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时间:2024-05-04

王忠

摘 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高职院校重点关注,并积极转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专业+”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与融合、课程体系的优化、搭建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服务机制五个方面阐述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出专业人才的任务,在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点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在这样的实际需求下,高职院校要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落实。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推动学生专业素养的更好发展,高职院校还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融入专业教育,实现“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一、“专业+”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分析

对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来说,其本质就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但是,该教育体系并不是单纯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加,而是在专业教育的支持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多个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1]。简单来说,就是要在高职院校日常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转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要实现的内容如下:细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在专业教育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课程体系的调整,加入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技能课以及实训课等。要确保在专业教育的多个方面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完成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专业+”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与融合

要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细化,并与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接,具体的流程如下:第一,基础教育。高职院校要大范围的开展创新创业必修课与选修课,要尽可能确保所以专业的学生都能接受该方面的教学。利用课程的设置实现对所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第二,设定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结合包含的专业,以及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应行业、岗位需求等等,依照知识、技能、态度等角度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细化,并与专业教育进行对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成具有专业优势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第三,个性化教育。对于一些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其创业班,实行个性化的培养。其中,要重点对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进行培养。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

在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时,要重点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发展方向的差异性,实行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理论课、技巧课以及实训课。此时,要重点依托上文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拔高课(针对性教学),通过基础课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理论,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通过专业课,将不同专业的特点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结合专业社团、专业实训室、创新工作室等,实现对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拔高课,能够对有创业倾向以及创业潜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借助大创基地、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组织相应学生进行创业实战,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三)搭建实践平台

在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平台搭建中,要重点结合课程体系的设置,完成三级实践平台的构建。

第一,专业社团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主要对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在该平台中,主要包含创业者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推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提升,激起学生创新创业的驱动感,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完成创新创业。

第二,专业实训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主要对应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课程。在该阶段,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展开专业实训,提升学生对一线生产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及科研项目。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大赛、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第三,实操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主要对应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拔高课程。主要通过创业模拟实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在模拟实训中,学生要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完成团队组建、策划、经营管理等等,实现了对真实创业过程的深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技能。在这一环节中,高职院校还要重点发挥出校内创业项目基地以及校外大學生科技园的作用,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更多的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引导高职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展开创业活动。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落实效果,高职院校必须要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调整。要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确保师资的多元化以及专业要。因此,高职院校要整合校内外的资源,通过调整、人才招聘、校企结合等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将师资队伍划分为校内师资以及校外师资两种,其中,校内师资主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课、以及专业课展开教学;而校外师资主要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训,即拔高课。校外师资主要由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才以及企业兼职教师构成,要对入园项目进行跟踪帮扶,指导学生完成创业项目的开发[2]。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要展开针对校内师资的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培训,可以通过专项课程培训、深入企业参与实践等方式完成。另外,还要建立起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的有效沟通渠道,通过经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五)构建服务机制

实现“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开展查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结合社会、学校、教研室的力量共同完成。在社会层面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高职学生提供项目开发、运行管理、企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指导。在学校层面中,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完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在教研室层面中,要建立专项的创业教研室,并与专业教研室进行定期交流,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求着高职院校日常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转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总体框架设计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分与融合,并建立起理论、专业、专项创业三级的课程体系、实训平台,结合校内外两种师资队伍以及服务机制的建设,完成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规划设计,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洋,罗旭,何江霞.创新创业视阈下高职院校“五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8(12):119-124.

[2]段丽华,刘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23-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