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古重要红色资源之

时间:2024-05-04

蔺振中 崔燕

“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①

内蒙古垦区暴动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一件历史功绩;这一历史事件已过去八十二年后的今天,理应对其进行史学研究,以使后人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提进行过的英勇无畏的战争。正如学者指出的:“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中特有的精神与价值,对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红色文化和VR技术的结合既可以优化学习过程,又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学习革命精神、增长革命知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品牌,增强民族向心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②垦区暴动指挥部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 乌拉特前旗是巴彦淖尔市主要革命老区,曾经有当年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反对日伪统治的抗日女王爷奇俊峰,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垦区抗日暴动和中滩抗日斗争,有军民抗战击毙日军皇族水川伊夫中将的英勇事迹等;乌拉特前旗亦是垦区暴动指挥部旧址和中滩革命老区遗址所在地,境内这两处红色文化旧址曾经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抗日战争史留下了重要一页。

垦区暴动指挥部旧址位于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往北十余公里,现已是乌拉特前旗西山咀农场1分场,即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1团1连。该农场分场场部是一排砖瓦结构平房,房子修建年代不算长,前面空地竖立着一块十几米高“垦区暴动指挥部旧址”纪念碑;碑体、碑身不算小。敲开旁边一户村民大门,托他叫来村党支部书记打开了办公室,其中一间大办公室已改成“垦区暴动指挥部”历史陈列室,屋里摆放着已制作好的八九块展板,展板分别粘贴着“垦区暴动指挥部”领导人和史实照片,介绍革命先驱当年在该地区领导农牧民暴动的英勇事迹。从展板介绍和前旗党史办蔺主任提供的史料中得知了当年垦区暴动的详细经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所致,短短数月,东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军奋起抗敌。但由于敌强我弱,加之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义勇军先后受挫,不少人被迫退入关内。然而,蒋介石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指导下,调集大批兵力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围剿,对步步紧逼的日军却一让再让。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将士奋起反抗。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军签定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中国军队不能驻扎,只能由警察接管,日本侵略者反而可以在中国许多地区驻扎军队。1933年2月,日伪军10万余人攻占山海关后,继续向热河进犯。3月初,国民党热河省主席不战而逃,百余日本骑兵轻而易举侵占省会城市承德,热河全省沦陷。之后,日军迅即南下向长城各口进犯,矛头直指北平、天津。驻守长城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重创日军,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但是,当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纷纷请缨继续杀敌时,蒋介石竟然宣称,在“剿共”前线的将领“若复以北上抗日请命,而无意剿匪者,决不稍加姑息;侈言抗日者,立斩无赦”。是年,为了压制人民的抗日情绪,蒋介石竟下令把从关外退到河北迁安县休整的东北义勇军缴械遣散,致使许多义勇军战士和青年学生被迫流落平、津等地。自东三省沦陷后,难民汹涌入关,许多人流落街头,生活无着,卖儿鬻女,四处流浪。当时,流落平、津等地的义勇军中有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如白乙化(原东北青年抗日救国义勇军司令)、才山(原中共满洲省委工作人员)、陈钟(又名陈高凤,原中共满洲省委工作人员)、乔永昶(原东满抗日义勇军军需官)、秦晓光(原西满抗日义勇军联络官)等,他们目睹日军的暴行和难民的悲惨处境,决心早日打回东北老家去,拯救受苦受难的东北人民。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领导下,他们和一些坚持抗日的爱国民主人士于北平共同筹划组建了“东北流亡民众抗日救国同乡会”,推举任作田为该会会长。任作田本人原系哈尔滨市马家沟基督教会青年总干事,人称“老牧师”,九一八事变后,为躲避日军暴行退入苏联境内。1933年任作田率领3000余名东北难民从苏联海参崴乘船到了天津塘沽,后流亡北平。“东北流亡民眾抗日救国同乡会”成立后,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一方面在新闻媒体揭露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同时派出代表赴南京请愿,提出了“要活命,要抗日,要打回东北老家去”等口号。1933年冬,“东北流亡民众抗日救国同乡会”代表到达南京,找到东北籍国大代表、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时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朱霁青,向他递交了请愿书。迫于群众要求和舆论压力,为安抚人心维持政局,国民党在1934年1月召开的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资送东北抗日阵亡将士遗族及流落人员从事垦殖案》,具体内容主要是对东北抗日阵亡将士遗族及流落人员进行安置。为了防止这些东北难民继续闹事,安置地点选在位于人烟稀少的大西北绥西河套平原。按3000人安置预算,每人拨款50元,总计15万元;国民政府拨款5万元,不足部分绥远省政府补齐;具体事宜由国民政府实业部负责。随后,朱霁青通过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责成绥远省垦务局五分局,购买了安北县扒子补隆南边一片名叫“和硕公中”的土地,建立垦区,用于安置东北难民。这块土地位于今乌拉特前旗新安镇新安行政村正南,东临乌梁素海,西至包五公路,北至扒子补隆黑水壕,南至黑进沙,其中可耕地约7万余亩。1934年3月,任作田在北平西直门火车站附近成立“西北移垦办事处”,开始招募垦民。应招有东北义勇军战士、家属以及流亡到平、津等地的青年学生。考虑到垦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又从山东济南地区招了一部分农民。1934年夏,垦区先遣人员来到扒子补隆,开始开挖渠道,修整农田,建造房舍。垦区办事处暂时设在扒子补隆教堂东厢房,垦民临时安置在镇内及附近车马店。1935年春,垦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招募的垦民也陆续到达。1935年4月1日,垦区挂牌成立,正式名称为“绥远省和硕公中垦区”,隶国民政府实业部直接管辖。因垦区地处安北县扒子补隆附近,老百姓习惯于叫“扒子补隆垦区”,垦区垦民以东北人为主,又称“东北垦区”,附近农民称其为“东北新村”。

