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和丑

时间:2024-05-04

王源

摘 要:《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笔下的一个发生在十五世纪的法国的故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充满了教会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底层人民困苦不堪,但却仍旧有对生活的热望,有改变黑暗时代的勇气。故事中有很多鲜活立体的角色,作者运用大量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全方位的描写,阐述了其中的美与丑,既反映了作者的美学理念,又讽刺了现实问题,还让人们产生了对“什么是真正的美与真正的丑”这一问题的深思。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美与丑;人物

法国波旁王朝,于1815年在国外封建势力的大力支持下复辟,但随着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彻底被结束。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封建势力与宗教势力狼狈为奸,欺压百姓。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黑暗邪恶,封建等级制度非常残酷,人性在封建主义压抑下扭曲堕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层人民,苦不堪言,其境地令人深切同情。饱受欺压的劳苦大众奋起反抗,与两股恶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雨果深深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残忍,感受到了中世纪教会的邪恶,于是《巴黎圣母院》在1829年诞生了,借十五世纪的法国巴黎社会来反映现实生活。

1.《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美与丑

1.1人物自身外貌与内心的美丑对比

卡西莫多:“他那张脸可以说有多丑就有多丑,我们也是自愧不如。我们并不想在这里向看官描述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那只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七八糟的牙齿,那沾满浆渣、上面露著一颗象牙般大门牙的嘴唇,那像开叉似的下巴,特别是笼罩着这一切的那种表情,狡黠、惊愕、忧伤兼备。”这是原文中对其外貌的一段描写。他的丑陋使得被丢弃时也无人乐意收养,使人们讥笑嘲讽怀有恶意。他对收养自己的副主教怀有感恩之心,甚至言听计从去绑架了美丽的埃斯梅拉达。在埃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仍旧善待自己时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深深被埃斯梅拉达感动,展现出来了本就善良而又纯洁的心灵。在爱上埃斯梅拉达以后忠贞不二,甚至无所畏惧去劫法场,将她收留在钟楼里,最后还惩罚了恶贯满盈的副主教。

埃斯梅拉达:“姑娘的个头儿并不高,但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显得很高。她的肌肤微黑,不过可以想见,白天看来肯定闪着金光,极为漂亮,就像安达卢西亚或罗马女子那样。她的纤足也是安达卢西亚型的,穿着秀美的花鞋,显得那么纤巧,那么相得益彰。她脚踩一条随随便便铺在地上的旧地毯,跳舞蹈、旋转、翻飞,旋转过程中每当她青春焕发的脸容闪过你面前,她那对黑色大眼就向你射出一道电光。不能一下子肯定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这是原文中对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的一段描写。她容貌的美丽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包括副主教,皇家护卫队队长等,那是因为他们只需要皮相的美丽,正如他们自身的道貌岸然。可埃斯梅拉达同时也是流浪汉们和乞丐们的宠儿,还靠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敲钟人卡西莫多,这些人不会只因为埃斯梅拉达的美貌就对其产生喜爱之心,更多的是埃斯梅拉达就像黑暗时代的火炬,温暖且炽烈的照亮寒冷前路。

弗比斯:皇家护卫队的队长,长相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与埃斯梅拉达初见时穿着英挺的制服,又将她从卡西莫多手中救下,使天真的、单纯的埃斯梅拉达对他一见倾心。但这都是表象,弗比斯极其道貌岸然。他因为贪财而与人定下婚约,而因美色追求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他自私轻薄,经常玩弄女性。

1.2人物行为美与丑的对比

克洛德,副主教:从小受了良好教育,学识渊博。许多同他一样的神职人员见了被丢弃的样貌丑陋无比的卡西莫多,都是避之不及。只有克洛德看到卡西莫多,想起自己的弟弟,毅然将其收养,并精心细致照顾。他也因此赢得了卡西莫多的尊敬和爱。但他毕竟受宗教神学鼓吹的禁欲思想的压制,见到容貌美丽心灵也同样美丽的埃斯梅拉达之后,由于不懂爱,他将爱看作魔鬼,将埃斯梅拉达视为亵渎神灵的女巫。他拼命压制自己的感情,出于扭曲的嫉妒之心和占有欲,将埃斯梅拉达的心上人弗比斯刺伤,他认为美丽的东西得不到就该毁掉,于是克洛德将刺伤的事情嫁祸于埃斯梅拉达,并且不断地迫害埃斯梅拉达,终于将其送上绞刑架。他毁了自己,毁了神圣的爱情,毁了与神学宗教学截然不同的美好生命,也毁了自己人格中的所有善意、所有可敬的品质。他自以为自己遵守了禁欲的教义,压制了自己的情感,可以接近上帝,是上帝最虔诚的信徒,可他后来的所作所为,都来自于他扭曲的贪欲,这与他最在意的宗教神权正好相悖,可悲可怜可恨。

