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虹
摘 要:高校图书馆在课程教学以及科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图书馆建设信息化的持续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受众进一步拓展,由高校教师和学生拓展至科研院所以及普通群众,因此如何打造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机制成为高校图书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简单介绍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通过论述当前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高校图书管理当中,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图书管理;问题;应用
一、前言
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更加凸显其教育价值,在个性化、碎片化的新业态阅读趋势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极大的转型压力,这给图书馆定位以及图书管理员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图书馆囊括了诸多珍贵的图书资源,是读者拓展认知边界,养成科学阅读习惯的重要场所,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项目,其辐射范围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因此,如何在高校图书馆转型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理论,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明确图书馆定位,突出办馆特色,极具现实价值。
二、高校图书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图书馆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图书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日常教学工作,当代读者的阅读偏好和习惯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读者需求构建精细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把握新时期阅读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多样化的阅读以及管理需求。由此可见,高校图书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可从以下维度进行把握。第一,充分调研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并做好工作日志,充分尊重读者的阅读需求,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图书管理与服务当中,做好基础性常规性的借阅管理,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感知。第二,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既包括构建良好和谐的工作关系,培育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树立读者思维,不断激发和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
三、当前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图书管理忽视挖掘读者需求,管理实效性较差
多元文化影响下,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读者形成了极具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并对文献资料以及学科服务产生不同维度的需求,但在传统图书管理理念影响下,部分圖书管理人员往往盲目增加图书类别,虽然注重图书馆阅读环境的营造,但实际上这种忽视挖掘读者诉求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忽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的监测,导致图书管理本末倒置,未明显提升图书馆书籍的整体质量,甚至部分书籍版本由于老旧,未得到及时更新,长期被闲置。图书管理人员为防止管内贵重书籍遭到人为破坏,故意未将其放置在书架或者以各种理由阻碍读者借阅,在这种情形下,读者的阅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图书管理实效性大大降低。此外,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引进相关设备,而缺乏引导学生使用其基础功能,导致功能闲置,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图书管理工作与读者基本诉求背道而驰,弱化了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2.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严重缺失,综合素养亟待提升
以人为本理念突出表现在服务意识到位和服务手段多元化上,实现以人为本为本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图书管理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大板块,即管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图书管理作为综合性学科,对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当前,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人员严重稀缺,部分高校将引进人才的家属安排为图书管理人员,由于其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其无法胜任岗位工作,也无法满足学生教育的客观要求。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岗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图书管理人员属于编外人员,薪资福利与正式编制员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高校行政色彩较为浓厚,无法激发其开展探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工作层面往往表现出被动性服务,在读者服务中表现出负面懒散的情绪和表情,对师生借阅需求反应冷淡,甚至导致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关系紧张,降低了高校图书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高校图书管理的有效途径
1.推动高素质图书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型机构,无论是图书管理者还是普通馆员都应明确角色定位,以人为本,突出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及育人价值,将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度作为创新图书管理的切入点,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综合服务水平。首先,图书馆管理者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关心基层图书管理人员,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基层图书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并结合图书管理工作发展趋势,加强对基层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提高岗位匹配度,此外,还应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将服务意识纳入综合考评指标,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引导图书管理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还能激发服务意识,与包括师生在内的读者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打破当前相对独立和僵硬的图书管理模式。同时在信息化、数字化阅读趋势明显增强的趋势下,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增强继续教育的意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拓展自身管理文献的视野。
2.建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读者教育相融合的工作模式
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高校图书管理还体现在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当前,不少高校已经初步实现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但由于高校图书管理系统过于复杂,限制了其使用场景,导致不少功能并未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在推动图书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系统,降低读者检索的难度。比如图书管理人员应对近期读者检索形式进行数据分析,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维度,比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检索偏好以及关键词等,并不断完善用户画像,随后借助技术手段,归纳常见的检索信息,并以此优化数字服务系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减少图书管理人员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能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对读者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和教育。随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开放式服务以及网络阅读的普及,加强读者教育才能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综合价值,当前社会文献正处于激增态势,如何准确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减少误操作,提高文献检索与课程学习的匹配度是开展读者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图书管理者可以运用多种策略推进读者教育,比如专家讲座、个别辅导以及知识竞赛等,向师生或者其他读者传授检索工具的用法以及文献鉴别方法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读者教育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3.营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推进,首先图书管理人员需注重馆内的保洁工作,注意书籍拜访是否规整,可适当张贴个性化的提示标识。此外还需不断优化阅读硬环境,阅读硬主要值得是创新室内外阅读环境设计,如果桌椅摆放过于稀疏,都会影响实际阅读体验,因此室内环境应保持敞亮。有条件的高校可让阅读风格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可选择更为人性化的家具以及灯具,同时每个阅读空间可摆放绿色植物以及融入其他色彩设计,能够有效缓解眼睛疲劳,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阅读舒适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正处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增加图书馆的受众以及提升综合影响力,已经成为图书馆领导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高校图书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忽视挖掘读者需求,管理实效性较差以及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严重缺失,综合素养亟待提升,因此为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升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推动高素质图书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构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读者教育相融合的工作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图书管理的综合失效。
参考文献:
[1]任丽萍,武莉莉.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03):255-256.
[1]徐艳辉.探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农家参谋,2018(02):18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