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生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4

赵更升

摘 要:虽然我国现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还是有很多初中生未毕业就投入到了打工的行列,尤其对是农村初中生造成了大量的流失。因此,如何解决初中生流失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生;流失原因;对策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就在这时候形成。初中学生辍学是由多种原因诱发的社会现象,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生辍学率不能超过3%,可近年来学生的辍学率居高不下,这种情况应当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初中生流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教育效益的分析。这样的理念引导家长和学生陷入一种误区,认为教育收益大于教育成本,上学“不划算”。虽然我国现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据调查,学生的资料费、文具费、生活费等在物价不断上涨而人民收入仍然不高的今天,很多家长和学生仍然只能“望学兴叹”。

2.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扩招加之经济危机的冲击,使现如今的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而陷入了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境地。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高等教育之后的出路问题产生了怀疑。打开各地的人才招聘网,很多的岗位竞聘都注明需要几年的工作经验,在社会更加注重社会经验的背景下低学历的青年因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往往比高学历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拿的工资还高。这就像一个“诱饵”,使很多家长和青少年迷恋上了暂时的富足而选择让孩子早打工、早挣钱、早成家。

3.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理念落后的地区。在这样一个指挥棒的指引下,一部分家长十分功利,他们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关注学生能不能顺利升学,而忽视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的千古真理,所以很多的学生尤其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差生”在初中阶段就离开了学校。同时,应试教育使学校和老师也变得功利化,很多初中体、音、美等所谓的“副课”过早地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不堪重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这也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4.国家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较小,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就像是帮助家长约束孩子的“大幼儿园”,学生在里面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这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愿意花钱去职业学校。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就是收容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这样一种偏见使很多家长要么选择让子女放弃上学,要么花钱供养子女上名牌大学。因此对于那些升“名牌大学”无望的初中生只能选择流失到社会上。

(二)政府因素

1.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使青少年的受教育权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但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阶段我国执行得并不好。同时,很多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工具,认为不让孩子上学是自己的家务事,与社会无关,而政府在执法方面又存在缺陷,所以导致很多初中生没有毕业就流落社会。

2.户籍管理、初中毕业证的管理存在漏洞,为一些初中生提供了便利。很多初中生辍学出去打工或者参军,需要身份证和初中毕业证,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够,掏一定的手续费就可以拿到身份证和毕业证,甚至有些为了打工还篡改年龄。

(三)学校因素

1.学校周边的环境恶化。近二十年来,我国网络化发展迅猛,这也影响到地区。很多初级中学的外面,大量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在热火朝天地经营,虽然门口挂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但是走进网吧内部会发现大部分都是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再去看他们从网络中汲取的知识时我们会更加担忧,很多初中生都是在打游戏、看充满暴力的录像等。久而久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扭曲,那么急于挣脱学校的束缚也是在所难免的。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限制。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到条件好的学校,而条件不好的学生只能选择在一些相对差的学校,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一些隐性流失。同时,有一部分教师因为好学生的流失而失去教学动力,得过且过,而不注重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学校、教师合力将所谓的升学无望的学生推向了社会,造成了显性流失。

(四)家长和学生的因素

1.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一大部分青壮年都加入到了城市的打工族,还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很多家长长期与孩子分离而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学生因为缺乏父母关爱而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厌学、逃学、辍学是众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同时,打工经历让很多父母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很多父母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甚至会强迫孩子离开校园而加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行列。

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同时,家长的家庭教育很少涉及孩子的个性培养、意志力锻炼等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加之初中生意志力薄弱,很多初中生在迷迷糊糊中就走向了社会。

二、遏制初中生流失的对策

(一)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据调查,学生辍学大多与迷恋网吧有关。他们染上“网瘾”后,白天上课精神恍惚,晚上就精神抖擞,想方设法逃出校园,到网吧去过过“网瘾”。很多寄宿制学校频频发生学生半夜爬围墙外出上网事件,令学校管理层深感不安,甚至束手无策。受父母打骂、老师指责,有些“网瘾儿”干脆放弃学业,造成辍学。由此看来,网吧的诱惑导致学生辍学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众所周知,网吧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专为成年人开设的营利性上网服务场所。《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可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成年人很少到网吧里上网,有些经营者就视法律规定而不顾,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一到周末,大街小巷里的各种网吧挤满了未成年学生,网吧成为一些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有的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家长老师对此深恶痛绝。政府也觉察到了网吧对青少年心灵的侵害,采取多种措施制止这种侵害,可力度不大,执行力不够,导致“黑网吧”经营者任意接纳未成年人。为了减少网吧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据说文化部考虑在网吧数量上做文章,即限制网吧的数量,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发展连锁经营,力争到2015年,市场中集团化、规模化、專业化、品牌化的网吧达到80%以上,逐步铲除“黑网吧”的容身之地。愿此举能很快变为现实。

(二)转变教育方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逃学上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来看,学生不断逃学上网就反映出学校管理和教育方式上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推行应试教育,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学生就难免产生逃学的念头。有的教师对“网瘾儿”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如发现学生逃学上网,立即把家长叫到学校,老师家长“双管齐下”,或进行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或进行苦口婆心的勸说,然后让学生写保证书,学生再犯就弃学而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一些家长一经发现自己孩子有“泡网吧”的行为,就表现出过分着急的心理,方法简单粗暴。河池城区曾出现的“严父”扒光“网瘾儿”衣服当街暴打,充分暴露父母的着急心态,情急之下不注意教育方式。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针对“网瘾儿”的特点,采用“对症下药”的办法,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可改用“疏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网吧经营者素质

首先网吧经营者应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法律道德素质。很多网吧经营者明知网吧对未成年人有侵害,可经不起“赚钱”的诱惑,不顾法律规定,诱惑未成年人到网吧上网。为此,政府可开办培训班,对网吧经营者进行集中培训,促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社会各方都应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某个环节的错漏,都可能导致其他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其次,学生逃学辍学,抛开社会环境因素,本人思想觉悟低是关键原因。如今的学生越来越吃不了苦,经不起苦。这同家庭教育有关,由长辈对孩子娇生惯养所致;也与学校教育有关。新课程要求教学适合学生心理,以培养兴趣作为突破口,于是许多老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把自己课堂设计得热闹、生动些,以吸引学生。可学校里老师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具备这种能力。初中生的学习仍然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教师上课充满激情,课堂幽默风趣,学生爱听,对该学科就越学越好;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课堂索然无味,学生不爱听也不爱学,对该学科就越学越差。因此,造成学生的学科成绩发展不平衡。对此,学校应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努力让每位教师的课堂都变成吸引学生的课堂。同时应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大力倡导“吃苦”教育,不能总让孩子在“乐”中学,也应教会孩子在“苦”中学;感兴趣要学,不感兴趣也要学。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从“苦”中体会到“乐”,从“乏味”中感受到“有趣”,消除厌学情绪。

四、结束语

当前“控辍保学”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国家已把此项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广西区政府也将落实“双线四包”责任制,“双线”即县、乡镇、村一条线,教育局、学校、班级一条线;“四包”即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和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家长等四个层次,实行层层承包,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这些措施充分体现政府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视。政府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学生”的氛围,使学生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崴主编.教育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静.基于湖北省某镇农村义务教育“控流保学”问题的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