是日,垦区成立大会在垦区新村召开,任作田代表朱霁青宣布垦区成立和有关人事任命。垦区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为理事会,朱霁青任名誉会长,任作田任总干事,汪春亭任副总干事,设理事若干人。理事会下设办事处,任作田任办事处主任,汪春亭任副主任。垦区下设农垦、畜牧、文书、文教、总务、警卫、缝纫、园艺等股室。各生产股室下辖若干班组,每个班组人数不等,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而定。

垦区建立初期,垦民中的中共党员数量很少。此时,原在东北义勇军工作的陈钟、苏梅(又名苏皖)等中共党员因形势恶化滞留天津。他们看到许多义勇军战士和流亡学生相继前往绥西扒子补隆垦区,认为有必要到那里开展党的工作。因垦区地处绥西,国民党统治势力相对薄弱,有利于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可以东山再起,组建革命武装打回东北老家去。加之陈钟同志与任作田较为熟识,任作田本人也同情革命,支持抗日,去绥西垦区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基础。经请示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同志,上级党组织批准了他们去绥西垦区开展工作的建议。

1935年夏,陈钟同志来到垦区。夏末秋初,北方局又派来了苏梅同志。1935年秋,中共垦区特别支部成立,苏梅任书记,陈钟、祁子仁为委员。苏梅在垦区小学任教,陈钟任总务股股长,祁子仁(后叛变)是汽车司机,此人也是最早来到垦区的党员之一。

中共垦区特别支部是乌拉特前旗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直接领导,上级党组织交予的任务是:在垦区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党的组织,把垦区建成共产党在该地区开展活动的据点,团结教育广大垦民,在绥西地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爱国运动。这一运动很快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1936年2月,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平、津等地的进步学生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一二九运动后,一些平、津等地的学生响应共青团中央和北平学联“到工农群众中去,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号召,分批来到垦区。这部分人约有300余名,其中共产党员100多人。这些共产党员大多是在一二九运动中因表现积极暴露了身份,党组织派他们来垦区,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他们,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绥西地区党的力量。