卡西莫多:因为容貌丑陋,人人避之不及的被称为魔鬼的卡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副主教克洛德感恩戴德,听之任之,甚至不惜劫持美丽的埃斯梅拉达。而后被送去鞭挞,因为这一切是克洛德的授意所以心甘顶罪,口渴时无人理睬,美丽善良的埃斯梅拉达,不念旧恶给卡西莫多送水,深深感动了卡西莫多。在埃斯梅拉达命在旦夕之时,不惜自己去劫法场,而后保护她在钟楼里,可还是没有保住心上人的性命。最后亲手将丑恶的克洛德推下楼,结束了这份罪孽。

2.《巴黎圣母院》中人物之间的美丑对比

2.1卡西莫多和皇家护卫队队长弗比斯的美丑对比

卡西莫多是一个样貌丑陋的,身居底层的敲钟人。但却可以为了爱不惜一切代价。无论是为丑恶的副主教顶罪,还是后来奋不顾身的去为了埃斯梅拉达劫法场,甚至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且不论他的行为是对是错,是正义的还是不义的,至少他的爱是无私且伟大的。为感恩之人表谢意,为心上之人献生命。而身为护卫队的队长弗比斯,空有一副英俊的皮相,体面而尊贵的地位,却将这些容易迷惑人心的表象当作玩弄女性,风流成性的资本。他可以为了钱财,就与表妹小百合订婚,又可以因为埃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其约会,而后被克洛德刺伤,就可以放弃被陷害的埃斯梅拉达,任由她被迫害,甚至带护卫队镇压了想要解救她的乞丐大军。可见他的“爱”是自私狭隘的,只注重皮相的爱也注定了浅薄,是经不住得考验的。

2.2埃斯梅拉达和克洛德的美丑对比

埃斯梅拉达美丽善良可爱热情,同时还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心灵和外表都十分美丽,虽然她同流浪汉们一起,生活境遇也并不乐观,但如果有人需要她帮助或是遭遇危险,她也乐意毫无保留、义无反顾的去帮助他人。她是纯洁美丽且散发圣光的天使,但如此完美的天使,但如此完美的天使却惨死于封建社会的专制下。

作品中的克洛德尽管表面上体面渊博,救了卡西莫多,但却是阴险毒辣的,他的出场给整部作品蒙上了恐怖的阴影,也突出了光明的对立面—仍是冰冷淡漠的黑暗。他面上是受人尊敬的禁欲主教,代表至高无上的纯洁,可心里却丑恶而充满爱欲。对所有能够引起人欲念的东西十分痛恶,但看到了青春洋溢、美丽善良的埃斯梅拉达,就开始像幽灵一样用尽手段去追逐她,在他通过引诱没有达到目的时,就采取了劫持的卑鄙手段,而在劫持失败后就要实施迫害,甚至还当众逼迫埃斯梅拉达,在遭到了她断然的拒绝后,将其迫害致死。克洛德的人物形象不仅体现出宗教具有的黑暗和虚伪,还呈现宗教的禁欲主义以及封建专制具有的罪恶。埃斯梅拉达的美丽纯洁无瑕,克洛德的丑恶可以代表当时的整个上流阶层,通过两者人物的美丑对比,让读者时刻体会到丑和美是彼此存在且相互衬托的且是与阶层地位没有必然关联的,这样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2.3埃斯梅拉达与弗比斯的美丑对比

在作品中,埃斯梅拉达与弗比斯两者间的美丑对比是通过他们对待爱情不同的态度体现出来的。前者将爱情的果实种在心间,她对救她的弗比斯十分爱慕,进而不顾一切的爱上他,但是弗比斯却不愿与她结婚,而她却是心甘情愿的成为他的情妇。为了爱情,她丢失自我和放弃生死,对所爱忠贞不渝。与埃斯梅拉达不同的是,弗比斯尽管拥有英俊的外表,他的内心和精神却是自私和空虚的,他通过卑鄙手段获得埃斯梅拉达之爱,但又厌弃了她。在明知埃斯梅拉达被诬陷后,也不为她出庭作证,且带人去到处抓她,把她当女巫卖于宪兵队,并眼睁睁的看她被送到绞刑架。这充分体现出了他是冷漠的卑劣小人的面貌,呈现出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和花花公子之态。两人之间的爱,是不对等的爱,正是弗比斯的丑陋之爱,衬托出埃斯梅拉达爱的纯真和执着。

2.4埃斯梅拉达和甘果瓦美丑的对比

埃斯梅拉达的美麗和善良受到民众喜爱和敬重,无论人是多么的凶狠,在看到她时都会变得和善开朗。名为甘果瓦的流浪诗人,为追求她而误入了“奇迹王朝”,按照穷人的法律规定,对擅闯到乞丐区域之人要进行处死,但若有女人会愿意嫁他,就可免除一死,而埃斯梅拉达为了救他就和他成为名义上的夫妻。埃斯梅拉达为救一个和自己不相干之人而舍弃了自己的名誉,这体现出了她的人道主义以及同情心。而甘果瓦却是贪生怕死的,尽管有文人的外表,但是灵魂却是十分庸俗,不感恩埃斯梅拉达救他,在埃斯梅拉达被陷害入狱后,还对她背叛,并且在克洛德的胁迫下,带着埃斯梅拉达全部的财产走掉。作品通过甘果瓦贪生怕死和埃斯梅拉达舍身相救进行对比,更好地体现了美丑。

