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孙岩
摘 要:本文立足现实,比较真实地反映黑龙江高中生价值观方面的一些特征。他们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有公民意识,热心公益事业,自信自强,自理自律,重家庭,爱父母,信任朋友,尊敬老师,热爱生活,是一个奋发向上、充满青春气息的青少年群体。同时,他们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一个应当在其成长过程中投入适当关注与引导的群体。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值得重视。
关键词:高中生;价值观
***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高中生处在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引导培育高中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当下高中生的价值观基本状况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前提下谈价值观的养成才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力求真实反映当前黑龙江高中生价值观方面的一些特征,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一、研究思路与样本信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助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报告统计项目包括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在此基础上,数据处理还采取了关联排列、关联校验的方式。总体数据显示,调查结果真实、有效,为了解黑龙江省高中生价值观状况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支持。
(二)样本分布
在黑龙江省高中发放问卷总数1350份,回收问卷1330份,回收率98.5%;有效问卷1327份(普通类高中951份,职业类高中376份),有效率99.8%。
(三)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普通类高中占71.7%,职业类高中占28.3%;高一占36.0%,高二占45.9%,高三占18.1%;男生占40.2%,女生占59.8%。
二、高中生价值取向及基本特征
(一)厚重的家国情怀与普遍的公民意识
1、对祖国怀有认同感与归属感
研究表明,当下高中生普遍对祖国表示认同,并有比较强烈的归属感。数据显示,85.5%的高中生表示“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完全符合(44.4%)或基本符合(41.1%)自身想法;66.8%的高中生表示“国家的发展与我个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完全符合(24.1%)或基本符合(42.7%)自身想法;80.7%高中生表示“要为国家尽力”完全符合(29.2%)或基本符合(51.5%)自身想法;88.0%的高中生表示“中国的前景光明”完全符合(43.8%)或基本符合(44.2%)自身想法;80.9%的高中生表示“我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完全符合(35.0%)或基本符合(45.9%)自身想法。
同时,超过半数(57.3%)的高中生表示“我憧憬国外的生活”完全符合(25.5%)或基本符合(31.8%)自身想法。表面看来,高中生普遍对祖国感到满意,同时又憧憬国外生活,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一方面,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全球一体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已经产生深远影响,各种宣传充斥媒体网络;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确实具备一些我国尚未具备的优越条件,这对高中生在意识领域产生一些影响是很难避免的。在这种情境下,盲目排外和强制灌输某种价值观都并不明智。分析认为,高中生对国外生活这种“憧憬”,其实是对更先进的物质文明的一种向往,而这种向往既然是基于高中生对自己祖国的满足和自豪的情感之上,相关教育者如果能够适当引导,把这种憧憬引向其对祖国更好未来的期许和激发其投身建设祖国更好未来的热情,对高中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对党和政府的领导相信和认可
在“你认为最应该重视或纪念的节日”这一命题中,35.9%的高中生选择了国庆节,31.7%的高中生选择了建党节,30.2%的高中生选择了建军节,在给出的19个中外传统节日选项中,分别排在第三、六、九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生对祖国的感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可和对人民军队的拥戴。其中,国庆节选项拍照中国传统节日春节(40.5%)和外国传统节日母亲、父亲节(37.1%)之后。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高中生的情感价值取向,比如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父母的爱和对祖国的归属感。同时,数据显示,61.8%的高中生表示非常信任(15.1%)和比较信任(46.7%)政府。以上数据反映出,高中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认可的,对中国政府是比较信任的。
3、正视社会现实并正面分析成功因素