党组织力量的壮大使垦区抗日气氛明显浓厚起来,很快引起了潜伏在垦区内部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和仇视。他们极力破坏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勾结驻扎在包头的国民党宪兵到垦区抓捕共产党嫌疑分子。陈钟、苏梅被迫转移。1936年春末,苏梅返回天津向中共北方局汇报了垦区情况,北方局领导决定派李衡同志前往垦区接替苏梅的工作。

随后不久,中共北方局派李衡、陈钟、白乙化等人来到垦区。陈钟继续在总务股负责,李衡在农垦股第六班参加劳动,白乙化到垦区小学当了教员。1936年六七月间,中共陕甘边特委为了恢复绥蒙地区党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绥蒙地区抗日救亡工作,派中共陕甘边南区委书记王一泯(鲁贲)同志前来绥西扒子补隆垦区,组建了中共绥远省工作委员会。垦区特支书记李衡任绥远工委书记,陈钟、彭德、张文远为委员; 垦区党组织基本建起了一个较完整体系.同年秋天, 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李葆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长子,建国后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前来垦区指导工作,正式成立了中共扒子補隆垦区工作委员会,由白乙化同志任书记,王志成、王遇鸿(王方)为委员;宣布垦区工委和绥远省工委同时并存,垦区工委受北方局直接领导,主要负责垦区内部党的工作;绥远省工委受北方局和陕甘宁边区党委的双重领导,负责绥蒙地区各项工作。中共垦区特支成立后,为了在垦民和当地农民中开展工作,发展壮大党的力量,经与任作田协商,在垦区子弟小学的基础上开办了农民夜校。参加学习的学员除垦民中的文盲,也有不少附近农民。学习内容除识字学文化,还传授革命思想,教唱救亡歌曲,进行形势教育等。经过教育培养,这些农民学员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成为当地农村中的活跃分子。1936年冬,傅作义将军在绥东发起抗击日寇的战役,中共垦区工委除派慰问团前去劳军,还组织了一次范围较大的各界群众抗日大游行。以垦区为中心,发动扒子补隆、老头圪旦、西九号、康家圪旦等地农民五六百人参加。游行队伍人人手拿小旗,走村过镇,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走狗!”“支援前方抗战到底!”“坚持抗战就是胜利!”等口号,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并且向南京国民政府发电报,要求派飞机支援绥东抗战。这次群众游行示威,在河套平原产生了空前影响,它震撼了整个绥西地区,唤醒了广大民众,也惊动了国民党当局。一些国民党特务乘机向上级报告:“垦区赤化了!”“扒子补隆也被赤化了!”

为扩大宣传,工委责成汪慕禹、刘光烈、江鹤等同志创办了油印小报《抗日先锋》,及时刊登时事新闻、形势评述等。该小报消息灵通、内容丰富、观点明确、图文并茂,很快成了垦民最爱读的刊物之一。工委还翻印了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和《十二月决议案》,以及许多进步文章,使党的号召和广大群众的心声紧密结合,广泛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和实行全民抗战的进步思想。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沿京包铁路迅速向西推进,10月14日占领归绥,17日包头沦陷,19日安北设治局治所大佘太城落入日伪军之手。之后,乌梁素海以东地区陆续被日军控制,安北县大约一半土地沦为敌占区。

与此同时,日军在其它战场也发动攻势,华北、华东、华南全线告急,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曾经目睹和经历过日军暴行的垦区垦民此时焦急万分。他们从东北流亡到关内,又从平津等地被国民党政府发落到远离抗日烽火的河套平原。但在此时,连远在塞外草原的边陲之地也即将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这让他们对蒋介石政府更加失望,抗日情绪更加迫切。中共垦区工委审时度势,在河套平原乌梁素海西岸扒子补隆垦区,领导组织了一场震惊绥西地区的武装暴动。