3.底层人民与社会名流的美丑对比

底层的代表人物是埃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埃斯梅拉达对任何人都十分纯善,可以不计前嫌去对劫持过自己的卡西莫多好,可以为了救一个流浪诗人而不顾自身名誉。卡西莫多可以为了爱不顾自身安危,也可以为了正义惩罚副主教。他们一个是吉普赛女郎,一个是敲钟人,生活在生活最底层,但一个深受民众喜爱和敬重,一个懂得真正的爱。

社会名流的代表是副主教克洛德和皇家护卫队队长弗比斯。副主教克洛德受过良好的教育且担任神职,可是却扭曲丑恶,不能得到美丽的埃斯梅拉达就压制迫害底层人民。皇家护卫队队长弗比斯,有着英俊的容貌和体面的地位,却风流成性,玩弄女性并与其他位高权重之人相勾结,罔顾法制人伦。以他们为代表,揭露出15世纪时上流社会的黑暗、虚伪和对人民的压制,冷漠甚至残暴统治。

乞丐们和流浪汉们之间表现出的是团结友爱的气氛,他们为了救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就不顾一切的与统治阶级对抗。表现出的英勇无畏,情深义重,是品格之美、人性之美。而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封建势力与宗教势力相互勾结,毫无法度,绞架和刑罚随处可见,本该是正义化身的法官也是又聋又哑。

通过底层人民与上流社会的对比,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虚伪,置人民于不顾的丑恶面目,也恰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歌颂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团结乐观,富有正义感,拥有无私大爱的美好品质。

4.《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对照的意义

4.1文学意义

《巴黎圣母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对其人物美与丑对照分析,我们了解到美与丑对照,确实是创造美的艺术最为重要的原则。要想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将美与丑对照起来,使美与丑并列,通过否定丑来充分表达对美的肯定。同时,借那些丑的人物的悲剧,来冷静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褒扬肯定一些我们原本认为丑的东西,批判否定一些我们原本认为美的东西,引领人们从美中辨别丑,从丑中发现美。作者在作品中也通过许多艺术手法,为情节增添了许多戏剧性效果,如整部作品是喜剧性和悲剧性并存的,这两种性质互相产生对比,激荡人心,引人深思,久久难忘。

4.2社会意义

作者将不同阶层的人群进行对比,也将社会现象中的美和丑进行充分对比。文中有两个王朝。一个是真实存在的路易十一的封建王朝,一个是属于乞丐们的雨果虚拟出来的“奇迹王朝”。两个王朝、两个国王都可以进行美与丑的对比。“奇迹王朝”的国王是热爱人民的,充满友善的。而封建王朝的国王路易十一却是残暴、冷漠的,甚至是阴狠毒辣的。在女主角埃斯梅拉达遇难时,乞丐王朝的人们义无反顾的冲向巴黎圣母院,而路易十一却躲在巴士底狱里。两个王朝的法律和法庭也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美与丑的对比冲击。乞丐王朝的法庭公平公正,民主的,他们严格执法,尊重民权,爱惜生命,从不因为利益随意解释和辱没法律。但封建王朝的法庭是残暴的,他们是反动腐朽的,草芥人命,因为贵族的利益而随意解释法律,使法律变成一纸空文。通过将两个王朝进行对比,作者将统治者的善与恶、美与丑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民主社会的向往,对丑恶封建势力的批判。

4.3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极其经典的作品。它最让人深思的就是其中美与丑对比的手法,能让人透过现象看本质,歌颂真正的美好,揭露藏在花花架子下的丑恶。当代的大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汲取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雨果大师级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行文结构,建立严密的逻辑思维。也可以完善自我的能力,如洞察力、鉴赏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识人能力等。更可以从埃斯梅拉达、卡西莫多等人物身上学习很多美好品质。也可以从如副主教这样矛盾的人物身上分析和窥见许多现实问题、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更可以从人物的经历上获得一些经验和道理。

5.结语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没有一个能够超越雨果将对比手法运用的如此透彻与深刻,雨果将《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用美丑对比的原则加以塑造,将其刻画得淋漓尽致,鲜活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多变的情节,悲壮凄美的爱情,既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暴,同时也揭露了中世纪教会无人性及黑暗,既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恨与唾弃,又表达了对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热爱与赞美。既揭示了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也揭示了事物的复杂性。美丑对比运用既赋予了《巴黎圣母院》永恒的审美价值,也赋予了《巴黎圣母院》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闫小军.论《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美丑对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5):45-46+49.

[2]田爱兰.《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体现[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报,2019,29(03):88-90.

[3]高琼芳.《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体现[J].芒种,2014,(05):99-100.

[4]石莹.浅谈《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J].北方音乐,2016,36(19):87.

[5]唐恩莉.《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评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报,2015,31(02):31-33.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