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谭仕荣
摘 要: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村“三留”人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他们虽然支持劳动力外出就业、肯定政府的关心帮扶、对未来生活期望值高,但还存在自闭保守、忧心忡忡、农活太重、难以维权等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宣传教育、发展经济、爱心帮扶、文化滋润等途径鼓励他们自信自强、就业创业,帮助他们排忧解困、丰富精神家园。
关键词:“三留”人员;状况;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下简称“三留”人员”)为主的“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虽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三留”人员给予了极大关切,但他们存在的现实问题亟需研究。
一、“三留”人员的总体状况
(一)支持劳动力外出就业
虽然“三留”人员在生产生活上面临诸多困难,但由于从事传统农业耕作难以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因此他们十分支持家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创收,认为亲人外出务工后家庭收入才能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条件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二)肯定政府的关心帮扶
为解决农村“三留”人员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区县、乡镇、村社等基层组织及时伸出帮扶之手,“三留”人员纷纷点赞,对养老保险、学校寄宿补帖、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等惠民政策普遍满意,对政府提供的生活、劳动、技术支持、援助等心怀感激。
(三)对未来生活期望值高
虽然“三留”人员都渴望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对家庭成员不能团圆感到无奈,但他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壮劳力付出就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且多数留守老人和妇女表现出很强的自力更生意识,他们不但在农忙季节独自完成繁重的田间劳动,还会在空闲时就近打临工。
二、“三留”人员存在问题
(一)自闭保守
大部分留守老人、妇女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精力、热情,基本不看报、不看书,遇到问题时不愿与人交流,闷在心里,敏感自闭。
(二)忧心忡忡
“三留”人员对亲人安全、家庭稳定和子女教育的忧心忡忡。一是担心务工亲人出安全事故,二是留守妇女出现较重的婚姻危机感,三是担心孩子缺乏父亲的管束、教育,会养成不良习惯,四是留守儿童也常常为自己缺乏自制力、学习成绩不好而苦恼。
(三)难以维权
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普遍认为,家里的顶梁柱、“当家人”出门在外,自己又不懂法,碰到性骚扰或性侵等非法事件,显得软弱害怕,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很少有诉诸法律的。
三、解决“三留”人员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宣教“引”,鼓励自信自强
一是维权宣传。通过文艺演出,发宣传册、宣传画和“村村通”广播等宣传公民权益保护知识,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维权讲座,增强“三留”人员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心理辅导。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建立镇、村干部特别是女干部与留守老人、妇女定期交心谈心长效机制,及时梳理负面情绪。三是典型带动。开展“好媳妇”、“巾帼建功”、“有为老人”、“阳光少年”等评选活动,引导“三留”人员积极面对生活。
(二)发展“促”,帮助就业创业
一是强化技能培训。相关部门要针对留守老人、妇女经常性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知识、就业辅导等各类培训活动,帮助他们提升技能。二是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培育小微企业,完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让更多青壮年农民就近务工、创业。三是提供创业支持。积极为有创业意向的留守妇女提供用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发放贴息小额贷款,支持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手工艺品等发家致富门路。
(三)爱心“扶”,着力排忧解困
一是发挥群团作用。妇联、团委、工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幸福快车”、“亲情连线”、“爱心呼唤”等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三留”人员表达、寄托亲情的载体和途径,满足其对亲情的渴望,增强幸福感。二是组建志愿队伍。面向社会招募代理父母、爱心教师、义工儿女、互助邻居等志愿者,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及时为“三留”人员提供劳动、健康、孩子教育等方面的帮助。三是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要更好关心关爱进城的农民工,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和权益保障,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进城农民工找到归属感,消解“三留”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文化“润”,丰富精神家园
一是组织节庆活动。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民俗节日,开展“三留”人员乐于参与的系列文体活动,比如农民运动会、邻居节、農民歌手赛等;组织文艺小分队,在农闲和节庆日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培育文艺团队。扶持农村民间乐队、坝坝舞队、腰鼓队、狮舞队等文艺演出团体,吸引有特长的“三留”人员参加,支持他们传承民间文艺,排解亲情分离的失落感、孤独感。三是建好用好文化设施。努力扩大广播电视和网络“村村通”覆盖面,加强乡镇文化站、电影院、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使用,夯实“三留”人员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张孝义.留守儿童人格调查及“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
[2]兰兴妞,李启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