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于生中点火,创文言灵动

时间:2024-05-04

林跃玲

摘 要:素质教育应当是语文教育的主旋律,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文言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原则:拒绝千人一面,强化合理分组,兴趣驱使,各展其能;拒绝心浮气粗,强化放收结合,细分引导,各司其职;拒绝因循守旧,强化课型创新,方式多样,各抒己见;拒绝填鸭灌输,强化素养提升,启发教学,拓展思维,以此方式在学生中点燃文言热情,创造文言教学的灵动与活力。

关键词:分组;放收;创新;素养;思维;文言;河中石兽

在开授《河中石兽》这堂课前,我心中自是百般纠结,万般思量,对于如此偏理性思维、探究事物规律的文章,我如何疏通其中原理,教出语文味?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越殂代疱的文言教学模式,我如何以生为本,上出新意?在白板教学流于圈点批注的形式下,我如何充分整合信息技术优势,丰富课堂内涵?

在无头无序的情况下,迫使自己强化了文言教学的研究、信息技术的学习,在反复翻阅《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心中的答案逐渐明朗——。素质教育应当是语文教育的主旋律,是语文教育的主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既是语文教师的指导思想,也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

然而多少年来,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讲授为主,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要向学生“灌水”,而是要“点火”,只有这样教育才有意义。如何使文言学习这把火,在学生心中燃起,促使我们的教学课堂灵动而有活力,我做了如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拒绝千人一面,强化合理分组,兴趣驱使,各展其能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50人的班级,便会呈现50个千差万别的世界,然而每一个世界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无穷宝藏。

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首先应该是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一把适宜的尺子,或者量身搭建适宜的平台,并努力使这把尺子量出学生“长”的一面,或是利用这个平台将学生尚隐藏着的优点诱导而出,而非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一厢情愿、“千人一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首先,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划分为三大组。扣紧文言内容,依据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我将《河中石兽》一文划分为想象、感悟、质疑三大部分,为此,全班分为三大组:擅长想象的第一大组负责咬文嚼字拓想象,擅长感悟的第二大组负责析文悟道促成长,擅长质疑的第三大组负责质疑问难展思维。

其次,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为三小组。全班以兴趣特长为基础划分为三大组后,再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分组。我们必须以兴趣为先,学能为后分组,因为没有比兴趣与热情更好的学习方法了。尊重、保护、捍卫学生的权利是“生本”思想的核心。想象组负责文章的大体脉络,根据课文内容,文中写了和尚、讲学家、老河兵三类人寻找石兽方法的异同,故对想象组进行再分组,这时,可依据文言的难易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成三小组:和尚组,讲学家组,老河兵组。

如此,扣紧文言材料,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巧妙地将课文教学重难点、文言难易度与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学习能力相结合,进行有效分组,由不同学习能力的兴趣小组来完成并讲解展示,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拥有不同潜能的孩子之特长皆有机会脱颖而出。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素质建构,满足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发展最大化。

二、拒绝心浮气粗,强化放收结合,细分引导,各司其职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在教学中需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大胆尝试,去研究,去创造。不仅能使现今的学生克服懒惰的习惯,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当然,要“放”更要懂得“紧握风筝一端的线”,而绝非心浮气粗地给学生划定一组负责讲析一段的内容后便听之任之,而是在给学生限定负责段落范围后,应再细分每一环节内容,及所应达到的目标、效果、限定的时间等方方面面,切切实实地引导,否则学生往往觉得难度大而无所适从,无形中熄灭了其学习热情,或者讲述中心不明确,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而这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有效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则尤为关键。

三、拒绝因循守旧,强化课型创新,方式多样,各抒己见

我们希望学生是具备创造精神的未来一代,那么首当其冲,我们老师就必须做出表率,不因循守旧,积极研究探索课型,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勇于表达,展示自我。

时下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虽省时省力,却必然失去其原有的文言韵味,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熄灭着学生的学习文言的热情,掩没学生的发展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言:“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欲加强素质教育,首先就必须更新传道者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越殂代疱的文言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变单纯追求知识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解放他们的眼,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耳,使他们能听;解放他们的口,使他们能说;解放他们的手,使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身体,使他们能动;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因而,我在深究课文内容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定位为想象、感悟、质疑,大胆引导其自主探究,在实践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在展示中发光。例如想象部分,主要在于落實课文内容,以和尚组,讲学家组,老河兵组三组学生进入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想象扩展课文情节,进入古人情境,真正实现与古人的对话,多形式地还原即时情节,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目标不仅停留在角色扮演,包括字词句的检测,内容多形式地准确呈现,角色形象的到位诠释等方面皆鼓励创新。再如将贴近学生生活的“泉州讲古”、 “人物采访”等形式巧妙引入课堂教学,使静态内容动态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闽南俚语生动诠释,生活性时代感强。

我们当今的文言教学急需一些活动式的课堂,让学生主动感受到文言的别样魅力,让学生的文言学习鲜活起来,让他们对文言课堂有所期待。至于许多人口中的展示费时问题,那不过是熟能生巧的事,这里,当然老师的设计引导尤为关键。只要我们尊重、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探究,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假以时日,不知不觉,他们的创造必然超过我们的想象!

四、拒绝填鸭灌输,强化素养提升,啟发教学,拓展思维

常说“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方法,培养他们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力图向学生渗透学法及知识建构的方法这一语文思想。我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坚持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更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满堂灌。

在本堂课上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注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跳出文本,引导学生质疑石兽在上游找到应该具备的各项条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质疑能力。

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观之,多而新颖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将文言文教出了新意,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老师引导、点评穿插其中,有效推进,学生参与性高且广,展示灵动而充满活力,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新鲜而活跃,学习气氛浓厚,尤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大大丰富课堂内涵,活而有物,新奇吸引力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整堂课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真正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但课堂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失,比如字词积累落实不够到位,各组竞赛尚未借助班级优化大师充分展开,有部分教学环节存在遗漏等,此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何持续在学生中点燃起文言学习的火把,燃烧文言学习的热情之火,创文言课堂的灵动活力,其中探索之道,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每一次的聆听,都有新的感悟;每一次的实践,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的交流,都有新的理解。充实自我知识,充分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方能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借用清朝袁牧的一句诗“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与所有同仁们共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