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邱秀之
摘 要:工业和信息革命已经不可逆转的改变了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推广,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也会深刻的影响经济的各个领域。人们将通过互联网在全球任何地方享受人工智能服务,包括购买它生产的商品,阅读它编写的文章,欣赏它创造的音乐等。本文将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人工智能;经济;发展;创新
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探索为人类指向了通往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随着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光存储和光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进一步加速了人类在互联网、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进入到21世纪初的十年,伴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广泛分布的传感器技术、大规模数据存储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的数据规模呈现指数型上升,人类又在2010年左右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迄今为止,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技术和社会领域概念。进入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下半段,伴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飞速提高,新的运算能力和算法使得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飞速发展和逐步应用广泛的态势,人类即将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1]。
人工智能并非是一个全新概念——在过去 70 年中,以阿兰·图灵、马文·明斯基和约翰·麦卡锡为代表的一批计算机科学家逐步奠定了其主要理论和技术基础[2],它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 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今天,这一术语是指能够以不同方式组合的多种技术,由此具备以下能力:感知能力,如计算机视觉和音频处理技术,通过捕捉和处理图像、声响及语音,主动感知周围的世界;理解能力,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推理引擎赋予人工智能系统分析和理解所收集信息的能力;行动能力,如人工智能借助专家系统和推理引擎等技术采取行动,或指导实体世界的活动。
一、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对信息经济的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将对技术、经济和人才需求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3]。
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大力推进之下,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代产业革命的引爆点,并注入大量资金以加快产业化进行,如谷歌在2013年完成对8家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收购,并在机器学习方面大量搜罗企业与人才,并先后在医药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血糖实时监测隐形眼镜、即时翻译摄像头、聊天机器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同时计划将人工智能与其搜索引擎、广告、视频网站等核心业务结合起来。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会在更多的行业普及开来,并会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人工智能促进技术发展,提高生产率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能够自动执行现实世界中那些需要高敏捷度和强适应力的复杂动作,并能通过大规模的重复性动作来进行自我学习,极大地促进技术发展,提高生产增长率。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速递企业正在仓库内使用机器人分拣包裹。通过扫描条码来识别每个包裹的来源和目的地,随后还能将包裹运送到分拣中心周围的不同区域。这些机器能够每天拣选多达 20 万个包裹,错误率极低,并且依靠自动充电功能全天候工作。此举使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约 30%,同时极大改进了分拣准确性[4]。
(二)人工智能将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多样性影响
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将会对人类技能进行有效补充,为人类提供新的具备某种智力和行动力的工具,或者在一些领域取代人类的劳动地位。由此,人工智能将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它在代替一部分工人的同时,将发展出新的工作岗位需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会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一些能够通过简单程序完成的工作岗位正慢慢消失,比如电话客服、档案管理员、旅游代理商以及流水线工人,而且一些具备某种专业技能的智能工具也开始崭露头角,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教育机器人、机器人保姆等。研究显示,目前劳动力市场对生产岗位和一般岗位的需求下降,对于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岗位需求增加。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需求增加,一般工人的需求减少。
(三)人工智能将引领创新
人工智能将深刻改造制造业、物流、金融、交通、农业、通信、互联网、教育等各个行业,也将成为今后各个领域的经济增长动力。它在经济中的逐步普及,将激发出大量创新。现在,无人驾驶汽车要想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相应行动,就需要依靠激光器、雷达、全球定位系统、照相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等众多技术的结合。该市场不仅吸引了新兴技术企业,传统机构也纷纷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创新产业链。
二、应对人工智能的策略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良好,享有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某些关键技术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如核心算法、智能识别等,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目前在人工智能产业尚未完全形成垄断格局,我国完全可以利用用户数量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一)制定人工智能战略和行业规范
尽快制定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在提振行业发展信心的同时,给予科学引导,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浪费。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控制以及人机交互等关键领域,设立人工智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支持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支持力度,促进研究成果及时、有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出台人工智能行业规范,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划分标准、分类目录等完善的统计体系。同时,加强人工智能专利布局,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技术标准,为以后更广泛的行业或产业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引导市场和社会的应用,构建广泛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基础
政府要积极承担长期资金、应用和人才的投入,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政府要发挥其在先进领域的先导性和突破性的作用,也要引导市场和社会后续跟进,推动传统经济向“互联网+人工智能”转变,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在国防、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从而形成关键领域政府先行突破与后续开发应用的有效结合的良性循环,以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三)加快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需要大量人才,既包括专业技术型人才,也包括通用型人才。人工智能的人才需要三个层面的体系化队伍,一是要在技术层面有精深的技术专家和相应的人才队伍;二是要在社会层面,有对人工智能透彻理解的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专家;三是要有能够把握技术趋势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未来学专家,从而搭建起从技术到社会治理领域的有效沟通和不断研判通向未来的道路。
因此需要以重点高校院所为依托,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注重人工智能与其它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鼓励企业培养创新人才,激励高校和科研 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哲.通向人工智能时代——兼论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及对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借鉴[J].电子政务, 2016(12):2-10.
[2]朱巍,陈慧慧,田思媛等.人工智能:从科学梦到新蓝海—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33(21):66-70.
[3]张倩.美国白宫: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J].杭州科技,2017(2):57-60.
[4]马克·珀迪,邱静,陈笑冰.埃森哲:人工智能助力中國经济增长[J].机器人产业,2017(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