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吴穷 王浩
摘要:从2000年开始,全国各个阶层的高等院校都在纷纷的扩招,一时间群雄四起,不管是不是专业对口都想尽办法增设一些新兴的专业,同时在原有的招生基础上翻倍的再招生。也可谓是都圆了孩子的大学梦。然而这就鱼龙混杂在一起,分不够重点院校的花钱进去,分不够本科基础线的花钱进去,一些专科、职业院校更是没有底线的尽招广大初高中毕业生。那么学生的本意是不是这样呢?还是进来大学就匆匆的混一个毕业证被“流放”到社会呢?真正能在学校学到坚实的知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又有多少人呢?
关键词:扩招;专业对口;新兴专业;鱼龙混杂;贡献
一、前言
80一代的年轻人同时继续做为教育的实验品,充当先锋。从1997年的中考实行的3+2到2000年高考的3+综合,每一次的改革都把80年代的学生放在前线,每一次的改革都失落了一批人,同时又兴奋了一批人。公立大学中的一些重点大学,原来是一群鹤在一起共享知识的甘醇,后来加入了一群鸡,最后鹤飞走了,鸡却散落在了田野。这样的比喻确实不当,大家都是求学,而且都是21实际的新宠,可是英雄用武也得用到适当的地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有多少高校?包括211,985在内的,普通高校,专职高校,国家批准独立院校等等,都没包含军事院校估计也将近3000了。是百花齐放了,但是供给不足的情况,花再美又能开多久呢?
二、教育机构变态的竞争
随着大专院校逐年扩大招生以及多种教育形式的并存和发展,具有高等学历的毕业生逐年剧增,然而这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社会能过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的增长速度,而由社会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职位数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牺牲低学历劳动者为前提的。
高校纷纷合并,一些重点高校或者一些专科类院校纷纷合并周边的一些大中专类职业类院校,以增加综合指数,以此来增加招收入学学生人数。但是那些被合并的学校的专业是否就具备大学的水准呢?高校都会时隔几年定期的进行学校评估,专业评估,非专业性质的学科是如何通过评估而存在的呢?随着我国出生人口的逐年减少,生源也是出现断层,一些高校或许就此倒闭或者被合并。我们只是知道他们依然存在,依然在扩招。比如,建筑大学开设英语、计算机专业再或者金融专业、数学之类的,那么问题就有了,学生从四面八方来了,梦想的大学,梦想的专业。那么4年之后的他们会怎么样呢?用人单位会用一种什么视角去看待与学校毫不相干的专业呢?那些被华丽的招生简章迷糊的学子,十年寒窗之后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换来的又是什么样的一批社会栋梁,有人会为他们的青春和未来买单么?
三、毕业生的面临的问题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将面临怎样的压力?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近几年的劳动力总规模不会发生大规模增多或者減少的局面。因此,就业形势如何变化,主要决定于劳动力需求的情况。许多高校近几年来纷纷降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入学门槛,分流了部分毕业生,对缓解当时就业压力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显而易见这种作用是短暂的,几年后大量研究生和博士生纷纷走出校园,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冲击呢?我们不得而知。总之,短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春天不会来临,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1、由于各种客观环境的限制,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步履艰难。2、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4、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供求状况。5、社会对不同专业需求的不平衡直接影响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6、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7、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8、就业信息不真、不够、不畅,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混乱。9、受国际经济和国内市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不佳,相当多的企业为减员增效正在裁减员工,下岗、待岗、转岗工人大量增加。企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市场,而企业这个市场的饱和、过剩,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近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概况一览表
2015年749W
2014年727W 70%
2013年699W 71.9%
2012年680W 72.2%
2011年660W 77.8%
2010年631W 73.5%
四、国家干预下的毕业生的喜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在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共同的努力下,这些困难完全是可以克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天地和明显的有利条件。
1党和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
2社会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
3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a
4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5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规范。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的合并、扩招导致了原始的专业性质院校质的变化,也导致了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大学生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也将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仍是中国栋梁的大学生们必然是其跃步前进的主动力,因而中国也必然会为这些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大学生们只要能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并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扎稳脚跟,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