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尹相茗 李亚楠 李潇
摘 要:本文研究驻济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整体特征、性别特征等和导致大学生婚恋观的各方因素,进行描述分析当今大学生婚恋观的特征及影响原因。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各高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分析
当前,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上营销媒体的言论便在当前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此外,社会中的婚恋状况也影响着大学生对待婚恋的看法:“闪婚闪离”、“丁克”自80后们开始延续至90后,又对校园内的大学生们产生作用。同时,娱乐圈中的明星情侣及夫妻的婚姻状况不仅是茶余饭后的八卦,也是社会婚恋情况的一个折射反映,并且由于其高曝光度,对社会的婚恋观亦具有反作用。大学生的婚恋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因此,本文研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对大学生婚恋观问题进行指导具有一定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婚恋观的特征及分析
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婚恋观的特征及其影响研究,采用问卷网网上调查为主要调查手段,对济南市几所不同类别大学的大学生婚恋观进行简单调查分析,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10份。其中男生占47.1%,女生占52.9%;学生来自大型城市占13.87%,中小型城市占36.45%,乡镇占20.32%,农村占29.35%;大一学生占29.68%,大二占19.68%,大三占38.06%,大四占12.58%;文史社科类占39.68%,理工类占47.74%,艺体类占12.58%。在受调查学生中,正在恋爱中的占35.48%,有过恋爱经历的占31.94%,未曾恋爱的学生占21.94%,目前有恋爱意愿的占10.65%。因此,本文在调查具有不同类别的对象上涉及范围较广,调查结果较具代表性。
(一)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会主动追求心仪对象的学生占40.00%,视情况而定的占49.03%,不会主动追求的占10.97%。大学生在追求心仪对象的表现偏向主动,这也与当代大学生开放外向的性格特点有关。但男女之间表现不同,男生倾向于主动追求(男生27.74%,女生12.26%),而女生表现内敛,大多选择视情况而定(女生32.26%,男生16.77%),不主动追求占比高于男生(女生8.39%,男生2.58%)。
择偶标准也是最能体现大学生恋爱观特征的一项,总体来看,在选项中占比最高的前三项看重的恋爱品质分别为性格涵养(55.81%)、精神契合(26.13%)和外貌(9.68%),双方熟悉程度占4.19%。目前,大学生在恋爱中最看重的仍旧是个人性格,而对方的经济状况并不是特别看重,看重经济状况为2.9%,对方家庭情况占1.29%。而在“看脸时代”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偏向外貌选择。从不同品质在同一居住地人群的所占比进行分析,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偏重于性格涵养(大型城市60.47%,中小型城市51.33%,乡镇50.79%,农村61.54%),次重点选择各有不同。总体来说,大学生在恋爱时比较理性,没有将“爱情”过于利益化。
目前社会中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更多是“不将就”,“宁愿不结婚也不愿意找人凑合着过日子”。而这种观点在校园里变现为大学生谈恋爱“顺其自然”为主(66.13%),而不是盲目跟风谈恋爱(0.32%);以结婚为前提的学生占26.77%,学科里理科类学生占比最高(理工类31.08%,文史社科类21.95%,艺体类25.64%),年级以大一学生占比高(大一30.43%,大二19.67%,大三28.81%,大四23.08%);只是想恋爱的占比6.77%,学科以艺体类学生为主(理工类5.41%,文史社科类7.32%,艺体类10.26%),年级以大四为主(大一7.61%,大二1.64%,大三6.78%,大四12.82%)。
当代大学生的对于恋爱中两性接触不再如往常一般保守传统。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恋爱中的同居、性爱关系接受程度很高。接受同居占比最高为33.55%,恋爱的亲吻占比31.61%,性爱关系占比22.26%,一般身体接触为12.58%。而且不同行为在年级与学科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支持一般身体接触大一占21.74%,大二占8.20%,大三占7.63%,大四占12.82%;支持恋爱的亲吻大一占39.13%,大二占26.23%,大三占33.05%,大四占17.95%;支持性爱关系大一占16.30%,大二占31.15%,大三占19.49%,大四占30.77%;支持同居关系,大一占22.83%,大二占34.43%,大三占39.83%,大四占38.46%。大一学生接受的行为亲吻占比最高,其它三个年级最高占比是同居,并且在性爱关系的接受程度上也高于大一学生。对学科而言,艺体类、理工类对同居关系的接受程度高于文史社科专业(艺体类41.03%,理工类37.16%,文史社科类26.83%),文科类对恋爱的亲吻的支持度高于其他两类专业(文史社科类39.02%,理工类27.70%,艺体类23.08%)。
