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赜皮锡瑞的经学研究

时间:2024-05-04

詹海云

摘要:皮锡瑞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骈文家、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政治与新旧文化的参与者。《皮锡瑞学术研究》一书五十余万字,对皮锡瑞学术做了全面的研究。该书所提的研究方法与所达成之结果,是研究皮锡瑞学术之正途径。该书为皮锡瑞学术研究推进一步,且推深一层。

关键词:皮锡瑞;学术;潘斌

皮锡瑞(1850-1908),湖南长沙人,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骈文家、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政治与新旧文化的参与者。他一生以讲学、著述为主,并造就不少人才。然皮氏一生志向、事迹、著述,以及其对晚清学术上的影响,实已跨越传统学术,进而与时代、政治、文化等变局,以及中学面对西学的反应,都有紧密的关系。

皮氏一生治学凡三变,早年学习文学,所著骈文,被王先谦誉为清文第二,并且“实不能割爱”。中年专治经学,因慕伏生传经之心志与功效,名其书斋为“师伏堂”。故于今古文经学上,以宗汉(今文经学)、信古、主郑(玄)为其信仰。于汉宋学术上,扬汉抑宋,却回护朱子。因其深知朱子格物致知學中的名物典制之考据宝为清学之远源。晚年面对戊戌变法以及新学之学堂教育的疑孔废经,除参加南学会,又著《经学历史》、《经学通论》,提倡经学教育不遗余力,高倡经学不可废,孔学无可疑。凡此,皆透露晚清政治、学术相互之影响,及其个人于世变下之反思与投入。因而,皮氏在资治、经世致用等深层意识下,提出通经致用。

由于皮锡瑞学术和晚清今文经学、中西体用、湖南湘学均有密切关系,所以对于他的学术与清代学术之关系、传统经学的走向以及近代新学的现代化应对,都有深层了解的必要性。也由于他的治经方法(专治一经,同时兼治通各经;以今文经学和会通今古文之郑学为主并搜罗石刻、碑铭,辑佚前人著作,既复西汉今文版本旧貌;又不主门户,参证众解,以考订西汉今文经解)和思想的多面性,以及纯学者的面向等,使得学界由最初对他的陌生所导致研究不足,转而开始重视,并试图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他,且扩而及于皮氏当时及现代学者观点异同的讨论。

潘斌博士大著《皮锡瑞学术研究》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该书洋洋五十余万字,对皮锡瑞学术做了全面的研究。此书的特色有三:

一、在今人“对皮锡瑞学术历程所作之研究”上,潘斌博士指出皮名振的《皮鹿门年谱》仍有错误值得纠正,并在周予同(《经学历史注释》、李肖聃(《湘学略》之《鹿门学略》)、徐世昌(《清儒学案》之《鹿门学案》)、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之《鹿门学案》)、刘钰(《皮锡瑞学术交往考》)、吴仰相(《皮锡瑞“年三十始治经”说辨误》)等关于皮氏学术交往人物、治经时间等问题所作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究。

二、在今人“对皮锡瑞学术思想之研究”上,潘斌博士融合章太炎、夏敬观、周予同、汤志钧、吴仰湘、冯锦荣、彭平一、丁亚杰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皮氏学术内容有文学、经学、政治、学术取向、治经目的及方法、经学历史与编纂学、皮锡瑞经学与变法主张之间关系、湖南今文经学的学术播迁(着重说明晚清蜀学、粤学、湘学的相互渗透)。

在此两项上,潘斌本人已注意前人研究之特殊成就处,也为学界提供很好的思考方向。

三、潘斌博士提出目前学界有四点不足:1.皮氏学术成就不逊于康有为、廖平,但因前人于晚清多注意政治,少留心学术,致皮氏研究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够;2.皮氏学术之研究多停留在《经学历史》和《经学通论》这两本经学著作上,相关研究深度不够,容易以偏概全。3.目前皮氏研究,多针对一经、某一方面展开,但如要评论皮氏之《春秋》学,不知皮氏之郑学,则难有公允的结论。4.学界于皮氏学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只是归纳规律,举出例证,应改采用“比较研究法”,将皮氏与同时期学者、或与以前今古文学家合并讨论。

潘斌博士的结论是唯有用比较研究法、全面研究皮氏著述、会通其学说观点,才能见出皮氏和他人具体学术观点上的异同,以及深刻认识晚清湖湘学术发展之脉络。

潘斌博士在此所提的新研究方法与所达成之结果,无疑是研究皮锡瑞学术之正途径,同时也是治思想史的绝佳方法。这个方法已实现在本书的章节架构上。此一架构不仅对皮锡瑞与清学、诸经之专学、郑学、经学史观和湘学之关系均有深入探讨且有有机联系之研究,完整地呈现了皮氏学术全貌,为皮锡瑞学术研究推进一步,且推深一层。

潘斌博士治学,长期以来,就我所知有六点特色:一、充分掌握原始资料,其博士论文《宋代礼记学研究》于此尤为用力;二、具有古书校点基础,目前他正从事《仪礼》标点校勘工作;三、喜欢宏观而全面论述,以掌握学术之真实状况;四、考镜学术源流,辨章学术发展;五、突出研究对象之特色卓越处;六、分章分年分月、按部就班,先发表部分成果论文于著名的学术杂志,再汇聚成为有体系之学术专作。这种踏实精确之研究,除其个人之性情所近,也归功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四川大学历史系之训练。

当代学者因为生活压力,要实践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落一字空”的垂训,往往很难做到。潘斌博士来自四川巴中的僻地,事母至孝,提携兄弟,故其性醇厚,淡泊名利,重视亲情,因此,日日以读书为乐,重视基础之研究,又复经常寻绎深思,无一点杂念,甚为难得。而其妻子亦淡泊外诱,以家庭教子为重,岳父母更是古朴纯厚,默默照顾家族、亲人及子孙,不求回报。故潘斌博士由于拥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家庭,益加坚定其笃学之心,心无旁鹜。乃能十年磨一剑,终克有成。所以,从事研究工作之学者,应多注意家庭和睦,万事兴遂之古训,使自己背后有一支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