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夏钧
摘 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已由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证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因此,针对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
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總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到“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对我们党把握今后工作的重点,制定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所谓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往往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找到工作的重点,而把握了工作的重心,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回顾近代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每一次伟大胜利,无不是建立在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而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清国情,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正是因为我们党对主要矛盾变化的准确把握,才有了革命建设一次次伟大胜利的取得。
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有了对当时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我们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明确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两大历史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握了土地革命这一中心内容,通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把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转变,随之我国党的工作重心也需要及时实现转移。毛泽东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从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主要矛盾,我们党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现状基本好转的工作要求。正是因为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才得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新生的国家经济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
随着原有主要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又一次发生了变化,从1953年到1956年底,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国外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为此,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了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和解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从而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标志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党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报告中首次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状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党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但是随着后来左倾思潮的影响,我们党放弃了这一正确认识,错误的把阶级矛盾误认为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出现了偏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重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明确提出了:“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更是明确提出了: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于是,我们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定,促使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二、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及其意义
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何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主要依据及其影响有哪些?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国情,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些问题。
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因为原有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内涵都在改变。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发生改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在能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符合实际。比如,我国经济总量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次,矛盾的次要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使我国稳定的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正如***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所以,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最后,“落后的社会生产”虽然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正确认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我们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我们确立发展理念、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它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各地区、各领域和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解决好一些地区、区域和一些方面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注重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继续推进“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
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但是,我们仍要始终牢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
[2]《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