(二)大学生婚姻观的分析
结婚对许多年轻人意味着买房买车,巨额房款成为年轻人工作伊始的奋斗目标。结婚时双方高价的彩礼和嫁妆对年轻人来说又是高额支出。而且当下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婚后年轻人的养老和育儿费用的负担压力大。晚结婚甚至不结婚成为年轻人逃避的方式。社会中施加给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对在校大学生也具有影响。大学生更多选择事业有成后结婚(43.55%),选择大学毕业之后结婚的占12.58%,硕士毕业之后结婚的占9.68%,没有明确计划的占28.39%。无结婚想法的虽占比最低,但仍有5.81%。
“妇女能顶半边天”,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提高,其工作、生活各方面能力都在逐渐提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活方式正逐步改变。调查显示,接受女性经济地位高于男性的占比79.68%,不接受的占比20.32%。以家庭所在地角度分析,四個地区都是接受人数大于不接受人数;接受程度最高的是大型城市(86.05%),而农村最低(74.73%)。
网络自媒体随着网络的深入普及,成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自媒体的主要受众群通常是与网络有密切关系的大学生,自媒体的言论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择偶观、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多数自媒体以营销而非以成为社会道德模范为目的,为博眼球,发表的节目或文章内容偏激,如宣传男生要在节日或生日中送女生名牌口红,情感倾诉类节目以“婚外情”“第三者”为噱头。推广宣传中道德把关常常缺位,这对正在形成婚恋观的大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调查中,明确表示不受社会舆论影响的只有30.97%,57.10%则视情况而定是否会影响自身,有11.94%的人承认舆论很影响婚恋观的形成。其中男生多直接表明不受影响(男生27.74%,女生12.26%);在受舆论影响(男生2.58%,女生8.39%)和据情况确定是否受影响中(男生16.77%,女生32.26%),女生占比高于男生。
大学生对门当户对这一观念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对闪婚和裸婚的态度以中立为主,反对为次;离婚一事上是反对为主,中立为次;对婚外情则是十分反对的态度明显,但不乏有支持者。但驻济南高校大学生多为山东省本地人,所以被调查的学生多为山东人,受山东较为传统的婚姻思想影响。该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二、结束语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性别、家庭所在地、年级、学科等大学生个人因素都会影响婚恋观的形成。而网络中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婚恋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大学生自身也无法明确意识到的。因此,对于网络媒体舆论,一方面要加强对媒体言论的把关,另一反面则需大学生加强自我引领,树立正确婚恋观,提高分辨营销媒体言论的能力。
大学生婚恋观特征则表现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开放,更主動追求心仪对象;对恋爱中的亲吻、性爱和同居接受程度都较高;对婚姻中女性高经济地位的接受能力提;在恋爱对象品质的选择中并没有过分关注对方的经济状况;对在社会新出现的闪婚、裸婚接受程度有所保留,对婚外情反对程度高,但仍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持和不抵触。总体来说婚恋观较为理性。(指导老师:李晓娜)
参考文献:
[1]吴倩.大学生婚恋观与人格特质、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2]王燕红.社会化因素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负面影响及控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5(2):188-190.
[3]蔡敏.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测评与分析[J].教育科学, 2013, 29(2):61-67.
[4]左红梅,杨方, 李亿.大学生婚恋观异化的伦理审视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55-57.
[5]齐婉宁,武子敬.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8(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