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首都体育学院凤凰岭校区周边回迁村民体育需求与现状调查

时间:2024-05-04

静石宇++刘晓东++邹佳洄

摘 要:苏家坨镇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全镇共有1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全镇共有常住人口31450人,其中农业人口19394人,非农业人口12066人,全镇有流动人口3255人。前沙涧村位于苏家坨镇北部地区,于2011年拆迁,2013年迁入凤仪佳苑一里,凤仪佳苑二里,凤仪佳苑七里,同泽园西里和同泽园东里。

关键词:活动现状;体育;分析

一、引言

前沙涧村自回迁以后,面临由农村向城镇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苏家坨镇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何在生活富裕之后实现由农村到城镇的顺利转变,让村民共享海淀区城镇化、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村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育文化生活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

二、回迁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

(一)访谈调查

笔者通过工作闲隙和生活空余时间,历时3个月,先后对前沙涧村409人进行了访谈、交流,并及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记录、汇总、处理。访谈对象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61岁以上162人,46—60岁134人;另有中青年对象78人,青少年对象35人(如图一)。

本访谈采用随机访谈的形式,对重复访谈的信息采取进行有选择的删除或者更新。

(二)实地观测

笔者通过对回迁各小区内外、前沙涧村委会及周边、运动健身广场、前沙涧社区广场等地的群众体育活动进行的实地观测,了解到,天气转暖后,许多村民的体育活动从频率、时长、强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据几位村民表示,他们每天早起遛弯,从凤仪佳苑一里小区步行至凤凰岭龙泉寺,来回距离长达十几公里。一位村委会干部也表示,原来每天在健身广场踢毽子,每次“少的时候五、六人,多的时候十几人,差不多能踢4个小时”。但由于踢毽子对膝关节损伤较大,许多人已经放弃这项体育活动,转而选择更健康的运动方式。

另外,苏家坨镇及前沙涧村均举行有一定规模的体育活动,也投入一定的经费,如夏天组织的村与村之间的篮球比赛,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加,对于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增进村与村之间的交流、活跃回迁后社区体育文化氛围都有促进意义。

三、前沙涧村村民体育需求分析

近几年,苏家坨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似荼,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上升。前沙涧村回迁至各小区后,村民对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需求也在随着增长。

(一)苏家坨镇地区体育场地现状

苏家坨镇地区体育场地,目前主要有首都体育学院凤凰岭校区田径场、羽毛球馆、篮球馆、足球场;四十七中学、北部新区实验中学田径场;草场村社区服务站篮球场、北分瑞丽社区健身俱乐部、活力阳光健身中心、自由健身俱乐部、香梅健身俱乐部、柳林村综合运动场地。

近年来,苏家坨镇先后在镇内的柳林村、草场村等人口密集村落都建立了专业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方便地区居民健身。在柳林村综合运动场地看到,乒乓球、篮球、足球、轨道棋等体育辅助设施一应俱全。专业化程度也堪比专业运动场地。另外,柳林村还有3片笼式场地,又为它安了10套轨道棋。现在这些设备对全镇开放,有乒乓球长廊,笼式篮球,包括健身器材20几套。北分瑞丽社区健身俱乐部是苏家坨镇2015年刚刚为地区居民修建的专业室内健身场所。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完全是按照正规健身房的标准建立的。不仅健身设施齐全,而且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北分瑞丽健身俱乐部是2015年正式启动,从启动以后,以它为引导,带动苏家坨地区健身热潮。更加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据学者的有关调查表明,影响乡镇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缺少场地。有些体育设施由于质量不合格而不能够被有效使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机关部门的运动场所不对外开放,使用率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本来就非常稀少的体育资源。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短时间内恐难以解决。

(二)体育项目、体育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据尼尔森发布的《2015年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分别有71%的男性和69%的女性首选跑步作为运动项目,其次为羽毛球(男性53%,女性58%)。此外,受到男性青睐的运动项目还有篮球(44%)和游泳(38%),女性则更偏爱游泳(35%)和瑜伽(31%)。而笔者的调查显示,在参加锻炼的村民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是“不会别的”(38.4%)“没兴趣”(23.1%)“没地方”(30.9%)“不愿意花钱”(18.5%)。在不参加或少参加体育活动的村民中,“没空儿”(16.8%)“不喜欢”(13.4%)“没地方”(23.6%),显然,缺乏合适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影响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二)。

尼尔森的数据与笔者获得的数据有较大差别。篮球、游泳、瑜伽三项体育活动并不是村民的首选。村民参与的体育活动以准入门槛较低、容易习得的特点为主,这是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的。

不难看出,回迁后村民花在体育活动上的时间平均为1.77小时,远大于我国人均水平。这是与村民生活质量得以改观、健康意识提升呈正相关的。年龄分布上,随着年齡的增长体育锻炼强度逐渐减弱,时长逐渐增长,符合一般规律。

(三)周边回迁村体育活动情况分析

温泉镇作为一大人口聚居区,均有广场供村民开展体育活动。早晨以遛弯、健身操、抖空竹为主,晚饭后有交谊舞、水兵舞、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对比之下,凤仪佳苑一里,凤仪佳苑二里,凤仪佳苑七里,同泽园西里和同泽园东里现常住人口已超过8000人,人口密度较大,暂无专供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地。

四、意见与建议

(一)区、镇、村三级协调工作

回迁地区的发展工作,区、镇、村相关部门需要统一协调,安排部署,按照上级规划,科学、合理地发展建设体育场地设施。2015年苏家坨镇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项目,有部分村选择安排了体育文化活动,值得借鉴。另外,各小区内外、前沙涧社区筹备委员会办公地址,目前均有尚可以利用的空闲土地和房间。针对中老年人群数量较多和他们的具体需求情况,可以有效利用空闲场地在小区设置部分健身器材,让他们的体育锻炼需求就近解决(如图三)。

健身器材健身 2017年3月18日

(二)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开拓新的体育场地

相关部门对前沙涧村回迁各小区附近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建设,结合小区规划、道路建设、人口结构、群众需求等具体情况,配置村民真正用得上、喜欢用的设施。相关领导要强化管理意识,精心规划场地。体育场地是回迁地区体育发展的硬件设施,是有效开展村民体育活动的根本保障。体育场地有效管理不仅影响着回迁社区的环境,同时,也影响着地区青少年体育发展以及周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对体育场地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村民体育活动服务,这是广大乡镇领导和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三)加强对村民体育文化活动的服务和指导

针对村民具有强烈的体育锻炼需求但体育技能水平较低的情况,可以考虑增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一可以由机关从事体育文化工作的人员专职负责;二可以由党支部、村委会里具有体育特长的干部担任;三可以从村民中选择,必要的可以予以物质支持;四是到社会上聘请有技术有意愿的人士参与到村民的体育文化活动指导中去,让村民懂体育,进而热爱体育,把体育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采取何种办法,适合是第一位的,必须针对村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安排,绝不可脱离实际、主管臆断。

参考文献:

[1]傅振磊.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郑宇.统筹城乡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秦沙沙.北京郊区村落体育变迁与发展——以留民营村为个案[D].北京体育大学,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