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系统思维的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研究

时间:2024-05-04

李璐

摘 要:企业危机动态管理以降低企业经营危机而产生的管理体系,而系统思维是调整管理办法,令管理体系更加系统性、全面性的重要方法。基于系统思维的企业危机动态管理体系,将覆盖企业管理层,有效降低企业危机因素的影响程度。针对此,文章分为三部分对管理办法进行分析。首先,文章简述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确认动态管理办法的研究范围。其次,对企业危机动态特征进行结构性分析,确认企业危机产生的性状。最后,基于系统思维对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的方法深入探究。望文中内容,可为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切实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系统思维;企业危机;动态管理

企业管理者思考與决策过程中,需使用系统思维维系整体,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思考。该思考方式可减少决策中的不安定因素,降低局部对整体的牵制作用。该方法多被应用于企业危机动态管理进程内,负责从全局入手,精准拔出企业管理中的危机内容。本文将以系统思维为主,对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的原则、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从提升危机管理动态性、综合质量的角度思考,文章所选研究方向,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一、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当组织处于社会空间内,组织必须与社会环境产生交流,而社会环境也必定会对组织运行状态进行作用。而组织当下所处的周边环境状态,为企业的外部实际情况。企业内部的运营状态、运营方法以及发展形式,属于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企业开展危机动态管理时,必须从外至内扫视所有环节,既要发现显然的震荡变化,也要挖掘内部存在的隐性因素。随时关联、及时挖掘,企业才能有效降低内外部危机因素的影响程度。当企业做到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危机进行动态管理时,企业可从容应对内部管理,更能对外部社会环境进行作用,影响环境的变化。

(二)必须加入常态管理体系

企业内包含多个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工作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差异,企业设定多个管理计划,通过管理“部分”来实现对“整体”的管控。各个部门的管理体系相似但不相同,体系内管理方法、管理时间也存在差异。企业危机动态管理可归于各个部门内,但必须从整体角度进行调控,旨在清除每个空间内的危机因素。动态管理的整体性、质量性要求,决定动态管理必须实时开展,且开展便要收获高质量成果。因此,动态管理必须加入常态管理体系,通过逐层渗透的方式,在各个部门内实现有效监管。只有逐层渗透,才能做到动态、常态、科学化管理。

(三)实现企业全员参与

企业内危机管理小组负责主要的管理工作,但小组的行动模式、活动范围、监管力度受限,若要取得预期内的危机动态管理成果,企业内所有员工都应加入动态管理工作中。部分企业成员认为,只有领导具有系统思维能力,拥有调控全局的权利。但领导个人的行动力有限,从出现问题到发现问题,危机事件的影响程度正在不断加深。而当企业内部每个成员都可对危机现象进行动态管理时,许多事件在具有征兆期间,即可被有效控制。来自于企业成员的行动力和细致视角,能够与管理者具有的系统思维有效配合,构建高效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空间。

(四)定期修正

企业在发展期间,将由不稳定逐渐过渡至稳定状态。稳定状态中,企业经营项目持续运行,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以及工作质量长期固定。企业员工在该状态下,会认为企业处于“无危机”状态,进而降低工作过程中的紧张感,不再谨慎、认真的对待工作。这种态度将成为隐性危机的催化剂,令企业再度进入不稳定阶段,而导致不稳定的根本因素却来源于企业内部。从整体角度分析,因企业内部元素导致危机发酵,将令企业成倍输出管理成本,加重企业经营压力。

二、企业危机动态特征结构性分析

(一)征兆期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内部,不存在任何危机因素。危机因素的存在并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才是决定性条件。当确认每个企业都存在潜在危机时,企业危机动态特征的起源,应设定在征兆期,即危机因素的线索逐渐显现,企业员工可在检查工作正确性、合理性的过程中发现。同时,这些潜在的危机因素,均具有可能会发生的契机。当企业内同时存在多个危机因素时,也存在多个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总之,征兆期是拔除危机因素的重要阶段,也是企业员工的作用能力最强阶段。一旦危机因素成功度过征兆期而未被发现,那么危机将直接发作,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

(二)发作期

当危机因素发挥作用,对企业运行或经济活动造成爆发式负面影响,且企业并未对危机进行有效控制的阶段,我们称之为发作期。发作期是危机因素作用程度最为深入的阶段,伤害性事件频发,不间断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乃至企业整体形成干预。该阶段中,企业基层员工的作用能力较小,除了报告危机影响程度外,无法管控危机形式,或从整体角度进行调控和止损。止损工作多由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完成,止损成果由管理者个人工作能力决定。

