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潜在课程因素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探析

时间:2024-05-04

李小燕

摘 要:潜在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课程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潜在课程中的心理因素如下:教师自身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班级学习氛围因素。

关键词:潜在课程;心理成长;人际关系;同伴关系

人一生关键的发展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些时间又基本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可见,人在课堂中获得的一切都会影响其终身。课堂是教师对学生授予知识、道德、人格的教育,是学生社会性得以发展的主要场所。课程分为两种:正规课程和潜在课程。正规课程是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的,包括学科课程和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人生经验。课堂中的潜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忽视了潜在课程,学生就不能受到完好的教育。

一、潜在课程的含义

(一)潜在课程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

潜在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如校园环境师生交往、同学交往、学校管理体制、班级管理方式、校风学校办学思想等等。这些内容经常地、非系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潜在课程作为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潜在课程的内容

1.物质层面的潜在课程

物质层面的潜在课程隐含于学校的物质空间。学校的物质空间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它潜藏着一定的价值观念、美感等,对学生的心理品质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如学校所处的地域决定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构、教室内的设计及色彩。

2.互动层面的潜在课程

互动意指师生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情境,师生互动(又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潜在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互动层面的潜在课程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可以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交互决定论”。该理论认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系统。交互决定论又主要表现为一种“观察学习”,即只靠一定的认知表象和情感反应,即可形成定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质,并可引导后继行为。师生互动过程对每学生个体而言既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学习过过程从而潜在地影响其心理品质的形成。

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更多的个人或小组教学而不是大班教学。这种种教学能形成一种气氛,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好奇心、冒险精神的养成,有利于做到自我指导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

3.文化层面的潜在课程

文化层面的潜在课程诸如学校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课程信息传递、心理氛围等都潜在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潜在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潜在课程提供给学生的是直接的和间接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经验,并且都是一种整体性的经验。

2.潜在性。潜在的课程是潜移默化地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性别角色的、政治的、知识的经验渗透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从而把经验传授給学生。

3.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内部摄取取机制或认知结构,对潜在课程传递的经验进行选择加工,体现出自觉、主动的特性。

4.愉悦性。潜在课程使学生在轻松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传统教育性经验,在一种陶醉、愉悦、亢奋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

二、课堂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课堂中潜在课程因素涵盖范围很广,几乎涉及课堂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和课堂中师生的各种言行。

(一)教师个人因素(教师的人格、教风)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知识、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感等相互联系,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起着一定的示范作用。在课堂里,教师的人格因素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假如教师只是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任务,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那么这位教师肯定是位不负责任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担负着,“育人”的任务。他教出的学生会是冷漠、刻板的人。假如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只是看作传授知识经验,还看作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社会适应力、创造力的培养,并将学生看作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情感、需要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划一、呆板、僵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缺乏兴趣,产生焦虑、自卑、逆反、烦躁的心理,学习上的被动、应付的态度。而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学习、作业评价、争论答辩等教学方法,则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绪,还指出,要激发学生独立探索的思想。这种思想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否则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定作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教风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及学生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风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都有促进作用。

(二)人际关系因素(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进行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无不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着影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在在一项研究中证明,凡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经―段时间后其学习成绩均得到相应的提高,这种期望所产生的效应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对这一效应分析后认为,被期待的儿童往往对教师也施以有利的反馈影响,并且产生更深的信赖,这种心理上的互相期待的和谐统一对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关系氛围,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三)班级学习氛围

当然,学生的主要任务便是学习,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儿童处于一个学习气氛浓厚,对团体成员的学业成就评价较高的同伴团体中,儿童也会受其影响而努力获取较大的学业成就,以赢得同伴的赞许并在团体中处于较高地位;反之,如果一个团体对儿童的学业成就评价较低,其成员也很难为获得较大成就而努力。在一个学习气氛好的班级级里,假如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但是他和别人说话和别人玩都没有人理他,那么在他看到别人都在学习后,他也会不自觉地看书学习。如果是在一个学习氛氛围不好的班级里,即使有人要好好学习:有人想好好学习,但厨家者都在说笑都在玩,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他又怎么能学羽呢?他是想学也学不好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

[2]葛静霞《心理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