对于“中国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的命题,93.5%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认同(49.4%)和基本认同(44.1%);对于“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大”的命题,91.3%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认同(44.2%)和基本认同(47.1%);对于“总体来说社会还算公平”的命题,51.7%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认同(7.2%)和基本认同(44.5%),而47.8%的高中生持反对意见,表示不太认同(35.4%)和完全不认同(12.8%);对于“有钱就能实现愿望”的命题,43.5%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认同(14.9%)和基本认同(28.6%),而56.2%的高中生对此持反对意见,表示不太认同(43.6)和完全不认同(12.6%);对于“即使努力也未必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命题,59.8%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认同(16.7%)和基本认同(43.1%),而40.1%的高中生持反对意见,表示不太认同(33.5%)和完全不认同(6.6%)。这说明,高中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公民意识,能够以一名公民的视角正视社会现实,对一些社会现象也形成了独立的见解与判断。
对于“你认为当前本国最需要提倡的品质”的命题,高中生的选择依次是文明礼貌(37.6%)、诚实守信(36.9%)、尊老爱幼(36.5%)、保护环境(36.0%)、公正公平(35.0%)、自由平等(34.0%)、遵纪守法(29.5%)、爱岗敬业(26.8%)、勤俭节约(24.6%)、助人为乐(23.7%)、爱护公物(22.3%),无私奉献(22.1%)。其中,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反映出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保护环境、公正公平、自由平等择反映出高中生作为现代公民的主张与诉求。
对于“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要素”的命题,高中生的选择依次是人品好(36.9%)、努力(36.9%)、学历高(32.9%)、有天赋(32.8%)、有钱(27.1%)、健康(25.2%)、有门路(23.8%)、运气好(21.6%),家庭条件好(19.0%)等。这说明高中生对于追求成功的路径选择是比较正面和积极的。但是,“有钱”、“有门路”、“家庭条件好”在社会奋斗过程中能够赢得更多成功的资源,上文中超四成高中生(43.5%)认同“有钱就能实现愿望”,都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不公平现象和拜金主义的存在。这说明,关于如何认识金钱与物质,理想与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更多更深刻的工作要做。
4、具备公益意识并广泛参与公益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中,68.8%的高中生有过多次(17.0%)或有过一些(51.8%)参与“捡拾道路或公园的垃圾,清理公共卫生”的活动;81.1%的高中生有过多次(24.0%)或有过一些(57.1%)参与“帮助残疾人或者老人”的活动。
高中生在社区(乡村)参加公益活动也比较活跃,内容也比较广泛,包括捐赠活动(47.4%)、文化娱乐活动(37.5%)、环保活动(36.7%)、安全教育活动(36.2%)、慰问活动(23.9%),法律讲座或咨询(20.5%)等。
(二)理性的自我认知与感性的生活憧憬
1、自信、自强,自理、自律
高中生对自身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对自己比较满意和认可,比较自强,有凡事不服输的想法,有良好的自理意识,并有一定的自律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89.3%的高中生完全认同(32.1%)和基本认同(57.2%)“我能力不比别人差”这一命题;76.1%的高中生完全认同(22.1%)和基本认同(54.0%)“我体力好”这一命题;71.8%的高中生完全认同(23.4%)和基本认同(48.4%)“我凡事力争不输给别人”这一命题;93.0%的高中生完全认同(42.8%)和基本认同(50.2%)“自己的事我尽量自己做”这一命题。同时,61.6%的高中生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多次做家务,33.2%的高中生则表示做过一些家务,合计达94.8%。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高中生“不自信”的一面,这主要是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将在下文详细表述。同时,85.6%的高中生完全认同(32.9%)和基本认同(52.7%)“我很守规矩”这一命题。
2、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调查数据显示,七成(73.7%)高中生表示自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其中,32.6%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认同这一命题,41.1%的高中生则基本认同这一命题。近八成(78.5%)高中生表示“觉得自己的理想会实现”,其中,32.7%的高中生表示完全认同这一命题,45.8%的高中生则基本认同这一命题。这组数据也是对高中生比较理性和自信的又一次说明。
3、对现阶段状态感到满意