(三)延续期

管理者以及企业领导对危机进行管控后,部分危机因素仍然会持续作用于企业业务,该阶段为延续期。延续期内,企业除了要处理被危机影响的工作任务,令工作任务重回正轨外,也需要努力挖掘其他未作用的危机,在输出维护成本之时,令每一笔输出的资金量都能够收获预期内的成果。当危机发作所带来的延续性影响消失后,延续期正式结束,而企业危机管理团队也将进入下一工作阶段。

(四)痊愈期

当危机因素的影响已经被解决,企业内危机管理团队正在处理下一阶段的业务还原工作时,说明企业已经进入痊愈期。痊愈期内,即使危机因素存在其他关联因素,关联因素的影响也在可控范围内,企业可以迅速解决危机问题。并且,痊愈期内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应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思路。企业必须在痊愈期内吸收经验,缩减下一个危机动态管理周期内的作用程度。

三、基于系统思维的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研究

(一)内外部现状调查

企业需要分内外部两个角度调查危机。内部角度,企业要对当前存在的危机进行调查。例如财务部门、运营部门、行政部门中的行为漏洞、制度漏洞等等。制度漏洞中极易产生危机,尤其当制度已经处于运行状态时,危机造成的影响也具有动态特征。因此,企业必须以地毯式方法搜寻内部存在的危机。确认危机后,要对危机的基本形式进行判断,是否是人为因素,或具有不可抗性。外部角度中,高层管理者需要站在宏观角度看问题,调动系统性思维,查看企业外部是否存在影响因素,并直接对企业运行的危机性进行评估,不应遗漏任何步骤,务必要做到全面具体。

(二)潜在危机寻根

调查后,除了要对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行定位外,企业也需要开展危机寻根活动。即根据危机的外在形态,根据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开展危机寻根工作的理由为,危机可以被规避,也可以被清除,但当企业拥有的信息体系较少时,企业无法避免危机发生。并且,当企业并未调查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那么本次被解决的危机,在未来的运转过程中仍有一定概率发生。企业应顺应危机形式,调查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而在危机产生的根源上安插“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也具有动态特征,当根源与其他企业工作产生关联时,企业应对关联活动进行监控,直接在根源上避免发生危机。

(三)检查对应管理体系工作质量

企业各个部门内应设定危机监控体系,在危机发生后,管理团队除了要完成上述两个步骤外,也要对各个部门内管理体系的工作质量进行判断,确认管理工作是否正常运行,以及出现运行漏洞的位置。出现漏洞时,管理团队要对该部门的工作态度进行批评,并立即修复管理漏洞,调整风险情况,要求各个部门定期将管理情况、管理质量上报。

(四)及時改正并沟通

企业应对出现差错的环节进行修补,对于已经造成严重现象的危机,可在充分调查后进入痊愈期,精密审核应对措施,采用灵活的应对方式。同时,企业应该定期更换各个部门内的危机管理负责人,并对往期负责人的工作成果进行对比,找出之间的差别,再对该差别进行寻根。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 将意见输送到企业高层,由高层领导人确认是否具有改正价值。例如,企业采购环节中出现危机,并对企业利益造成直接影响时,应清查采购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流程。调查后,企业领导者确认行动方向,当问题根源处说明管理者能力存在问题时,应提升管理者综合能力,降低企业危机产生概率。当说明企业运行结构中存在漏洞,应采购工作流程,将无效流程移除,提升采购工作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文章以系统思维作为前提,对基于系统思维的企业危机动态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构建动态管理模式,企业必须将调查、寻根、提升质量、及时改正等环节以动态形式结合。并将企业所有员工作为动力,推动该管理模式进行活动。在市场结构不断分化,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的背景下,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动态危机管理模式,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风险,才能从容应对未来发展。希望文中所述内容,能够为各个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可用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解国亮. 构建“双序列”岗位管理体系 拓展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空间[J]. 石油人力资源,2017(03):41-44.

[2]梁锐. 企业战略规划的动态管理与实施程序[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4+31.

[3]关成斌. 项目动态管理平台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329.

[4]赖莹莹. 企业集团流动性管理模式探讨[J]. 交通财会,2017(11):28-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