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彩红
摘 要:中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正在逐步如期完成,在发展的现阶段,需要我们遵循问题意识,妥善解决精准扶贫中仍存在的问题,以便补齐短板和夯实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好后盾保障。
关键词:精准扶贫;发展困境;可持续发展
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人民从未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扶贫是一项重大的国家举措,他涉及到党政培育、社会协调和金融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脱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他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他还是一个讲求长期可持续的问题。读《大趋势:中国下一步》[1]一书后,本人感触颇深。他不仅与贫困人口息息相关,更与我们社会的发展脉脉相连。
1 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1.1 贫困人口数大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分为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为每人每年2300元,2018年贫困人口数量为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2019年贫困人口55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0.6%。十三届全国人大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2020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2018年,农村居民2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仅3666.2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28228元,可见中国相对贫困人口相当多。
农村地区陷入贫困,有以下几个原因[3]:部分地区环境恶劣,常年存在自然灾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设施落后;农村信贷,医疗保障等落后,因病致贫;另一个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呈现的问题是农村人口的衰败,全球化发展下,很多企业吸引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但不能为他们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购房问题,户口问题,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老龄化及失业后的资金来源问题都可能使他们重返贫困。同时,农村可用劳动力减弱,城乡差异增大,农村基础建设无法保障时,农村对人才没有吸引力,资源就无法从城市重返农村[4]。
1.2 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书记指出[5]:“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今的扶贫,可以看作政府对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他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治理农村的经济基础,可以避免发生传统的革命或政治动荡。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2021年)的日期将至,若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影响下一个一百年的发展进度。同时,世界各国都面临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消除贫困是我国软实力的体现,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并不在于有多少人致富,而在于有多少穷人脱离贫困。
2 精准扶贫在实施时的现实困境
扶贫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协调的过程,讲求公平性,公开性,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在决策执行人—基层干部方面,国家扶贫资源向地方层层传递的过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执行过程,可能出现问题众多[6]:(1)制造扶贫盆景,这种形式主义没有解决迫在眉睫的贫困难题,却将功夫下在花样翻新制造面子工程上;(2)腐败现象存在,实践中掺杂个人意志,扶贫变为“扶亲”“扶富”,霸占资源名额,败坏政府形象;(3)急功近利的短期扶贫,扶贫干部不了解需求和市场,盲目指挥农民种植,产品单一,浪费资源;(4)扶贫不够深入,为了完成绩效,人们更愿意扶持不是那么贫困的百姓,能够做到快速脱贫,但真正贫困的百姓难以得到有效长期的帮助。
在扶贫制度方面:(1)档案制度不完善,扶贫档案包括扶贫会议综合档案、贫困户(村)信息档案、扶贫项目档案等[7],一方面,基层档案繁多会造成干部的精力浪费,专注于“精准填表”,一方面国家统筹发展级别仅在市一级,上下级的信息交流二元化,扶贫受到限制;(2)没有深入解决问题,扶贫方向不全面,一旦政府减少投入,贫困又会出现;(3)扶贫评估机构的不专业、不透明、被干扰,公司企业、社团单位、高校院所都可能是评估的第三方机构,难以保证扶贫评估的真实性;(4)扶贫可持续难以保障,干部造假和任期过短都有可能造成短期行为,这种因为频繁人事变动所造成的浪费和腐蚀是惊人的。
3 精准扶贫的发展对策
第一,瞄准贫困人口,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统筹制度,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扶贫项目专人负责。考虑地方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质量。
第二,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保障。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税费的取消,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逐步建立农村的保障制度。
第三,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考核,健全多元化扶贫监督体系,完善精准扶贫各环节的监管,保障扶贫成果真正的受益者是贫困户。同时,建立科学的扶贫绩效评价标准,不单单以脱贫率为标准衡量扶贫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主体和不同的扶贫资源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纠正扶贫资源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偏移。
第四,鼓励扶贫角色多元化,建立多方扶贫信誉制度,提高农村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农村宅基地流转,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补齐乡村人、地、业等发展短板,重塑要素耦合、结构合理、功能复合的乡村地域系统,从而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和农村美的发展目标。
4总结
扶贫需要考量到很多大发展趋势,包括政府责任、社会流动、基本人权的实现等,扶贫是社会公平化实现的一种途径。中国为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仍处于早期,消除绝对贫困后,社会公平性仍要继续维持,这些制度的建设将永久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郑永年.大趋势:中国下一步[M].东方出版社,2019.3.
[2]国家统计局.2019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3]聂露.当前精准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问题[J].人民论坛,2020,(2):26-29.
[4]郭远智,周扬,刘彦随.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地理研究,2019,38(12):2819-2832.
[5]***.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6]柳晨.精准扶贫主体的行动逻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9-25.
[7]陈琪婷.精准扶贫档案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与影响[J].兰台世界,2020,(2):77-80.
(作者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