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跨越时空的at, in, on对比研究

时间:2024-05-04

陈洪宇+管彬尧+牛萌颖

摘 要:常被称为固定搭配的英语介词at、in和on用法,都是其各自不同意象图式在时空语言上的具体表现。研究并分析它们的意象图式,发现英汉观察者的心理对tr与lm的关系的描述造成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空间介词;时间介词;意象图式;固定搭配;隐喻

一、引言

英语介词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总是有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而这也往往被归结为英汉文化差异或思维习惯不同而导致的。近些年,从意象图式角度研究英语介词在国内外逐渐兴起,研究者都想解决英语介词的这些复杂使用情况,其中,比较at, in, on意象图式的文章较少。Tyler & Evans(2003)通过原型及概念化理论构建英语空间介词的多义性分析模式;Lindstromberg(2010)则系统全面地从意象图式角度研究并论述了常见的英语介词,拓展了英语介词的研究。国内学者则从介词的英汉意义对比角度研究,如蓝纯(2003)对“上、下”的分析;王寅(2007)等对over,on,“上”的意象图式的语义分析;李福印(2008)则从一词多义角度解释了介词。武和平、魏行(2007)把“里”“上”和in,on做了英汉空间的认知语义分析;罗瑞秋(2003)则把at, on, in做了较细的认知语言研究,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并未解释其常用用法的原因,只是简单地进行意象图式分类。李佳、蔡金亭(2008)通过对above, over, under, below的研究,发现了介词多义中都有核心义。张金生、孙冬阳(2017)则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进行了汉英空间介词“上”和“on”的认知语义对比,并根据认知语义学理论得出结论:“上”和“on”是汉语和英语编码“接触”意象图式产生的两个空间介词,它们的意义分别呈现为一个结构化的网络。英语介词的意象图式通过隐喻,在语言的使用中衍生出更多的意义及用法,找到它们的意象图式,并通过相近意义介词的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及研究。

二、at, in, on的意象图式

Goddard(2002)提出on的原型意义——简单接触+位置稳固;Lindstromberg(2010)认为at的意象图式在于从心理上观察的tr相对于lm的“缩小”而最终形成了一个点,这个点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这也常常构成了tr与lm的精准位置关系。当tr在lm的内部的时候(无论是一维、二维,还是三维的全包含、半包含或者抽象意义上的包含),就形成了in的意象图式,此时的lm常被看成是容器类物体。在研究顺序上,不论是人们先习得空间后习得时间,还是有“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的认识,亦或对具体事物的认知先于对抽象的认知,都说明对于这三个介词的研究论证应是空间先于时间。

(一)at, in, on的空間对比

at, in, on最常见的翻译为“在……点上”“在……里”和“在……上”,其虽然与汉语有交叉的意义,但不完全相同,往往误导了汉语学习者。通过三者意象图式的对比,可解决以下几个被称为固定搭配的常见问题。

问题1:为什么at, in, on 都可以修饰the door?

(1)Someone is at the door.

(2)Shes just come in the door.

(3)Oh, the curtain is on the door.

(注:本文所有例句都来源于BNC语料库)

at the door,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在其心理上不断把lm缩小,最后形成了一个点,tr和lm所在的位置就这样明确了,因为此时door的位置是在整个房间的衬托下凸显出来的一个点。in the door,门被看成是三维的立体的,在门的内部。tr(she)投射在lm(door)这个容器里,所以译成“她刚刚进门”。on the door,则是把lm(door)看成是平面,更凸显门板,而不是门的位置。tr(curtain)投射在lm的表面上,并构成简单接触+稳定的状态。tr对lm的投射方式和最终状态以及观察者的心理都决定了相应介词的使用,而门本身没有变化。

与此类似的还有Tyler & Evans(2003)给出的以下例句:

(4)Turn right at George Street and go three blocks.

(5)There is a lot of traffic on this street.

(6)There are several potholes in the street in front of my house.

其中,因对lm(street)的凸显方面不同而出现其与不同介词的结合。in the street,on the street虽然都表示“在大街上”,但会导致接受者在头脑中对其构成不同的空间图式。如(5)中的街道(lm)除了凸显其是平面外,还使人有宽、平、大的心理感觉;而(6)中的街道(lm)则是作为三维空间的存在,同时也构成了窄、深、挤的心理感受;(4)中的lm用at,则凸显了该街道(lm)是精准的、被缩小了的,因此街道有明确的名字,没有使用限定词来修饰street。有门牌号的街道更是如此,如“We live at No 87 Beijing Road”。

问题2:“在太阳下”为什么不是under the sun? 这跟苹果树上有鸟、有苹果有什么联系吗?

(7)It is the picking of the apple on the tree.

(8)…and heard the singing of a solitary bird in the tree outside his window.

