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邓明
摘 要:朗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操,并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意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提高自身朗读能力,做好示范朗读的同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训练;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读的重要性时,他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可见,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太注重朗读训练,很多教师觉得朗读费时,对提高学生分数没有实际的帮助。他们觉得朗读可有可无,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不重视朗读或是忽视朗读。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精神状态不饱满,没有朗读的意识。朗读就是完成任务,声音拖沓,有气无力;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不懂得发音的方法,不懂得正确的停顿,每个字都停顿,没有语气语调的变化,或是每个字的尾音都拉长,跟和尚念经差不多;没有了解文章内容,根本没有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也没有完全体味作者的情感,不能跟作者或主人公产生共鸣,读者与作者如果没有灵魂的交流,是很难读出情味的;不能将自我的情感投入 。
二、实施朗读训练的途径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朗读能力,做好示范朗读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若教师对朗读不重视,或者教师本身对朗读的技巧都没能掌握,又怎么去指导自己的学生有很好的朗读表现呢?教师应多听多练,学好普通话,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水平。注重朗读示范,让一篇篇文章还原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把学生带进五彩斑斓的世界,打开通向汉语优美境界的大门。
(二)重视朗读指导,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信,大胆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说话读书的声音很小,甚至在同学面前朗读就会面红耳赤,头埋得很低,不敢读。要鼓励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上战胜了自己,变得大胆自信了,才是成功踏出朗读的第一步。除了鼓励,还可以对这样的同学作一些培养胆量的训练。如让其上台,大声介绍自己,讲故事等。
2、训练学生基本朗读技巧
很多学生在朗读发音时,不太注意发音的技巧,导致发音时声音很小,声音不清晰、圆润。我们可以在平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发声技巧。
(1)首先,训练学生张大嘴巴。发每一个字的时候,将嘴尽量张得最大,让声音不受阻碍,做到字正腔圆,让人听上去声音显得洪亮清晰。
(2)其次,教学生简单的发声方法。朗读如若只用声带来发声,不仅不利于咽喉的保护,长此下去对声带会有损伤,而且只是用声带来发声 ,声音会显得较为干涩,比较尖响,让人听了少了圆润优美的气韵。如果能控制气息来发声,声音就会更有穿透力、感染力。利用气息发声最常见的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训练学生利于气息来发声时,先抬头挺胸, 然后吸一口气,小腹向内收缩,当然吸入的气量要适度。接下来让气息在胸腔中停留3秒钟左右,然后张大嘴巴发一个声音,如:a----。但在发声的时候要控制气息使其匀速发出,不能时快时慢,时小时大,或是一下就将气息吐尽。还可训练在发一个声音的过程中,停顿后不换气继续发声的练习。让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如何控制气息,了解发声的简单技巧。
(3)再次,教会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换气方法。读一句话的时候应教会学生,尽量用一口气读完一个短句,在有逗号的地方才换气。长的句子就要充分控制好气息,不要在一個短句中频繁换气,这样就会让听者觉得朗读者不停的喘息,上气不接下气,整个句子语气不连贯。
(4)最后,让学生加强吐字发音的练习。吐字发音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才会给学生作正确的示范、引领,才能及时纠正学生发音上的错误。有意识的让学生练练绕口令,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又能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区分字音,慢慢做到用普通话流利朗读,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3、结合具体文章,指导朗读技巧
(1)要让学生初读熟悉文章,将文中的生字勾出,查阅字典注音,读准字音。
(2)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成功地朗读。如果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当,就可能使通过朗读塑造的形象与课文原形差之千里。首先,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中心和情感,确立文章感情基调。如本文是要表现喜悦,激动,还是哀伤,深沉,壮丽,激昂等;其次,有时文章大的感情基调并不代表每段话,每句话的感情都是一成不变的。文章作者的情感会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事件而有所区别,甚至会迥然不同。所以我们还要根据文章每段话或是每句话的感情的不同和变化,确定具体的每段的或每句话的情感;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确定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在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充分领悟之上,需要在朗读中读出恰当的语气,并注意语速。语气的内涵是通过朗读表达文章的情和意。气沉声缓表达沉痛、压抑的感情,气满声高表达兴奋、喜悦的感情;气疾声促表达急躁不安的感情······
(3)让学生用笔勾出文章的停顿和重音。①停顿。停顿之处,除了文中的段与段之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有逗号的地方,还更要注意一个长句中间的短暂停顿之处。这不仅是对于诗歌古文的朗读很重要,对于现代文的朗读也同样重要。在朗读一个较长的语句时,应先让学生用笔勾画出朗读时稍微停顿的地方,画的时候要注意语意的完整,词语的完整。②重音。重音(·),重音是在朗读时要特别强调或者突出的某个音节。原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拉夫斯基说过,重音就好像人的食指,指示着节奏中或是句子中最主要的词。重音的确定,要看此句话要表达的侧重点。
可以根据停顿和重音的不同位置来反复地朗读,重复几次之后,选择自己觉得读起来最能表现这句的情感的停顿与重音。
(4)根据文章的感情基调调整朗读者自身的情绪。朗读者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如若是喜悦的感情基调,朗读者首先就因想想自己愉快的、开心的事情,并且面带微笑;如若是哀伤的感情基调,朗读者就应想想自己伤心的往事,并且面色肃穆、凝重,调动想象力,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场景,勾起自己悲伤的情绪,朗读者争取能移情入境,和文章作者能同步,同悲共喜。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
不同的朗读形式有不同的功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诵读等,增强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应立足于课堂。结合课内外阅读材料、将学生的自发性朗读变成自觉地朗读训练,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八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陈洪敏.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考试周刊》.2012年第40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