调查数据显示,多数高中生对于现阶段的状态基本感到满意,满意比率最高的是家庭生活,达到89.4%,其中非常满意占54.0%,比较满意占35.4%。排在第二位的是朋友关系,达到85.9%,其中非常满意占31.6%,比较满意占54.3%。此外,78.4%的高中生对学校生活非常满意(21.6%)或比较满意(56.8%);78.2%的高中生对业余生活非常满意(29.0%)或比较满意(49.2%);73.0%的高中生对自己本人非常满意(28.0%)或比较满意(45.0%)。本次调查满意比率最低的是学业成绩,详见下文。
4、价值观体系具有可塑性
当前高中生的年龄主要是16——18周岁,这恰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同样的,价值体系也尚未定型,体现在意识形态里往往表现为思想上的摇摆不定和易受他人左右,同时,也具有比较强的可塑性。
近九成(89.3%)高中生表示“我能力不比别人差”的同时,也有五成(52.8%)的高中生表示“我有时觉得自己不行”,其中,完全认同这一命题的占13.7%,基本认同的占39.1%。六成(61.9%)高中生表示对“我容易周围人意见的影响”这一命题完全认同(18.2%)或比较认同(42.7%)。四成(40.4%)高中生表示对“比起改变现状,还是接受现状更好”这一命题完全认同(13.6%)或比较认同(26.8%)。分析认为,家庭、学校、教师需要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对高中生予以正确引导,这将对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5、注重家庭美满和幸福的感觉
对于未来生活,高中生最注重的是家庭美满,比率高达97.9%,对这一命题完全认同的达73.3%,基本认同的达24.6%;其次,97.5%的高中生表示注重幸福的感觉,对“自己感觉生活的幸福”这一命题完全认同的占76.8%,基本认同的占20.7%;94.4%的高中生表示对“得到周围人的认同(认可)”这一命题完全认同(60.1%)或基本认同(34.3%);93.4%的高中生对“收入高”完全认同(45.2%)或基本认同(48.2%);91.2%的高中生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完全认同(57.0%)或基本认同(34.2%);89.2%的高中生对“悠闲轻松地生活”完全认同(54.0%)或基本认同(35.2%);86.0%的高中生对“交很多朋友”完全认同(44.4%)或基本认同(41.6%);82.6%的高中生对“为社会做贡献”完全认同(32.1%)或基本認同(50.5%)。排在最末位的是“社会地位高”,75.2%的高中生对此完全认同(27.0%)或基本认同(48.2%)。
这说明,对于将来的生活,高中生的取向是以关注自身感受为中心向周围发散直至扩展到社会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愿意先己后人,先实现自身意愿,再谈及社会价值。比起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这样比较虚无缥缈的名分,他们更倾向实实在在地得到周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的认可。同时,高中生的选择也透露出期望得到周围人认同的意向,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做(过)的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介意他人评价。这也说明,对高中生的引导教育过程中,多从正面肯定的评价中展开话题,比较容易让高中生接受。
(三)深切的亲子情感和传统的家庭观念
1、亲子关系紧密和谐
高中生普遍与父母亲子关系紧密和谐,其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母亲和父亲的深刻影响。97.2%的高中生非常信任(79.0%)和比较信任(18.2%)家人。96.5%的高中生对“我尊重父母”这一命题完全认同(66.1%)或基本认同(30.4%);95.6%的高中生对“我和家人关系良好”完全认同(63.5%)或基本认同(32.1%);89.4%的高中生对“我对家庭生活感到满意”完全认同(54.0%)或基本认同(35.4%);85.5%的高中生对“在家里我心情放松”完全认同(56.2%)或基本认同(29.3%);79.0%的高中生对“父母理解我”完全认同(38.8%)或基本认同(40.2%)。37.1%的高中生表示母亲/父亲节是最应该重视或纪念的节日。这一选项的比率排在第二位,从侧面反映出高中生对父母的深刻情感。
2、选择传统方式为父母养老
对于父母的养老方式,近九成(89.5%)高中生选择了中国传统方式,表示“无论如何我都会照顾父母”;7.2%的高中生表示“我在经济上给以帮助,照顾护理请别人做”;2.3%的高中生表示“不知道(怎么办)”;0.5%的高中生表示“由父母自己解决”。祭祖扫墓作为一种传统的家庭活动,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个人的家庭观念。在过去的一年,近半数(49.1%)的高中生表示多次(17.9%)或有过一些次(31.2%)参加自己亲族的祭祖或扫墓活动。
3、人生观受母亲父亲影响最深
42.7%的高中生表示妈妈对自己“人生观影响占第一位”,33.6%的高中生表示爸爸对自己“人生观影响占第一位”,合计达76.3%;22.8%的高中生表示妈妈对自己“人生观影响占第二位”,18.7%的高中生则表示爸爸对自己“人生观影响占第二位”,合计达41.5%。
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父母的冲突情况”这一命题,冲突很大占5.1%、较大占20.8%,合计25.9%;冲突不大占51.8%,基本没有冲突占18.9%,合计70.7%;感觉说不清的占2.8%。25.9%的高中生表示“对自己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是”与父母讨论,排在第二位,对这一命题的选择排在第一位的是实践感悟(33.9%)。
这说明,对于高中生而言,父母的言传身教依然十分重要。身为家长,更应担起为人父母的职责,尝试育人的同时不断反省自身,不断努力超越自我,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子女。
4、父母的期望带来一定压力
