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佳蓓
摘 要: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厦大附中”)由漳州招商局开发区投资与厦门大学联合兴办,致力于建成国内一流名校。2008年9月正式开学。作为新兴学校,附中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办学目标,建校十年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以“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深入人心,逐步沉淀,使附中成为辐射周边极具影响力的学校。
关键词:新兴学校;校园文化;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沉淀辐射
有毕业生在知乎上发起“在厦大附中学习过是种怎样的体验”的讨论,引发强烈反响。学生对母校的依恋,反映了厦大附中“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以下选择一位毕业生的留言:
“从心”的同学说:“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对这个学校的爱。……在这个学校,仿佛一切都变得格外美好,你会看到老师和学生在同一个食堂一起吃饭;你会看到尽管已经下课,老师还是毫无怨言地待在教室给学生讲题;你会看到路上的老师和同学总是聊得有声有色,无比亲切;你会看到操场上经常有老师陪学生一起跑步一起运动的场景。如果你有留意的话,你会发现,校长每天都会走一遍教学楼。之所以用走而不是巡视,是因为他给我们的不是压迫感,而是支持、鼓励和安全感……我至今都无法忘记学校里的一切,现在我每年都会回去一趟,尽管从家里到学校要颠倒转车三四个小时,可还是忍不住,总想走一趟校园。……姚校长经常讲,‘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在这个学校里,我体会到的并不是无情的考试成绩和竞争,更多的是这里的人教会我善良、坚持、温暖。附中,一直是我的小幸运。[1]”
厦大附中究竟是所怎样的学校?先用一组数据来介绍。以下是厦大附中近四年的高考升学率:2017年高考一本达线率82.05%,二本达线率99.77%;2016年分别是82.26%和99.33%;2015年78.86%和99.45%;2014年80.42%和99.48%。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赶上一些老牌名校,在周边乃至福建省内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不容否认,升学率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厦大附中的成功绝不是死抓升学率抓出來的,正像学生所说的。能在短时间卓有成效,除了有一群杰出的领导干部和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功不可没。
作为厦大附中第一批来的教师,笔者亲见了建校的全过程。建校伊始可谓困难重重。开发区主要是山地,花岗岩地质,可发展地域少,建区之初主要靠爆破平整地块,挖山填海。附中就是在天天喧嚣声中建起来的。区内只有四个村,户籍常住人口只有一万左右,当地居民主要以种杨梅、龙眼和少量的渔业为生,世代是农民。1992年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后,诺尔、中集等企业进驻,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
当地只有四所小学,区内没有一所中学。以前读中学只能去周边龙海市或港尾镇,路远极不方便,很多人读完小学就不再读书了。为了解决就近入学问题,开发区和厦大联合办学,促成了厦大附中的诞生。招商局和厦大给附中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备,但软件——生源问题却不容乐观。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文化差异大,队伍组成也比较复杂。如何形成凝聚力这是摆在附中人面前的首要问题。
“培育和提升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用合适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是附中人确定的办学目标。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学校,并不是一味过分追求分数,校长姚跃林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我们对分数的追求是有止境的”。而在附中毕业生的留言中多次提到“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这就是厦大附中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
“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有着怎样的内涵?2017年4月23日在江西南昌举办的教育阅读论坛上,厦大附中2016届毕业生、现就读清华大学的郑凌峰同学的发言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以下节选部分内容:
校长最近写的《君子有终身之忧》一文中, 对“幸福的平凡人”做了解说:做幸福的平凡人不是什么都不追求,不是躺在那里不干事就幸福。如果你没有理想,不为理想而奋斗,你是不可能幸福的。幸福不仅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能力。需要用一辈子来修炼,因为生存的境遇是不断变化的。“做幸福的平凡人”是强调“幸福感”的重要。而 “平凡人”就是指你我等众生。“不平凡”是个相对概念,而“伟人”是绝对少数。一个人,在孩子时代就立志成为“伟人”,一所中学,鼓励成千上万的学生为成为“伟人”而学习,不仅免不了失望,而且会失去“现实快乐”。每天都不开心,自然做不成“幸福的平凡人”,离成为“伟人”可能更远。
笔者非常认同校长的观点。幸福并不仅仅是吃好喝好,而 “平凡人”也并不是在社会上碌碌无为、默默无闻,而是能够找好自己的定位,能够安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都是平凡人,无论是管委会主任、校长还是保洁人员都是平凡人。不浮躁、不逐利,内心充实,能实现自我价值都是幸福的平凡人。
厦大附中是如何践行“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这一校园文化理念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谈:
第一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厦大附中从建校初期就找准了定位,要建一所定位高、品位高、质量高的学校。沿用厦大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旨在鼓励师生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不达到完美境界绝不停止努力。校风“敦品、励学、笃志、尚行”, 砥砺品德,发奋学习,专心一意,尊崇实践,强调运用知识服务社会。教风“严谨治学、精心育人”,学风“尊师守纪、勤奋学习、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对师生高标准严要求。
第二是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附中的各项制度都是经教代会充分讨论和表决的,最后才以条文形式定立下来。从校长到普通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学时都要签定自己相应的责任书;学生定期召开学代会,充分参与学校制度的完善和内化。强化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的言行要与其身份相符,在校内尊重师长、尊重同学,也尊重保安大叔、宿管老师、食堂阿姨、清洁工等;在校外做合格公民,遵守社会秩序,举止文明,谦谦有礼。
第三是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学校各个建筑物的命名更是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校长的情怀。比如学校主体建筑命名都有个“行”字,皆由校风中“尚行”而来。例如办公楼——力行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之意;教学楼——知行、景行、洁行楼,知行合一,以崇高的品行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检查自己的行为,言出必须符合准则……像这样有深刻含义的命名比比皆是,生活广场“九思广场” ,取自孔子 “君子有九思”;学校的生态园“亦乐园”取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亦乐园”也可译为“也是乐园”,校园是花园更是乐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其乐融融。既能复兴传统文化精神又能契合素质教育之灵魂:将快乐还给孩子。
大到每个建筑、每条道路,小到每块石刻无不体现深厚的人文气息和底蕴,每天被这些文化气息所包围,潜移默化,在平凡之中体会幸福的存在。
第四是学校践行文化的建设。正如之前毕业生留言中提到的,在附中不仅仅只谈分数,不只是应试教育,而是真正从学生的个人出发,因材施教,将其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学校开展了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文学社、时事社发挥长处,办观澜报、时事报,定期举行研讨活动,举办各种征文活动;诵读社,发掘并培养学生朗读才能;音乐社、校园乐队、武术社、足球队、篮球队、志愿者服务队等等各大社团的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广场钢琴音乐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乐队演唱会、迎新晚会、模联大会、话剧节、英语戏剧晚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棒球联赛、跳蚤市场等等让每个学生发挥个人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价值。
校长在他的一篇《不是天热就可以吃凉菜》的博文中写到关于学校食堂要加强服务意识,食堂林晓平师傅就在这篇博文下的留言到:“我是附中食堂的一名员工,很荣幸被邀请参加了今年的高三学生毕业典礼。典礼上姚校长和同学们依依握手,给同学们颁发毕业纪念证,给同学们签名留念的情景让我很感动!特别在他的毕业致辞《做幸福的平凡人》更让我肃然起敬!他不但是廈大附中的校长,他还是附中一千多位学生的‘父亲。姚校长所说的‘服务者不能止于将心比心有同理心,己所欲还不能简单施于人,还要细致入微,主动替被服务者着想。我觉得校长提得很好,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经理常说:细节不能决定成功,但一定决定着失败!今天校长到食堂来吃早餐,他在点菜时对我点头微笑,看到校长‘满意的表情,让我感到无比自豪,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幸福感吧!能服务好附中一千多位同学和老师们,我们就感到幸福!从细节做起,我们要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2]”
每个附中人都认可“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这个校园文化核心理念,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一批批毕业生走出去,不仅把附中的优秀传统带了出去,还把附中“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的校园文化传承开来,为母校争光成为附中学子们毕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在他乡,遥思附中,才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永远无法磨灭的附中烙印。”
开发区因附中的知名度提升了区位优势。当初拖着拖鞋来学校的家长学生,而今都能做到举止大方、温文尔雅。学生和家长的素质提高了,开发区整体素养也提升了。附中附近房地产都有了学区优势,仅2017年购房入户新增加200多户。
在这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校园里,每天都能听见画眉鸟在枝头歌唱,能看到白鹭在红茅草丛中徜徉,满壁的爬山虎是随处可见的那抹绿色,翩翩的波斯菊争相摇曳,而你看到最多是一张张笑脸。能够在最美的时候,享受优质的教育,该是一生中多么美好的际遇,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
参考文献:
[1]姚跃林.《安静做真实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43-244.
[2]姚跃林.新浪博客——理想国 博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