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的碰撞:摄影本质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4-05-04

陈露

摘 要:1839年,画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标志着摄影由此诞生。摄影术的出现距今还不到200年,相对于其他古老的艺术形式而言,摄影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媒介,而绘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划分,我们其实可以把摄影艺术看作是新兴媒介,而绘画艺术则相当于传统媒介。艺术领域中,摄影与绘画无论从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创作意图上来说,既有互通性又有区别。在当今艺术创作过程中,二者需要相互碰撞,不断融合发展,为艺术领域开辟出一条新的美学路径。

关键词:摄影艺术;绘画艺术;艺术语言;本质特征

1.艺术形式与造型语言

1.1艺术表现形式

摄影与绘画都属于平面造型视觉艺术。早期摄影的出现是源于技术的革新,人们的需求逐渐从手绘转向摄影。随着数字化后期的迅速发展,不同于雕塑和舞蹈的表现形式,摄影通过感光材料技术的发展,绘画通过一张张的画纸作为载体,都用二维的平面展示了艺术形象。不同于音乐的表现形式,摄影和绘画都是人类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相比较其他的艺术形式而言,二者还都是瞬间艺术。如话剧、音乐等,它们展示的都是时间的过程,而摄影和绘画是表现某一固定时刻的具体物象。

1.2光影造型元素的运用

在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范畴中,艺术语言一定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摄影艺术语言和绘画艺术语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在造型元素上,都是通过构图的基本美学、线条的完美勾勒、光影的合理布置、色彩的明暗对比等元素将所要表现的事物架构起来展示给观众。

尤其是在光影造型元素的运用上,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二者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启发的。在完成摄影摄像艺术作品过程中,无论在场景的设置、画面的构图、道具的摆设上有多么好的掌控能力,光的运用在艺术语言造型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光的运用上,摄影艺术作品中绘画的光影造型手法得到了拓展性沿用。比如说意大利画家卡瓦拉乔的明暗对比绘画手法,至今在电影的视听语言创作上还有很多喜欢拍黑色电影的导演借鉴。黑色电影中明暗对比法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就是人物从轮廓光、剪影到正面光的连续转换手法。这种黑色电影布光最大的特征就是很好的运用了三大基础布光的技巧:主光、辅光、轮廓光的合理运用。摄影的布光技巧同时也影响了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绘画的技能,特别是彩色摄影技术,提供了画家眼睛所感觉不到的光,完善了绘画的表达方式,促进了绘画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2.摄影与绘画的本质艺术特征

2.1摄影的客观性

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摄影的出现本身就是為了能够更加精准和及时的记录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需求。摄影具有客观性、现场感。众所周知,照相机是有取景框的,也就是说在直观感觉上,摄影艺术作品是在“框”的限制下完成的,在创作层面上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比如说,新闻摄影,必须遵从纪实的功能,新闻的本质是客观性,大众是想要在摄影技术的支撑下了解背后真实发生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摄影不能像绘画那样用抽象的手法和自由化的表达对所要表现的对象给予最直接的描绘。

2.2绘画的理想化

绘画更加偏向于理想化。在摄影还没被发明的时期,画家在当时充当了记录者的身份。欧洲皇室早期都是请专业的画师为他们画肖像画,或者让画师以作画的形式记录节日庆典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我国古代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是绘画记录生活场景的杰作之一;清代时期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图》画卷就是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场景。清代时期出现了很多纪实画作,但在后期也反复进行了理想化的修改和加工。画家在当时就充当了记录者,但是尽管画家的画作再逼真,也没有摄影技术那么精准,所以说画家在画作的创作过程中只能尽量做到逼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画家在创作方面更加自由。如果我想画人物或景物,拿起画笔就画了,不会考虑到这块画布的形状而改变我想表达的主题,更早期的画作,框的限制更加模糊,比如达·芬奇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

2.3凝固瞬间的表现方式

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都是瞬间艺术,虽然它们都是展示某一固定时刻的具体物象,但是在凝固瞬间的表现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摄影对瞬间凝固的方式是受天时地利人和的限制。比如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想要拍的人物或者景物,摄影师不仅需要快速的调节好光圈、焦距、ISO,还要快速的在脑海中想好构图、最后按下快门,使审美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或者是在摄影棚拍摄人像时,提前布光、准备好道具、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但是人物的张力或者表现是不定的,当人物调度和场面调度达到摄影师满意的状态下,可能这是稍瞬即逝的,所以需要迅速的抓拍,这都属于刻意的观察、捕捉、再观察、再捕捉的过程。

而绘画则不同,画家不需要像摄影师在发现美的瞬间时,需要去快速的创作出来。绘画既可以表现某一个过往的瞬间,又可以表现当下的生活,但它显得更加从容自由,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画家可以在脑海里反复酝酿和构思,之后可以在画布或者画板上表现出来。绘画中的瞬间是经过画家感受生活、确定主题、构思画面、打出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固定下来的。

3.绘画摄影化与摄影绘画化

绘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事实上从远古时代,绘画就已出现,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们在石头上刻画夸张的象形文字以及花鸟虫鱼类图案来记载信息,这才循序渐进的演变成今天的绘画艺术。而摄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摄影诞生之初,因为需要依靠照相机本身的机械性能作用才能成像,只被看作机械化的技术,不被称之为艺术。

现在,在艺术领域,摄影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稳稳立足。其实在摄影术出现的早期,学习并运用摄影的大部分都是画家。从艺术创作所需具备的美学法则上来说,我认为绘画是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一个基础。一个拥有良好绘画基础的人通常比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更具有摄影艺术创作的条件。摄影和绘画在造型元素上基本一致,换句话来说,进行摄影和绘画艺术创作的人都拥有不俗的审美能力和美学功底。正是由于绘画艺术对摄影的影响,后来诞生了摄影史上第一个摄影美学流派——画意摄影。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照相机可以摄到画家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摄影还可以为绘画艺术创作提供大量瞬息万变的素材。摄影与绘画有着相同相通之处,与绘画并不矛盾,有的甚至源于绘画。在艺术发展史上并不违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所以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融合是符合艺术规律的。随着大众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融合成为了必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探索出了一条“绘画摄影化,摄影绘画化”新的艺术形态。

如今,越来越多的画家把摄影或者摄影师把绘画加入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并因此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不论是艺术语汇的观念还是手段,都变得更加丰富。日本摄影家藤井秀树是开辟摄影和绘画相结合的先驱和代表性人物,藤井秀树创造出了兼具绘画效果的摄影作品,他把这种作品称之为“摄影绘画”,藤井秀树非常注重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将本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通过摄影技术的手段与绘画相结合,达到光影、色彩、造型和构图的完美结合,让日本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结 论

我们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把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划分为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介,我们都非常清楚传播学中经常提到的融媒体,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技术的结合,遵循了艺术的发展规律,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融媒体时代。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融合也是符合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尤其是在当今,人们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不断翻陈出新,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的融合成为了必然趋势。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并不会对它们本身的艺术本质特征造成影响。任何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这是毋庸置疑的。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都是追求真、善、美,二者相互借鉴自身的优点,不断交融,丰富各自的艺术形态,探索出一条新的美学模式,在此趋势下,应该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 徐国兴:《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7年.

[2]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3] 迟轲:《西方美术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