当下高中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密的同时,对子女的期望也相应很高。对此,66.0%的高中生表示对“父母的期待让我感到有压力”完全认同(25.2%)或基本认同(40.8%)。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如何从压力转换为动力。首先,父母自身应该通过积极的努力做出榜样,同时,亲子间充分沟通、相互理解,共同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相互支持,共同努力。
(四)深刻的友情与理性的择友意向
1、朋友多但以同窗为主
调查中,高中生普遍表示自己朋友多,对自己的朋友关系感到满意。调查数据显示,89.9%的高中生表示对“我有很多朋友”这一命题完全认同(43.1%)和基本认同(46.8%),并且,上文已经提到高中生对朋友关系的满意度达到85.9%。另一组数据从侧面表明高中生的交友对象主要是同学。近半数(46.4%)高中生表示没有“没见过面的网络朋友”,22.4%的高中生表示有1——4个“没见过面的网络朋友”,合计达68.8%;对这一命题,选择5——9人的占9.0%;选择10——49人的占8.6%;选择50——99人的占4.2%;选择100人以上的占8.6%。可见,高中生的网络朋友多是“见过面的”,即现实中的朋友,而同学则是高中生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朋友资源。事实上,调查中了解到,基于现今网络的普及,高中生的网络朋友主要是由现实生活的朋友(同学)衍生而来。
2、交友最注重守信与兴趣
高中生对交朋友条件的选择基本体现出他们比较理性的择友观念,也体现出他们对传统道德的尊崇。信义一直是我国传统道德中对朋友的第一要求。调查数据表明,高中生对朋友的第一要求就是守信。关于“在与朋友交往上你最看重的是”这一命题,排在第一位的是守信,占35.6%,排在第二位的是兴趣爱好相似,占15.5%,排在第三位的是体贴关心人,占15.4%,接下来依次是有上进心占8.9%,正义感强占7.6%,学习好占2.9%,有个性占2.3%,外表好占2.3%,勇敢占1.1%。
对朋友的选择能够体现个人的一些价值取向,另一组数据从量的维度对高中生择友的关注点进行了说明,也从侧面反映出高中生对一些传统价值观的取舍。对“在与朋友交往上你看重的是”这一命题,97.7%的高中生很看重(70.8%)和比较看重(26.9%)守信;91.2%的高中生很看重(55.5%)和比较看重(35.7%)体贴关心人;86.0%的高中生很看重(44.5%)和比较看重(41.5%)有上进心;84.6%的高中生很看重(35.9%)和比较看重(48.7%)正义感强;83.4%的高中生很看重(40.7%)和比较看重(42.7%)勇敢;75.8%的高中生很看重(25.3%)和比较看重(50.5%)兴趣爱好相似;30.0%的高中生很看重(6.3%)和比較看重(23.7%)学习好;29.7%的高中生很看重(9.3%)和比较看重(20.0%)外表好。
3、信任朋友并与之相互影响
高中生普遍珍视友情,信任朋友。关于信任程度,93.7%的高中生表示非常信任(30.3%)和比较信任(63.4%)朋友,排名第二,排在第一位的是家人(97.2%)。作为日常学习生活中耳鬓厮磨的伙伴,他们也相互影响。4.1%的高中生表示对自己人生观影响占第一位的是同学朋友,排在第五位,前四位分别是妈妈占42.7%;爸爸占33.6%;老师占6.6%;爷爷奶奶等祖辈占5.3%。17.2%的高中生则表示对自己人生观影响占第二位的是同学朋友,排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妈妈占22.8%;爸爸占18.7%;老师占17.7%。
分析认为,基于同龄群体相互影响的原因,家长、教师有必要为高中生日常交往的朋友把关,引导高中生与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伙伴交往,而阻止其交往道德败坏、品行恶劣的伙伴。
(五)深远的师生情谊与沉重的学习生活
1、教师的影响深远
调查数据表明,高中生对老师是比较信任的。同时,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也从侧面反映出对老师的认可。而老师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86.1%的高中生表示非常信任(36.1%)和比较信任(50.0%)老师;78.4%的高中生表示对学校生活非常满意(21.6%)和比较满意(56.8%);6.6%的高中生表示老师对自己人生观影响占第一位,这一比率排在妈妈(42.7%)、爸爸(33.6%)之后;17.7%的高中生表示老师对自己的人生观影响占第二位,这一比率同样排在妈妈(22.8%)、爸爸(18.7%)之后;10.2%的高中生表示师生互动对自己价值观影响最大,这一比率排在实践感悟(33.9%)、与父母讨论(25.9%)、同辈讨论(17.1%)之后。
2、对学校价值观教育认可者近七成
调查数据显示,关于“你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评价”的命题,19.7%的高中生认为很好,48.5%的高中生認为较好,合计68.2%,15.9%的高中生认为不太好,7.5%高中生表示基本没有(价值观教育),8.1%的高中生表示说不清。关于“你认为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与家庭和社会现实的冲突情况”的命题,12.4%的高中生表示基本没有(冲突),54.6%的高中生表示(冲突)不大,合计67.0%,18.4%的高中生表示(冲突)较大,6.9%的高中生表示(冲突)很大,7.0%的高中生表示说不清。
这一数据反映出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还是基本得到高中生认可的。但是,依然存在可以拓展的空间。如果能进一步完善学校价值观教育,将对高中生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3、学习成绩仍是评优第一标准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5年过去,“学校评选优秀学生最看重的”依然是学习成绩,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沉重而又复杂的问题。在“你感觉学校评选优秀学生最看重的是”这一命题上,35.9%的高中生认为是学习成绩,比率排在第一位,之后是道德品质(28.7%)、综合素质(13.9%)、同学关系(9.6%)、平时行为表现(7.7%)、师生关系(1.7%)等。与此同时,学习成绩的好坏上升为选择朋友的一条标准,三成(30.0%)高中生把学习好作为择友的条件。
