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晗
摘 要:当今时代的环境下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与前进。近年来,为实现我国攻坚脱贫的总体目标,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得到了落实,各地区相关组织机构也结合旅游资源的具体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并且通过多种旅游扶贫的途径帮助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文致力于研究城口东安贫困人口受益途径方式与机制。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受益机制
一、城口东安乡村旅游现状
(一)依靠资源优势,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城口东安森林资源丰富。其境内拥有“一谷一坝”两处旅游资源,分别是亢谷景区和黄龙坝,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亢谷景区位于在大巴山腹地,海拔900—2680米,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森林覆盖面积达90%,峡谷幽深,山峰俊秀,亢谷景区有各类植物3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7种。黄安坝草场是国家南方草山草坡示范开发区,总面积达30.6万亩,宽阔的草原,山峦起伏象座座蒙古包,草场四周林海苍茫,群峰竟秀。东安依靠其自然资源上榜“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名单”,获得“重庆市生态示范乡”、“重庆市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中国大巴山生态休闲第一镇”等称号,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二)加强主要景点规划带领,逐步实现大片区旅游发展
城口东安方面对景点的开发具有针对性和科学顺序性,首先着力于开发对旅游者吸引力大,规模较大的重要景点例如亢谷景区和黄安坝景区,加以宣传吸引游客进行游览,初见成效后在利用大景点优势进行地区范围的规划,带动周围其他景点的开发与建设,以实现大片区的旅游发展,同时实现当地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多样化发展。
(三)宣传力度不足,景区知名度不高
由于重庆城口东安位置较偏僻,道路交通不便,没有火车,客车等直达景点所在区域,外加景区的宣传力度欠缺,导致当地当地景区知名度低下,知名度低下而导致游客数量较少,且游客大多来自较近的区域,各景区距离热门景点仍有很大差距。
二、城口东安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受益机制
(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当地民生问题得以改善
城口东安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地方财政收入、富民增收和第三产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大大拉动了地区的大体经济发展,优化东安地区的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由农业产业的单一结构构成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链,第三产业占比大大增加。区域各经济产业以旅游业为引领迅速发展,地区经济商业化加速。各产业增收,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投入东安交通,住宿,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资金增加,民生问题与当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并且与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作用。
(二)贫困人口充分就业,收入提高
东安当地贫困人口增收的阻碍主要在于在于切实有效的就业不足,乡村扶贫旅游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许多以前待业的人口都可以参与旅游行业中,从事提供旅游服务或产品。而之前从事农业的人口也就有了更多的途径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农产品或或其加工产产品需要增加利润占比提高,自然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那部分人口的收入也就大大增加。同时旅游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旅游纪念品加工企业的进入,无论是个体从事手工业还是到相关企业工作,都为当地一部分贫困人口解决了的就业问题,家庭收入也就有所提高。
(三)东安当地人口享受旅游政策补贴,转移性收入增加
国家财政大力支持东安当地发展扶贫旅游,给予热衷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口以各种经济上的补助,给予他们以生产或销售的启动资金,与此同时国家也面向当地贫困人口提供的优惠贷款政策,帮助当地人口实现创业就业的梦想。
三、城口东安受益机制及获益分配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东安当地贫困人口存在普遍人口素质较低,信息获取渠道少,对参与旅游行业的运作的认知过少。因老人,妇女,辍学青少年和身患疾病的弱势群体占当地贫困人口比重大,故普遍的贫困人口无论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都较差;且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普及度远不到国家平均水平,故信息较为闭塞,信息的沟通存在障碍。当地政府与相关企业对部分从事旅游业的人进行了指导培训,但基于现实存在的问题状况可见还远远不够。
(二)缺乏利益与责任二者统一的制衡机制
在东安乡村扶贫旅游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贫困人口大大获益,有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并且做的有声有色;有的人也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摆起了小摊;绝大多数的人都从当地旅游发展中获得了利益,提高了收入,生活也越过越好,但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人只看见了利益,而忘记了自己作为东安一份子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应当肩负一定的责任,为了利益去破坏东安的环境,为了利益去破坏东安在外地游客心中的形象。没有把自己的利益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清。
(三)利益冲突解决机制不够完善
刚开始开发旅游业时,大多数人感受到的是收入增加了,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当然他们为此也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他们愿意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放弃乡村的以前的淳朴清幽。但随着旅游的发展,乡村逐渐开始商业气息浓重,当地人口构成也更加复杂化,旅游发展带来的弊端也就逐渐显现出来。当地人之间因为涉及的利益重合而产生冲突,当地人与外来人口在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而当地没有明确的解决这些利益冲突的机制与方案,只能一味按照法律手段和硬性条规来强制性处理就会使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四、对城口东安乡村旅游扶贫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的完善与提升的建议
(一)政府牵头,社会组织企业辅助,加强培训教育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对于东安当地人口素质低下的现状,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或号召本地旅游企业对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或将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训,要落实到个人头上,加强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员的专业性,并且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分类进行培训与教育。
(二)合理构建收益分配机制,把利益与责任一体化
東安当地居民都享受到了发展乡村扶贫旅游所带来的社会福利,但是人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自己拿到手的经济利益。而许多为外来有商业头脑的人把当地许多人变成了自己盈利的低级劳动力,而从事实际劳动的的人却没有获取到属于自己创造的受益。还有当地居民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文化素质,经商头脑等的差异造成了收入的巨大差异,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这都是需要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的来解决的。而在构建收益分配机制时也要考虑到利益与责任一体化,通过旅游发展获得的利益越大那么责任也应该越大。
(三)设立调解和处理相关冲突的部门
政府应该联合本地商业,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带头人或带头企业设立专门来调解包括利益冲突在内的各种冲突的部门,选择当地兼具声望与能力的人担任负责人去调解解决各种冲突,保证东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洪京. 乡村地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学院,2009(5):34—56.
[2]彭敏,付华.中国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01).
[3]周玉翠.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4(3):74-76.
[4]王龙,武邦涛.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安徽农业科学[J].2006年第34期.
[5]王永莉,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机制研究一一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J],2007(4),92—96.
[6]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36.
[7]马忠玉.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一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N],大众科技报,2001.06.28<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