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明阿欢
摘 要: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的信心或信念,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感是有差异的,在个体求职过程中,职业决策是一个关键步骤,而对职业决策起关键作用的自我效能感。目前关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日趋增多,研究面也在扩展,梳理国内已有的对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以为未来在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进展
一、概念界定
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ce of self-efficacy)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结构,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概念。職业决策自我效能包括五个部分: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兴趣、与职业有关的需要和价值以及自我概念等的自我评价能力;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将个人的属性与工作特点进行匹配的目标筛选能力;做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实施的职业规划能力;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或障碍的能力等(Taylor,Betz,1983)。已有的研究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应用前景。而且研究表明,个人对自己职业决策能力的效能感越强,为选择和规划职业生涯所做的探索性行为的水平也就越高,成功作出职业决策的机会也越大。
就目前来看,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持续成为热点,在我国的研究中,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但由于取样和研究工具等等的限制,各研究结果还有很多矛盾点和不完善之处。
医学生虽是专业方向相对明确的群体,但随着近年来医学类院校的扩招、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医学生甚至医学研究生也不能保证顺利就业了,同时,医学生也面临着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决策困难的处境。另外,学校较少关注学生职业角色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角色意识、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择业信心,使学生在需要做出职业决策时常常感到茫然、焦虑。因此,医学生的职业决策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对于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
国内对于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搜集到的文献也非常有限,主要是2011年邱志海、张洪波等的某医科大学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2012年崔焱、丁亚萍等的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2012年朱璐、刘晓等的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2年李佳媚、吴思思等的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2012年汪江平、李绍华的医科类本科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影响、2009年施兰来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2012年孙玫的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2013年矫正强的中医研究生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培养策略、2013年孙矗垚、李珊珊的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与对策探索,还有极少硕博论文。现有文章主要研究了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现状、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学生干部与否及家庭教养方式等人口学方面的差异等,探索了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工具
主要是龙立荣、彭永新(2001)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CDMSES)。
三、研究结果综述
(一)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
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介于有一点信心和有一些信心之间,但个体间水平参差不齐,可见医学生的职业决策信心并不高,这和以往综合类大学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采用同一量表的情况下),说明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并不能凸显出其职业决策的优势。
(二)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人口学影响因素
1.性别、年级差异
已有研究表明,在性别方面,医学类男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女生;在年级方面,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高,且高低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也有研究说明在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大学二年级时候略低的结果,而三年级以上又有明显升高的情况,实习就业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低于一至三年级学生。
2.是否为独生子女、城乡学生来源(城市、城镇、乡村)差异
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现有针对医学生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来自于城市、城镇、乡村的学生之间,来自于城市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和乡村的学生。
3.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是否有兼职经历学生之间的差异
已有研究表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在兼职经历方面,无论是医学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有无兼职经历方面有差异,有兼职经历的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明显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医学生。
4.学习成绩差异对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
5.父母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和家庭教养方式(温暖型、非温暖型)方面的差异
研究表明,母亲受教育水平高(在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且明显高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为温暖型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家庭教养方式为非温暖型的学生。
6.有无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的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差异
邱志海等的研究表明,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低于没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的学生。
(三)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应付方式是指个体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一般将解决问题和求助归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将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归为消极的应付方式。崔焱等的研究发现,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应付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因子有显著正相关,而且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
(四)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中內控性因子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显著正相关,并且内控性因子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五)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汪江平等的研究将影响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观因素划分为考研、择业首选因素(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单位级别(市级及以上、市级以下)、选择单位地域、对薪酬的期望、自评影响就业因素(个人综合素质、家庭及社会环境)、就业信心(有信心、信心不足)等择业观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把工资待遇作为首选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把个人发展作为首选的1.611倍; 有意在市级以下单位就业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选择市级及以上单位就业的1.895倍; 将家庭和社会环境作为影响其就业因素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归因为个人综合素质的1.549倍; 对成功就业信心不足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充满信心学生的3.900倍。
四、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展望
随着近年来医学类院校的扩招、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医学生也面临着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决策困难的处境,医学生缺乏角色意识、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择业信心的现象日益明显地浮现在眼前,成为医学院校和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综述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偏低,由于没有建立全国常模,故而无法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作一比较。扩大研究样本,建立全国常模,这也是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有限的研究中,还存在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在对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观影响因素方面,编制的问卷的普及性和设计问题的全面性方面还有待考究。同时,对于影响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研究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内容的范围,以便更清晰地针对性的开展提升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工作。
现有的研究基本都是采用龙立荣、彭永新(2001)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S)。研究工具单一,研究工具需要随着时间和对象的不同而进行修订和更新,而这方面的工作,尤其在以医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中,还很少有人进行探索。同时,现有研究大都是在有限的研究样本范围内进行探索,研究对象的选择代表性还有待考究。
期待更多的关于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论证和探索,为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提供可靠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甦,徐海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50-53.
[2]许存,马红宇.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学进展,2008,16(5):760-766.
[3]邱志海,张洪波,潘莉莉,等.某医科大学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65-567.
[4]崔焱,丁亚萍,孔丽萍,等.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4):304-307.
[5]朱璐,刘晓,丁亚萍,等.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极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86-1889.
[6]李佳媚,吴思思,李珊珊,等.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94-1895.
[7]汪江平,李绍华.医科类本科生职业期望对职业决策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5):605-607.
[8]施兰来,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9.
[9]孙玫.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0]张杉杉,郑日昌.507名理工科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76-778.
[11]刘小英.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28):28-31.
[12]杨淑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6):66-7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