“如何看待学习成绩”依然需要家长、学校、教师为高中生做出全面客观的阐述分析,引导高中生以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面对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唯学习成绩论”,把学习成绩放在评优的第一位对一个学生的长足发展而言,还是不足取的。
4、学习目的功利化
关于学习的看法,九成(90.4%)高中生认为学习非常重要(34.4%)和比较重要(56.0%);对于“即使不太努力学习,将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一命题,八成(82.0%)高中生持否定态度,表示不太符合(46.6%)或完全不符合(35.4%)自身想法。
关于自己将来学历的设想,七成(68.9%)高中生对自身的期望在本科以上。对于“你希望自己将来的学历是”这一命题,高中生的选择如下,本科占40.5%,硕士研究生占17.2%,博士研究生占11.2%,合计达68.9%;此外,大专占7.0%,高中或中专、技校、职中占3.8%,认为无所谓的占4.7%,还没有考虑这一问题的占14.9%。
学习是人类特有的功能,也是人类社会取得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重视学习本来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当下高中生的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化,学习成为直接与自身将来的发展相关联的手段或桥梁,有些甚至是为家长而学。对于学习的主要目的,高中生的选择如下,将来有更高的收入(40.3%)、考大学(39.5%)、将来找个理想的工作(37.2%)、满足家长的心愿(31.7%)、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30.6%)、受人尊重(25.5%)、提高自己的素质(24.0%)。同时,三成(32.9%)高中生认为学历高是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要素,这一比率排在第三位。
长远看来,这并不能成为一个学生持久进取的动力。因此,关于学习的目的、意义,家长、学校、教师还应该与高中生做更为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只有在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意义,才能获得持续学习的热情。
5、对学业成绩满意者仅占四成
由于学习承载了太多附加关联,沉重的学习压力就成为一种必然,相应的,对自身学业成绩要求也不断提高,致使本来对自身多方面表示自信的高中生多数对自身学业成绩不满意。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近六成(56.0%)高中生表示“我学习好”,却仅四成(40.9%)高中生对自身学业成绩非常满意(7.2%)和比较满意(33.7%)。同时,近半数(49.2%)高中生对“我对将来感到不安”表示完全认同(17.0%)或基本认同(32.2%)。
(六)有限的闲暇时间与丰富的课余生活
1、八成高中生每天都上网
众所周知,当下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生活紧张,闲暇时间相对有限。不过,调查数据表明他们课余生活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首先,上网已经取代看电视成为高中生日常使用最多的休闲方式。对于“你平时每天上网时间大约有(不含课堂上的使用)”这一命题,高中生表示,1——2小时的占30.5%,不到1小时的占21.3%,2——4小时的占20.2%,4——6小时的占6.3%,6小时以上的占4.4%,合计达82.7%;基本不上网的占17.0%。值得注意的是一成(10.7%)高中生每天上网4——6小时甚至6小时以上,这与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是矛盾的,也有沉迷网络的可能,应当引起重视。
第二,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对高中生的人生观产生影响。调查数据显示,0.8%的高中生表示网络对自己的人生观影响占第一位;3.4%的高中生表示,网络对自己的人生观影响占第二位。三成(31.5%)高中生表示“我離不开网络”基本符合(9.8%)或完全符合(21.7%)自身情况。同时,70.6%的高中生表示对“网络上和朋友共享信息,感觉很快乐”这一命题完全认同(20.6%)或基本认同(50.0%)。
2、网上娱乐多元化
调查数据显示,高中生网上活动包括看别人的微博、朋友圈(44.7%)、玩游戏(39.0%)、听音乐(37.8%)、看视频(37.3%)、用QQ、微信等社交网络(34.8%)、看小说或漫画(32.9%)、查阅学习所需信息(26.5%)、看新闻(26.1%)、更新自己的微博、朋友圈(24.9%)、购物(24.1%)、收发邮件(11.8%)。
3、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规范需强化
调查数据表明,高中生仍然需要强化网络安全教育。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46.9%)的高中生不太认同(33.3%)或完全不认同(13.6%)“网络交友有可能被卷进危险或纠纷”这一命题。同时,一成多(11.6%)高中生完全认同(1.4%)或基本认同(10.2%)“网络上的帖子是可信的”这一命题。
同时,高中生需要强化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调查数据显示,四成(39.7%)高中生完全认同(9.6%)或基本认同(30.1%)“网络上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一命题。同时,近三成(27.5%)高中生完全认同(8.2%)或基本认同(19.3%)“我在网络中的言行与现实中不一样”这一命题。
