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雪宜
摘 要:医疗卫生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保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也以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在农村地区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理化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现状
(一)巩固发展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现有管理体系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指,以县级医疗服务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所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是政府针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对于缓解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小病原则上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发展目标,为了促进这一目标又好又快的实现,2006年,国家卫生部等部委根据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现状,为了缓解矛盾,制定并且正式实施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数为98.5万个。
(二)国家出台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农村地区医务人员的素质以及在职人数是否充足,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乡村医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截至到2011年6月底,与2008年进行比较,县、乡两级医疗卫生从业技术人员增加了7889人;村卫生室的卫生人员增加了1076人,不单单是数量上的增加,同时,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岗位培训,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在该精神中,要求培训时间不少于两星期,培训次数不少于两次,切实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加入,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一创造性制度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力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农民“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强有力地推进了广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改革的整体步伐。新农合的实施,使农村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在我国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用于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资金越来越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的关心。自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惠及每一个农民。
二、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比重失衡
农村地区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是由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的,用普通大众的话说“县是龙头,乡是枢纽,村是网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医院的“龙头”作用可以说是马马虎虎,但是作为枢纽和网底的乡(镇)、村两级卫生机构,还存在着很严峻的“枢纽不灵,网底不牢”的现象。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居住人口50.32%的农村地区,只有20%的医疗资源,其余的80%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支出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基础医疗卫生条件差,建设能力有限等困境,与资金投入不足有直接的联系。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与我国人口的城乡分布结构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在一些大医院聚集了约三分之二,在一些先进的大型医院,其中高端医疗卫生设备的数量已经可以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媲美,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而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资源严重匮乏。在我国,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的农村地区,只占据了全国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公共卫生资源。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医疗卫生费用总体出现了迅猛增长;另一方面,农村疾病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目前这种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下,造就的结果就是:城乡居民在健康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三)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落后,技术人才匮乏
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技术型人才缺乏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医院大都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对于人才的吸引留住能力十分有限,基础设施较好的县医院或效益不错的乡镇卫生院,是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到偏远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工作,尤其是本科应届毕业生,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去或村卫生室工作。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管理中,还存在着医疗卫生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医疗卫生队伍老化,现有医务人员的技术落后、技术教育和培训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三、解决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从现在我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费用来看,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例最小,这就要求政府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深投资力度和广度,才能改变城乡资源严重失衡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营建,提供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当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
2.引导医学人才的流动,由城市向农村。国家通过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大力鼓励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城市医疗机构中的先进者等,积极投身于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中。
(二)医务人员方面
1.自觉自愿服从组织安排。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当以给病人看病、缓解病情、减除痛苦为职责。这种职责是与生俱来的,无论在哪个岗位,不管条件如何,都应该尽职尽责,做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但是,现在有一些医生由于嫌弃农村地区的艰苦条件,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等手段,一门心思往条件优越、交通方便的城里走,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的医疗问题更加严峻,雪上加霜。所以,应提高医务人员觉悟,自觉自愿服从上级的安排,到指定地点行医。
2.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白衣天使”是人们对医务人员的赞誉,但现在一些医务人员的行为却让人们寒心。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医务人员的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
(三)农民自身方面
1.关注新闻,不断增加自己的认知。农村地区由于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在广大农民之间存在严重的消息滞后的现象。尽管各地政府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宣传,但由于在过去,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致使我国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应该提高农民对于新闻时事的关注度,增加对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的认知度。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对于县上的政策、制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认知。
2.积极主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实施对象,只有获得农民的广泛的认同,得到农民的积极响应,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才能称得上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同时,政府要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对该项制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增加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系以初步建成,在基础设施、医务人员队伍等方面也取得了成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创举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民的看病问题。但是,在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道路上,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不断克服困难,切实提高農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