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黎族舞蹈 “动作特征”的传承

时间:2024-05-04

王永光

摘 要:在海南的舞蹈界,凡是搞舞蹈编导的人都知道“三道弯”是黎族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但在舞蹈的实际编排过程中,许多编导又往往不会将这一动作特征运用到节目中。笔者也有感于海南舞蹈界目前存在的这种现象,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黎族舞蹈;动作特征;传承

今年(2017)5—6月间,据说海南省文联退休老干部吴铭辉同志曾向省文体厅写信,反映当前我省出现许多在黎族舞蹈编排过程中的乱象,呼吁省文体厅采取有效措施对黎族舞蹈“动作特征”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省文体厅已于6月份召集省内舞蹈界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座谈讨论。笔者无缘参与讨论,只是听同行们说说,但对吴铭辉老师的焦虑和见解深有同感。

一、黎族舞蹈动作特征的由来

“三道弯”是原广东民族歌舞团著名编导艺术家陈翘老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海南经多年深入黎族地区采风,对黎族群众尤其是妇女在劳动中和日常生活的举止表现进行细微观察而总结出来的黎族动作的特点,进而她将这些动作特点运用到黎族舞蹈的节目编排当中,创造性地提炼出“三道弯”这一黎族舞蹈特有的韵律特征,从而使黎族舞蹈的韵味有别于国内其他民族,她也因此被国内舞蹈界同行誉为黎族舞蹈动作创新的“鼻祖”。

60年代以前的黎族地区,成年男子大都穿着“吊丁布”(遮丑布),外出时才穿上衣,在村里多数时间都光着膀子只绑“吊丁布”。而妇女平时穿的衣服又窄又小,短袖子紧绕在手臂上,下身穿着又窄又短的直筒裙。这些装束使得无论男女行走动作都比较小,男子不能“大跳”,女子不能“霹刹”。在传统民间舞中,男子都是保持弓步移动,而女子则是前后左右梭步或小跑,抬腿时上身要向前倾斜,提旁腿时侧身弯腰,上身与脚同向,这是黎族原始的舞蹈动作特点。陈翘老师经过细微观察,将这看似平常和“小家的动作”提炼出黎族“三道弯”的动作特征。在舞蹈实践过程中,这套“动作特征”不仅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也得到包括黎族同胞在內的全海南人民的称赞。在上世纪70年代,“三道弯”不仅成就了陈翘、成就了广东民族歌舞团,也在国内打出了黎族舞蹈动作特征的名片。因此,不论社会生活条件如何变化,“三道弯”始终是黎族舞蹈的动作特征。

如何理解“三道弯”?我省著名民间舞专家朱庆元老师对这一特征做了更深入的诠释。他说,黎族舞蹈的动作特征是:“左右摇摆要留头(因为过去黎族妇女戴的斗笠都是高顶的),上下颤抖直腰手(因为男子都穿‘吊丁布动作无法夸张),前后甩手腰靠肘(因为袖口窄小不能上举),‘三道弯顺拐走(因为筒裙短窄,肩膀和腿要同向)。”“三道弯”已经成了黎族舞蹈的特征符号植根于海南人民群众之中,如何准确将这一特征符号发展传承,确实值得我省舞蹈界的编导们思考。

二、黎族舞蹈编排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热心关注黎族舞蹈表演的人士都会发现,这些年来黎族舞蹈编排变化很大,黎族元素特征越来越少,而讲究动作技巧和服装头饰华彩艳丽的现象越来越多,,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设计编排上的乱象。笔者归纳问题有三:一是变相扩大,如:将黎族赛方言妇女又窄又长的直筒裙制作成各种颜色又长又宽的长裙,表演时不仅能弓步下蹲,还能翘臀部,举手抬足完全是套用傣族舞蹈的作态,又有的将黎族妇女的头插任意无限放大,或是将黎族筒裙干脆做成大桶裤,既象筒裙,又便于表演各种技巧动作,并将这一类变相扩大美称为发展创新。二是套用动作,在编排黎族舞蹈时不琢磨“三、道弯”而是先看视频,挑选云南、贵州、四川少数民族舞蹈的动作都套用到黎族节目中来,还理直气壮地认为:凡是民族的都是相通的。三是照搬照套,将内地好的民族舞蹈悉数拿来,只是换音乐、换服装,就变成了黎族的舞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三:第一,一些编导个人艺德不佳,只看重金钱利益,根本不了解也不想去考虑所编排的节目是否有黎族的舞蹈动作特征,只要有钱赚,扒扒视频资料,差不多就成。第二,大多数中青年编导受社会风气影响,更不会去考虑什么是黎族舞蹈的动作特征;也有人认为黎族舞蹈动作简单、动作元素不多,不如扒带效果好,而且也来得快。最后,我省至今都没有建立权威性的艺术评论体系和监督机构,对各种大胆乱象都熟视无睹,任由其泛滥存在,造假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无论是套用还是照搬,只要节目能在比赛中获奖,再没人敢说不。正所谓:人多也可以 “指鹿为马”。凡此种种,不仅误导了观众,也极大地伤害和阻挠黎族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

三、应如何克服当前出现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将黎族舞蹈“动作特征”传承发展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最原始处着手抓。建议省有关部门搜集原广东民族歌舞团70年代表演的一些黎族舞蹈经典视频资料,然后认真通过举办全省培训班和讲座的形式,让全省从事舞蹈工作的专家和编导们都来重新认识理解黎族舞蹈“动作特征”的概念,加强创作理念。其次,如何看待黎族舞蹈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编排手法也应与时俱进,黎族舞蹈的动作特征也要有新的发展,要传承发展,就要借监其他民族的表演动作,并将其提升为黎族舞蹈的新的动作元素,正如毛主席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问题是如何才能“推陈出新”,也就是说,黎族舞蹈动作发展既要创新,又要符合黎族舞蹈基本动作的“三道弯”特征,这就要看编导者的个人经验和功力,首先是要熟悉黎族舞蹈的动作的特征和变化,然后才能进行有效借鉴和提炼。最后,要建立省级文艺评论权威机构。建议省文联成立文艺评论协会,在省文联的指导下开展文艺评论和舆论监督,这是促进我省各项文化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杜绝假伪作品肆意蔓延的有效手段。其实对文艺作品有不同意见的评论呼声这些年来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一个机构将这些呼声有效集中起来变成强有力的监督,使各种评论呼声都成了街头巷尾的谗言和怪论,也使假伪作品得以肆意蔓延。

总之,黎族舞蹈“动作特征”的保护传承需要一个过程,仅靠开几次座谈讨论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建议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针对这一问题制定出有效的工作实施方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