
(二)组织育人制度机制不完善
组织育人的实质是将组织的制度文化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是由内而外的运动过程,其制度机制彰显着组织文化涵养人的功能。各层级组织的文化和理念既有同质之处,也有差异性和丰富性,但院系党组织、党支部以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不够重视组织制度文化建设,在制度文化内涵方面缺乏凝练,仅仅依靠建章立制很难促使学生在理解和把握组织中的规章制度中,激发他们内在的主动性,也就影响了组织文化育人的辐射能力。
(三)组织育人责任和功能体系不够清晰
高校组织育人既要统筹协调,又要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作用。但各层级组织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原则在行动上稍显“自拉自唱”,缺乏联动性、互补性、牵制性,导致协同效应和整体功能尚未得到有力体现,显露出各组织育人主体责任不清、功能定位不全等深层次问题。
三、对策措施
(一)通过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两个载体,实现育人的保障功能和紐带功能
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高校党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核心,院系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核心,党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核心[2]。在高校组织育人协同体系中,高校党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坚强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在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中,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高校中的共青团组织是仅次于党委的核心组织。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较为完整的团组织,在下属的学院、系、班级等基层组织中也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基层团组织,超过95%的高校学生都是共青团的成员,共青团组织是高校最先进的青年组织[3]。学生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源于学生会成员对于同龄人的思想行为特点、兴趣爱好及关注点最为熟悉,且主要学生干部都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吸引力与号召力。我校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双管齐下,搭建稳固的组织育人平台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要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实现各级、各类组织育人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在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师生党支部建设标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高知群體中发展党员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逐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组织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夯实体系根基,重视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强、业务好、品行优、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优配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二级学院党政正职一肩挑的,应配备专职常务副书记。各支部按照组织原则和程序,选举配备业务精干、素质过硬的支部委员。教工党支部支部书记力争为素质过人、专业突出的“双带头人”,学生党支部鼓励经验丰富、能力过硬的教师或者组织得力、群众威望高的学生党员担任。
(三)多渠道整合,强化组织育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4]。学校在各类思想文化阵地中,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的引导和管理,落实“一会一报”和“一事一报”制度,保障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和丰富性,提高组织育人质量;在“互联网+”时代,相比传统的、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更愿意接受便捷、实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5],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党团组织定时发布教育内容,让广大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提升组织育人效率。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学生会对师生的教育作用。一是加强支部管理,按照市教委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样板支部”的创建,细化标准,将改进措施融入到日常支部工作中;建立师生党支部的按期换届及后进党支部常态化整顿机制,确保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提升。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推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经常化,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会的管理,团委对学生会进行工作监控、行为引导和奖励计划,即制约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把握工作的政治导向性和全方位育人性。学生会对内部成员和非学生会成员进行分类途径的教育培养,例如对成员的教育培养通过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实践活动等途径,对非成员实行管理活动、实践活动和非正式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学兵,陈燕玲.新育人格局下高校组织育人论略[J].教育评论,2018(6):72-75.
[2]骆郁廷.论高校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 J].思想理论教育,2017(3):4-9.
[3]唐小凌.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基于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视角[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44-46.
[4]陈荣武.高校组织育人协同体系建构及其功能实现[J].实践研究,2018(3).
[5]王帅.高校党组织育人现实考察与提升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2):214-2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