七七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政策和单纯防御战略方针,造成国民党军队在各主要战场全面溃退。从抗战爆发到绥、包沦陷,扒子补隆垦区的人们听到的几乎全是令人失望的消息。包头沦陷后,日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深入到乌拉特前旗西山咀地区,离西山咀只有十几公里的扒子补隆垦区已经笼罩在战争硝烟之下。饱经流离失所的垦民,又一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面对严峻的形势,垦区内部急剧分化。以垦区负责人任作田为首的一部分人主张集体转移西安;以国民党特务汪春亭为首的反动分子妄图要挟任作田,将垦区的人、枪和财物全部交给国民党中央军门炳岳的骑兵第七师;也有人蠢蠢欲动,妄图投敌叛变;但大多数垦民都想和日军决一死战。中共垦区工委根据垦民要求抗战迫切心情,以及他们中许多人曾经在东北从事过武装斗争的有利条件,决定将大家组织起来,创建革命武装,开赴抗日前线,为全民抗战贡献力量。

1937年10月15日,白乙化同志从太原返回垦区,中共垦区工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白乙化传达了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王志成汇报了白乙化同志离开垦区后的情况和大家要求立即举行武装暴动的愿望。白乙化认为,举行暴动符合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同意大家对形势的分析和作出的决定。会议对暴动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也对暴动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如部队的番号、去向问题等。在部队的番号上,大家一致同意叫“抗日民族先锋总队”,但考虑到暴动后部队还处于国民党统治区,最好还是挂上国民党的招牌。

当时国民党军队马占山部也驻扎在河套地区,马部虽然挂着一个军的番号,实际只有一个师的兵员,名份大实力小。马占山对抗日活动一直比较热心,同时对东北老乡也很热情。中共垦区工委考虑可以利用他急于扩充实力的心理,在该部挂个番号。加之马的司令部秘书栗又文(解放后曾任吉林省省长)、军械处长邹大鹏(建国后曾任政务院情报总署署长)都是中共党员,有他们在暗中帮助,问题应该不大。于是会议决定白乙化同志立即去五原与栗又文、邹大鹏联系。

在去向问题上,会议暂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会议决定,待白乙化同志从五原回来后,立即举行暴动。

次日,白乙化起身前往五原,其他同志按照会议分工为暴动进行准备。白乙化走后第三天,即10月19日,中共垦区工委获悉,汪春亭与警卫股的人正在密谋于当天夜晚策划叛乱,企图杀害任作田和工委负责同志,裹挟垦区群众及财产投靠骑七师。同时从外界传来消息,日军大部队已在乌拉山前中滩地区出现,先头部队已到达公庙子,大佘太城已被日军占领。日军分南北两路同时行动,大有进攻河套之势,形势顿时变得异常险峻。

在王志成主持下,中共垦区工委召开紧急会议,大家交换意见后认为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举行暴动。王志成代表工委宣布于当天举行暴动,并就暴动各项事宜进行了详细部署。

1937年10月19日傍晚,开饭钟声响过之后,象往常一样,警卫股的人全部去了食堂吃饭。王志成、王亢、吴涛、郑尚谦、师军、庄彝樽、翟飞(翟亚飞)、张化东、才山、吴梦九、杨明远等共产党员和“抗先”队员立即行动起来。一部分人冲进警卫股缴获了长短枪六七支,子弹、手榴弹若干箱;另一部分人包围了食堂,将警卫股的人和个别反动分子隔离看管。汪春亭看到阴谋暴露,匆忙逃走;个别人开始还想反抗,但是看到大势已去,只好俯首投降。王志成等人来到任作田宿舍,向他说明了暴动的目的是为了武装起来参加抗日,同时也向他出示了汪春亭等密谋杀害他的证据。开始任作田吓得浑身发抖,脸色苍白,经过解释,他的情绪逐渐平稳,表示愿意支持抗日活动,同意大家的决定,交出了手两支手枪及枪支弹药。由于组织严密,措施得当,暴动没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成功。

