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修亚妹
摘 要: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人民共同创造的,***总书记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激励着千百万沂蒙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建设中砥砺前进。
关键词:沂蒙精神;内涵;时代价值
2013年11月25日,***总书记到临沂视察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他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内涵和真实的写照,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在革命年代的无私奉献,是党和群众紧密联系、鱼水交融的真实体现。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沂蒙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千百万沂蒙人民昂首阔步前进。
一、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包括这样三个阶段,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沂蒙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沂蒙精神继续发挥作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1、革命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就是一片热土,是中国共产党在这片热土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带领老区人民建立了沂蒙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沂蒙根据地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老区的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老区的子弟纷纷参军到前线去,老区的百姓们留在后方支援前线,军民合作共同抗战。在这里流传着“沂蒙红嫂”、“沂蒙母亲”和“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沂蒙百姓“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沂蒙母亲”王换于感天动人的事迹发生在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东辛庄村,1939年6月,徐向前率八路军第一纵队领导机关到达王换于家后,王换于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办起战时部队机关托儿所,机关有27个孩子,加上外地送来的,共有41个孩子。在王换于的细心呵护下,从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的三年时间里,战时托儿所的40多名孩子均健康成长。1943年后,王换于又将革命将士的45名孩子抚养长大。为了抚养革命将士的孩子,王换于对儿媳妇说“这些孩子有些是烈士的后代,让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把奶给这些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在王换于和儿媳妇的精心照料下,革命将士的孩子活了下来,王换于却有4个孙子先后夭折了。
在革命的沂蒙老区,这样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有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有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 有在孟良崮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士们过桥,在冰冷的河水里,带领姐妹扛门板架“人桥”的妇救会会长李桂芳。“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老区的百姓们就是用这样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革命的支持。在沂蒙山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上战场”。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20多万人参军入伍,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数字的背后是沂蒙百姓为革命胜利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陈毅元帅曾深情地回忆这片故土:“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精神继续鼓舞着沂蒙百姓前进,沂蒙人民发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沂蒙精神艰苦创业,典型的代表就是厉家寨。“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10月9日对厉家寨的光辉批示,厉家寨从此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厉家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东北部的大山脚下,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条件极差。当地曾流传着一条谚语:“穷山恶水种地难,既怕涝来又怕旱,十年就有九年欠;沙石盖子旱龙岗,锄地叮铛响,种地不打粮。”就是这样一片“穷山恶水”,厉家寨人发挥“愚公移山”精神,把它变成了背靠青山、绿水环绕,高楼挺立的富裕地区。1951年起厉家寨人决定“移山”,把山上的土移到山沟里,这样可以让土地变得平整,扩大耕地面积。除此之外,他们又将土地深翻,经过深翻过的土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为了解决土地灌溉的问题,厉家寨人决定修水渠和水库。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厉家寨人民共整理岭头11座,整修大沟420多条,修筑4座水库,塘坝128座,建扬水站、电灌站各1座,搬运土石9000多万方,把5000余亩耕地建成了高产稳产田。
3、改革开放之后
沂蒙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红色精神,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地不断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精神也赋予了新的内涵,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沂蒙人民、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
沂蒙精神推动了整个临沂地区的发展。临沂作为沂蒙革命老区,曾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1984年临沂13个县有7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沂市把握住沂蒙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用崇高的沂蒙精神推动临沂市的发展,创造出 “临沂模式”,成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发展的典范。在沂蒙精神的带动下,在临沂人民的努力下,临沂经济持续增长,2018年临沂的GDP达到4750亿元,位居山东省第四名,工程机械、木业、精品旅游、商贸物流4个产业集群列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临沂的商贸物流业发达,是鲁、苏、豫、皖地区最大商品集散地,也是全国重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交流中心,形成全国“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市场发展格局。在物流商贸业的带动下,临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2018年,临沂市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5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分类百强榜。经济发展带来了临沂城市面貌的改变,整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二、沂蒙精神的内涵及精神实质
沂蒙精神的内涵,一直沿用“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16字。2017年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文章提到了沂蒙精神的内涵,我们理解,沂蒙精神内涵是: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
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人民共同创造的,一方面是党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沂蒙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带领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和革命斗争,共产党人及其人民军队为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沂蒙人民。同时党组织在沂蒙地区加强对沂蒙人民的宣传和教育,开设识字班、夜校教百姓认字,以提高沂蒙人民的教育水平,成立宣传队、剧团、工作队,以文艺演出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增强人民对革命的觉悟和认识,在党组织的努力下,沂蒙人民在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改变,在价值追求、情感认同上认同党,与党同心同向。
沂蒙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体现在,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看到了出路和希望,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沂蒙人民在压迫面前不屈不挠,敢于斗争,1941年,在山东莒南县的渊子崖村,村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同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村民们的武器就是土枪、大刀、长矛、铁叉和铡刀,尽管武器落后于日军,村民们不畏日军,英勇杀敌,最终歼敌100多名,保卫了家园。渊子崖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一次激烈悲壮的浴血保卫战,谱写了山东革命斗争史光辉的一页,被载入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无私奉献,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中,涌现出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以及沂蒙六姐妹感人的事迹,沂蒙人民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对革命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涌现出的厉家寨愚公移山精神、九间棚精神、临沂模式都是沂蒙精神的体现和发扬。
三、沂蒙精神的時代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
1、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坚持走新时代群众路线
***总书记指出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真实反映,在新时代,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新时代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根据新时代社会特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群众保持敬畏之心,时刻把群众的疾苦、需要放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把握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规律性,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沂蒙精神是一面无形旗帜,具有强烈的凝聚力,把沂蒙老区的人民聚集起来,不论是在抗日战争年代、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建设年代,沂蒙人民万众一心,为国家、民族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由一代代沂蒙人民的实践累积而成,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代表着人们共同的理想,价值和信念,在新时代下,沂蒙精神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听党的指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3、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不断地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前进动力。沂蒙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山东军民共同创造的,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一心为沂蒙老区人民服务,赢得了沂蒙百姓的心,百姓们甘为革命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正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特征,而沂蒙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动力源泉和内容。弘扬沂蒙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将各种社会关系整合起来,协调和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青岛市即墨区委党校,山东 即墨 2662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