(9)Never stay in the sun until your skin goes red -- the damage has already been done.endprint

(10)Whats your name when youre at home?

(11)Their passports were still in the home.

(7)中的tr(apple)与lm(tree)的关系是接触+稳定的关系,这是因为tr直接从lm获取养分,原来二者为一个整体,但之后又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因此on有了“多指树本身之物的……上”的含义。而(8)中的tr(bird)作为lm(tree)的身外之物,英语观察者在心理上把lm作为一个独立于tr的三维立体的容器,认为tr是进入到了lm的内部,所以用了in。汉语的观察者则是在心理上认为,tr与lm只是接触+稳定的关系,并没有把lm当成容器。与此类似的还有(9)中的lm(sun)与tr(you)之间的关系,也是由观察者的心理决定。英语观察者认为lm包含其所发出的光,由此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维空间,tr被lm包含。汉语观察者则把lm看作是sun本身,与其辐射出去的范围毫无关系,只是认为tr与lm是“上下”的关系,所以常把这种关系误用为under the sun(在天底下)。观察者的心理把lm进行变化,是为了凸显某方面的重要特征,因此会使用不同的介词。(10)和(11)中的lm(home)的差异体现在:在(10)中,lm被缩小到一个点,而且是实心的;(11)中的lm却被看成是容器,tr(their passports)是在这个大容器内部的某个位置,并没有占据整个lm。

(二)at, in, on的时间对比

时间是空间的隐喻,是指从时间上能够找到空间的影子,并且这种联系是抽象的、概括的、能够被感知并真实存在的。只有建立在清晰的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3:at,in,on所修饰的时间单位体现出怎样的意象图式差异?

(12)Im always first in bed at night.

(13)They rang one up in the morning.

(14)And Alwyn has been paid to stay at home on Friday.

(12)中的tr(I)投射到lm(night)上,观察者把lm无限缩小为时间点。在修饰时间的单位时,只要是能用钟表表达的时间刻度或者是daybreak, noon, sunset, night(这些时间点会因为季节或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每天具体的表现仍为具体的时间点)等这样一闪即过的时间点,都常用at来描述tr与lm的状态。然而,像night这样的时间在钟表上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它常指上床睡觉的时间,多数情况下认为是9:00p.m。(13)中的tr(they)投射到lm(morning)上,lm(morning)被观察者看作是有长度的时间段,同时具有容器的包含特点。与此相同的时间还有afternoon, evening等,都因为in的修饰而凸显了它们的容器特征,其由时间的起点至终点的段时间构成,morning≈daybreak→noon,afternoon≈noon→sunset,evening≈sunset→night,如图1所示。

图1 一天的主要时间图式

(14)中Alwyn(tr)投射到Friday(lm)上。这种对时间的投射,不能被看成像空间上的投射,而是在隐喻之后的抽象的意象图式。当lm是与“天”有关的时间单位时,都用on来描述tr与其的状态。“接触”作为on的意象图式,其所修饰的时间必须是最基础的、人类最初接触并容易感知的。人类最初接触的时间单位是“天”,是使用太阳计算的最小单位,即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的那个时间被称为“一天”。因此,只要是涉及到“某天”的时间,都用on来修饰。此外,一天或一日这个时间单位,兼有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意义,也可运用其他介词修饰。这主要是缘于观察者的心理角度,但随着个体主观性的增强,有些表达就因此在群体内部约定俗成了。当“天”作为基本时间单位存在后,星期、月份、季节、年和世纪则都是由“天”构成的上一层较大的时间单位,都属于时间段,所以常用in来修饰。

三、结语

在英汉互译方面,英汉介词不能完全意义地对应翻译。英汉介词的使用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观察者的角度,观察者的心理,tr与lm的状态以及谓语动词的施动方式。其外在表现为英国人与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方法主要通过完整记住介词的各个义项,然而在创新使用英语介词时使用者却容易误用。如果能从英语介词的意象图式角度,注意到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凸显lm的某些方面,发现tr与lm的关系与汉语不同,那么对汉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介词的学习将会变得容易掌握。

参考文献:

[1]Goddard, Cliff. On and On: Verbal Explications for a Polysemic Network. Cognitive Linguistics[J].2002,(3):277-293.

[2]Lindstromberg. English Prepositions Explained[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0.

[3]Tyler, A. $ Evans, A. The Semantics of EnglishPreposition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4]藍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80-85.

[6]李佳,蔡金亭.认知语言学角度的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8,(2):

185-220.

[7]罗瑞秋.介词AT-IN-ON的认知语义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2):43-45,94.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武和平,魏行.英汉空间方所表达的认知语义分析——以“里”“上”和“in”“on”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1-5,17.

[10]张金生,孙冬阳.汉英空间介词“上”和“on”的认知语义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3):45-5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