随后,王志成等召集全体垦民开会,向群众说明了举行暴动的理由就是要拿起武器与日寇浴血奋战。他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奋斗,打回东北老家去。翟飞、张化东、才三等人也在大会上发了言。听了他们的发言,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大多数人赞成暴动,同意组织队伍抗击日寇。会上还宣布了有关纪律。这次大会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孤立了逃跑主义,粉碎了汪春亭等人的阴谋,提高了中共党组织在垦民中的威望。

全体垦民大会后,中共垦区工委组织成立了垦区临时管理机构,负责垦区各项工作,派人站岗放哨,维持秩序,用布告形式宣布了各项制度和纪律。

当天午夜,中共绥远省工委组织部长王德从包头赶到垦区。他与王志成同志交换意见后,认为形势险峻,暴动队伍不宜久留垦区,应立即转移,一是与白乙化同志汇合,二是可以避免被从西山咀溃退下来国民党大股溃兵缴械。于是决定队伍第二天向五原方向转移。

随即,暴动部队进行了整编,“抗日民族先锋总队”正式成立。总队下辖3个中队,兵员300余人。总队长白乙化,副总队长吴梦九,参谋长王德;一中队长才山,二中队长张克威,三中队长翟飞。后又在大车班的基础上成立骑兵小队,有50多人,队长李镇,后为张化东、任晨。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抗先”队员为主的抗日武装,在绥西河套平原乌梁素海之畔诞生了。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河套建立的第一支建制完整,战斗力较强的抗日武装力量。

为了避免日军进攻河套后对垦区其他未参加“抗日民族先锋总队”的垦民及家属进行迫害,白乙化同志果断地将垦区妇孺老弱200余人由王遇鸿、丘农率领先行南渡黄河,经鄂尔多斯、绥德等地转赴延安。任作田本人也主动要求全家到延安去,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任的全家都参加了革命,1941年4月1日,任作田在延安创办了针灸疗病所,成了当时延安一位著名大夫。延安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鲁子俊及八路军一二九师野战医院院长朱琏都向任作田学习过针灸。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任作田以其精湛的医术,用手中的银针为八路军干部战士和边区群众治病,为众多患者及时解除病痛,为边区的人民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作田随人民解放军回到阔别多年的东北老家。1950年1月,任作田在沈阳病故,享年64岁。东北人民政府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东北人民政府主席李富春同志还亲笔书写了“作田老战友千古”的挽联。

扒子补隆垦区暴动成立的这支部队班以上干部全是清一色的大学生,连同战士在内共有72名大学生。八路军一二O师首长对这支部队的评价很高,先后从这里调出许多人作为骨干充实到其它部队。

1939年秋,这支部队在北平附近宛平县金鸡台与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合并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在平西宛平、怀来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创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1日,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番号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步兵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才山任参谋长,吴涛任政治部主任。

十团成立后,转战于平(北平,即今北京)北燕山地区,开创了丰(丰宁)滦(滦平)密(密云)抗日根据地,取得了许多重大战役的胜利,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该团两次出击平古路,有力配合了其他主力部队的正面作战。这支部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十团”和“知识分子团”。

1941年2月4日,在密云县万里长城鹿皮关马营西山战斗中,白乙化团长英勇牺牲,年仅30岁。

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发展到2个师8个团,并一直堅持在察哈尔、平西、平北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7年12月,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和华北野战军发起的平津保卫战出击平绥路,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逐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重要战斗力量。内蒙古河套地区垦区暴动同亦是中国革命史和抗日战争史的重要一页。

注释:

①***:共和国是红色的.[N]人民日报.2019-03-05(01)

②赵文琪.红色文化与VR技术融合开发可行性调研[J] .智库时代2018(54)

内蒙古社科联课题:“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 成果,课题编号:19B25

(作者单位:1中共乌干拉特前旗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内蒙古 乌拉特前旗014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