4、电视节目及音乐类型喜好多样化
在网络时代,电视仍然是高中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电视节目给高中生带来放松和休闲时光,高中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调查数据显示,仅1.8%的高中生表示“从不看电视”。高中生“平时看电视节目相对较多的类型是”,电视剧或电影(38.1%)、法制节目(37.0%)、综艺节目(36.6%)、动画片(36.2%)、军事节目(36.2%)、新闻(35.2%)、选秀节目(31.7%)、智力竞赛(31.3%)、历史文化节目(30.9%)、科技节目(30.9%)、体育节目(28.9%)、生活类节目(26.8%)、旅游节目(24.3%)、少儿频道(23.3%)、教学节目(15.7%),对话节目(13.2%)。
音乐是高中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陪伴高中生青春岁月的伙伴,表述着青春的苦乐甘甜,有时甚至抚平他们年少受伤的心情,带走他们成长的烦恼。高中生“所喜爱的音乐作品”类型也是多样的,其中,流行歌曲(30.8%)、说唱歌曲(29.7%)(以上两者合计60.5%)、轻音乐(36.2%)、古曲名曲(26.1%)、校园民谣(24.7%)、交响乐(21.7%)、民歌(16.7%)、歌剧(15.4%)、戏曲(12.3%)、革命歌曲(11.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说唱歌曲本来应当归属流行歌曲中的一种,因其近年来广泛受到青少年喜爱,特在此专门列出一项,以调查其受青少年喜爱的程度。)
5、户外活动多姿彩
高中生课余参加的户外活动比较多姿多彩,这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使长时间的室内学习生活所造成的身体、心理压力得到一些缓解。在过去的一年中,55.8%的高中生有过多次(13.4%)或有过一些次(42.4%)参与野炊、登山、郊游等户外活动;44.5%的高中生有过多次(10.0%)或有过一些次(34.5%)栽培或收获水果蔬菜等农活体验;54.0%的高中生有过多次(16.7%)或有过一些次(37.3%)捕捉昆虫或饲养动物(的经历)。
三、结论与建议
黑龙江高中生在价值观方面所体现出的共性特征,是由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决定的,并部分地折射出黑龙江地区现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质。就个体而言,每个高中生价值观的养成,都与其家庭、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社会媒体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总体而言,黑龙江高中生价值观方面的一些特质体现出传统精神与时代特点。他们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有公民意识,热心公益事业,自信自强,自理自律,重家庭,爱父母,信任朋友,尊敬老师,热爱生活,是一个奋发向上、充满青春气息的青少年群体。同时,他们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一个能够让人抱有热烈期许的群体,也是一个需要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协同努力引导塑造的群体。
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问题,也部分地折射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值得重视。为引导和塑造高中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长为更好的青年,现提出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完善家庭教育,做好人生第一位老师
家庭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当全力完善家庭教育,做好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为家长,有责任把子女引向更好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是非物质的,非功利的,是塑造孩子强大内心世界的重要工作。这需要家长首先具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换言之,如果家长尚未具备这样一个内心世界,不妨借此机会先完善自身,充实自我,用身教引导子女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下中国家长往往存在把全部人生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的问题,有些希望甚至是家长本人都未能达成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往往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肩负过于沉重的压力。与其这样,家长不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历练自己,也给子女树立人生榜样,至少教会子女如何努力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关于教师,***总书记曾这样论述,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有责任聘任基础素质好的教师,并持续关注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引导教师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斷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学生健全的心智与人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相应地,提高教师待遇也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应当确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三)营建校园文化,发挥同龄群体示范作用
