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佳佳 杨海珍
摘要:
目前,我国的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融合教育模式不成熟,且缺少专业的支持服务。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将学前孤独症儿童放到普幼机构,也不是某一个机构或者某一位老师的工作,它关系到更为庞大更为复杂的系统。如何根据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 融合教育;支持
一、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内涵
融合教育(Inclusion Education,亦译为全纳教育),其概念来源于正常化,指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进人普通幼儿园,与一般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形式[1]。
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幼儿一起学习,并获得所需的相关服务和支持。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功能、学习功能、认知功能,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所需支持分析
(一)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形式
目前,我国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形式包括全融合、半融合和点训式等三种。全融合是指学前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幼儿园普通班接受保教。半融合是指学前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幼儿园的特教班接受保教。点训式是指学前孤独症儿童一周中固定的时间段在普通幼儿园[2]。半融合和点训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期孤独症儿童的隔离范围,属于向全融合过渡的形式,并没有实现与普通学前儿童的真正融合。全融合的形式才能够真正满足学前孤独症儿童所需要的融合支持与服务。
(二)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所需支持分析
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如特殊教育工作者、普通教育工作者、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各类专业人员等[3]。
1.家庭支持
家长是学前融合教育的推动者和合作者,他们不但是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而且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来配合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家长的全程参与是实施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是学前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心理评估和诊断需要家长参与。家长需要填写相关的行为量表、汇报日常观察到的儿童行为特征,这是评估孤独症儿童的重要依据。
二是家长直接参与对学前孤獨症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家长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儿童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教育情况,行为特征等,是幼儿园能够全面掌握儿童的基本情况,由家园双方协商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三是家长配合孤独症儿童融合幼儿园的教育康复活动。家长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康复来使幼儿园的教育康复活动得到有效的延伸和补充,为幼儿园教育减少难度,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益支持。
2.幼儿园支持
幼儿园是学前孤独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协调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康复支持。
教师是幼儿园融合教育实施的主角。教师需要具备学前孤独症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特别是为随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行为和同伴交往等随时给予指导,为孤独症儿童创设民主、和睦的融合教育环境。
此外,幼儿园应该整合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所需的教具等各类资源和建议,融入到日常的保教活动中,形成个别化教育计划,使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为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提供一些具体康复方法的专业指导,使家园更好的配合,达到最佳的教育康复效果。
3.社会支持
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融合教育,更需要社会协同,拓展融合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社会支持是保证学前孤独症儿童随园就读的所有外部专业化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社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残联机构等层面的支持。社区是社会大环境的浓缩,社区不仅要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社区人员还要积极参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活动,鼓励孤独症儿童家庭接受融合教育,支持学前孤独症儿童随园就读。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出台孤独症儿童相关的保障性文件。残联康复中心等社会机构是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不仅提供较为专业的康复服务系统,同时为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提供心理支持。社会大众也是融合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社会大众对孤独症儿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接纳,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融入社会。
三、应对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需求的几点建议
(一)对家长的建议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调整好心态,承认孩子的特殊之处,以积极的心态开展对子女的教育康复工作。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接纳环境,给予学前孤独症儿童主动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建立儿童与父母之间良好的亲子依恋,促进孤独症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2.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及需要采取适当的融合教育模式。保持与教师的沟通合作,与教师建立共同的教育康复目标,积极参加幼儿园的相关活动,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家长要经常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相关培训。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把幼儿园和康复机构的训练延续到生活中,促进教育康复效果。
(二)对融合幼儿园和教师的建议
1、对融合幼儿园的建议
首先,幼儿园应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况特点,对其所开设的课程内容的数量、深度和难度做出适当的调整,也可以增设一些差异化的课程内容,比如个训课,教师可以根据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要对其开展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个别训练。
其次,幼儿园应该组织教师参加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知识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幼儿园安排融合班级教师时,应优先选择对孤独症儿童接纳度高且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此外,幼儿园还应设立影子教师,影子教师需具备特殊教育学的专业背景,并且接受过康复训练的技能培训。影子教师伴随在孤独症儿童身边,能够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如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帮助儿童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影子教师的介入大大减轻了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
另外,幼儿园要营造全员参与的早期融合教育接纳氛围[4]。这就需要幼儿园积极宣传学前融合教育思想,使幼儿园管理人员、幼儿教师以及普通幼儿都能够对孤独症儿童的融入真心接纳。
2.对教师的建议
融合教育需要的是兼具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双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教师。所以教師需要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参与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升,特别是掌握针对学前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教师除了注重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外,还要有注意与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合作与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与家长联系,也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对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除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融合教育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够给予孤独症儿童支持服务的同伴,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与同伴互动的机会,让同伴成为孤独症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强有力支持者。
(三)对教育行政部门等社会支持的建议
1、研究出台孤独症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对孤独症儿童随园就读的实施对象、评估和鉴定、保育教育、经费支持、师资培训等各个重要环节做出规定,为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学前孤独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2、加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培训。目前普通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缺乏孤独症儿童康复等相关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逐步提高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方法和技能,保证融合教育有效的开展。
3、孤独症的学前融合教育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孤独症儿童的诊疗机构、残联康复中心和幼儿园等要做到数据等资源的交流共享,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社区在融合教育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提供社区各类资源支持的同时,可以加强宣传与教育,营造良好接纳的社区环境,减少障碍,使孤独症儿童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程度,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各方面力量形成支持系统,为学前融合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持续的全方位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工作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念丽.中日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意识比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2).
[2]戴峥嵘.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J].速读(下旬),2015(12).
[3]黄艳红.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4]张丽莉.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辽宁省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问题研究》(编号:JG17EB216)阶段性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