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4

田从,贾威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同样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项基本职能,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其社会服务职能更为凸显。本文从学校自身、服务渠道、社会认知、保障和激励四个层面论述了我省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此来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具有普通高等院校和職业院校的双重属性,是各类教育中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其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科学研究要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服务,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社会服务职能更为突出。鉴于此,本文从学校自身、服务渠道、社会认知和保障激励四个层面论述了我省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策略,以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服务困惑和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和经验交流。

一、学校自身层面

(一)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及导向作用

学校领导班子对科研工作的重视,是学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教师行动的风向标。学校领导一定要把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在时间、场所、设施、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拨出专款作为科研经费,并保证教师享有一定的科研培训经费,满足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的需要。同时,要完善科研考核和评价制度。

(二)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科研素养其内涵为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综合特质。它涵盖了科研道德、科研意识、判断的理性思维、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等。可概括为道德素养、理论素养和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这一职能,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1.道德素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不仅反映个人形象,而且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影响高等教育发展。

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道德素养,首先,要做好教育及预防工作,建立系统规范的道德素养教育制度,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素养养成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办法,引导教师潜心研究。最后,要加强监督工作,对教师实施同行监督和组织监督,并按年度发布教师道德建设工作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2.理论素养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理论素养是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取得成效的保障。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构建科研知识体系,夯实科研根基,增强教师的科研理论素养。

首先,推荐优秀书籍,夯实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给教师推荐书目,保证集体学习用书。其次,鼓励教师积累反思,丰富理论成果,对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逐渐成长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科研人员。最后,开展培训交流,切实提高理论水平,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定期与兄弟院校开展区域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在借鉴与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能力素养

教师的科研能力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决定着一位教师能否开创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高效性地完成科学研究工作。

教师科研能力素养的提升重点要做好:第一,定期组织科研基础知识培训讲座。第二,设置院级课题,增加课题实践机会,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科研机会。第三,制定相关奖励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积极性,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考评制度,适量地给教师下任务、压担子,

施不同等级的奖励制度。

二、服务渠道层面

(一)地方政府

1.课题立项方面

课题立项是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科研基础薄弱、资源匮乏、氛围不浓厚,在审批省部级和市厅级课题方面不占优势,很容易出现“全军覆没”的现象,久而久之,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就会打消,不利于其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在纵向课题立项方面给予高职院校一定的政策倾斜,在各类课题审批时,选择高职院校课题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项目予以立项,如能带有相应额度的经费资助,更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平台搭建方面

作为本地的领导力量,政府有义务为企业和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方式,在高校和企业间架起“一座桥”,推开“一扇窗”,促进校企合作共赢,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要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企业现实需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众创空间服务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务实管用的平台。通过常办、多办校企项目对接座谈会、科技成果转化推介会、科研人才会的方式,组织高校和相关企业就生产一线难题、技术咨询、流程再造、方案设计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

(二)高职院校

1.学校

针对文理科不同专业,鼓励条件成熟的专业成立咨询服务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或技能大师工作室。

目前,文科类专业教师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还存在临时性和随意性,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服务效果不明显。对此,学校文科类专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整合专业骨干教师,引进校外专家资源,成立绩效评价中心、社会发展与咨询服务中心等咨询服务机构。逐步拓宽服务领域,落实咨询服务项目,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打造社会服务品牌,为当地政府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决策咨询服务。

针对理科类专业,可由学校教师牵头,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研究团队,成立数控机床、机电技术、汽车营销、建筑工程项目等技术服务中心。依托各教研室,具体由专业教师面向社会开展社会服务。

2.教师个人

根据“六度分割理论”,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就能够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它是当今流行的社会网络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也要充分重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服务社会的途径。例如,与其他学校教师合作,共同申报课题;依托专业优势,就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三)企业

根据自身咨询及技术服务需求,可设立教师驻企工作站,吸引相关专业教师来企业实践或挂职锻炼。

教师驻企工作站主要是协调企业与学院的合作事项,为教师到企业锻炼、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供便利。为校企双方共同开展项目申报和研究牵线搭桥,并对合作项目进行管理。实施企业和学院专业技术人员互聘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企业运营和学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三、社会认知层面

高职院校做好自身科研成果宣传推介工作,突出特色,促进交流,提高社会认识度。

第一,学校将每年的科研成果统计汇编成册,同时,在宣传橱窗公示、校报发专刊、科研处网页发布,并予以奖励,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

第二,组织召开全校的项目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会,为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相互激励、取长补短的重要平台。

第三,鼓励并支持学校教师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学术成果交流会,宣传学校科研成果和特色,学习他人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四、保障和激勵层面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当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积极性;激励因素的改善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但即使不给予,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

在激励教师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时,学校领导要能正确区分两种因素,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第一,保障教师基本科研条件、时间、场所,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保健因素,对此,学校一定要有充分认识,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否则便会引发教师不满情绪,十分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二,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通过科研成果折合课时或与职称评聘挂钩等形式,对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予以激励,调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第三,调整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要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评价科研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化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准;提高科研应用在教师评职中的比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总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何调动高职院校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科研服务能力,是学校、政府和企业都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三方应共同努力,搭建合作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取得一批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成果,并采取有效方法促进成果的转化,为当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明敏.地方高校科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及路径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7,35(2):88-92.

[2]陈绪龙,陈若溪.地方高职院校构建产学研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1):53-56.

[3]吴岳军.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化”战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20-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