关于校园文化,百度百科是这样阐述的,它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校园文化主要在高等学府发展较为活跃,在应试教育的整体氛围下,高中校园文化往往流于形式。然而,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却颇为深远。应该说这是一个塑造高中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生活中,更便于发挥同龄群体的示范作用。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够给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能够给同学之间相互发现借鉴对方优长提供契机。从而让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更加丰满,让“评优”走出“唯成绩论”的被动局面。
(四)调动传媒宣传,服务高中生健康成长
上文已经提到,高中生的价值观尚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对高中生进行有效引导,共同服务高中生成长,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网络、电视、报刊,杂志都是高中生喜闻乐见又广泛接触的媒体,本次调查数据也说明其对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媒体应当肩负起宣传引导的时代使命,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灵活丰富的形式、深入浅出的道理诠释其深刻丰富的内涵,有效引导高中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服务高中生健康成长。
(五)重视课外阅读,塑造美丽心灵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学者于丹说: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这种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能直接给你一个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能让你的心灵变得辽阔。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它能改变什么?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读书就是滋养自己。
本文所指的课外阅读,即指于丹所谓的无用的阅读,也是阅读的实质。阅读为人打开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够滋养一个人的灵魂,塑造更美丽的心灵,阅读使人明辨是非,也由此帮助人们形成更强大的内心世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浮躁的社会氛围下,阅读使人静下心来思考、创新。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学习。而不是使学生单纯地沉溺于对自己学习成绩的不满,想到自己的将来会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幻灭,就惶惶不可终日。
(六)善用网络,加强高中生安全和法律意识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给个人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伴随着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比如,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乃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引导高中生建立网络安全意识的问题不容轻视。
同时,近年来利用网络造谣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明就里的网友无意中通过网络传谣事件也并不罕见,一些事件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年9月10日施行了网络造谣罪司法解释。可见,网络道德规范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维度。推广高中生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引导高中生善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高中生明辨是非、珍惜青春,才能有效杜绝沉迷网络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侯丹娟. 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度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02)
[2] 曲正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3] 赵志毅. 中小学当代主流价值观教育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 王骥,王悦. 对当前高中排名现象的批判和反思[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