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欧阳焱
【摘要】中国沿海地区的民众受到海洋文化的激励,形成了开放、包容、开拓的思维,与世界文明接轨,具有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海洋文化发展力包括海洋文化的包容力、创新力、和谐力以及开拓力,要促进海洋文化发展,必须从海洋文化意识、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融合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一带一路” 海洋文化 海洋强国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海洋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精神命脉,也是其文化资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而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发展海洋文化,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
我国海洋文化发展力的包容力、和谐力、开拓力与创新力
海洋文化的包容力是海洋文化发展力的首要内涵与特质。当前海洋文化的包容力主要体现在其对多元文化的吸纳、包涵,汲取其他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促进现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文化多样性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文化的融合。在文明开放的体系下,海洋文化能够在确保自身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吸纳其他外来优秀文化,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博纳的体系。从西方文明发展史看,西方文明的起源就是海洋文化,其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我国海洋文化的包容力,不仅体现在对外来事物的和平态度上,更体现在对全球多元文明的尊重上,其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合作与交融。当然,在合作与交融的过程中,也会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海洋文化的包容力会更加显现,中国会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参与国际事务,将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惠及全世界。
和谐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力的固有内涵。海洋文化的包容力并非是随意的兼容,而是在包容的过程中体现着和谐,通过和谐体现秩序。中国海洋文化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在正确认知自身的基础上,与其他文化形成平等的对话态势,在对话过程中,体现出交流的平等与共处的和谐。实际上,海洋文化的和谐力,就是运用和而不同的思维,平等对待一切域外文明,相互尊重、理解、融通,在差异、矛盾中实现有序发展,在化解分歧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海洋文化的和谐力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和谐意蕴,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平相处,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和谐相处。
开拓是海洋文化发展力的本质趋向。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是伴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拓宽的,从最初的近海探索到远洋航行,这种认知本身就是一种开拓。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利用海港发展造船、航海、捕捞等事业,就是一种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海洋对人类充满吸引力,同时也充满危险。人类对海洋的每一步探索均是一种开拓,正是这份开拓的热情和能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当今时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如果没有开拓能力,没有探索精神与勇气,是难以发展的。当代海洋文化是开放性的,也是开拓性的,需要发挥探索、冒险等精神。同时,人类在海洋探索中形成的开拓进取精神與文化,对后续者的开拓也是一种激励。
文化创新力是海洋文化的典型特质,也是其内在精神。海洋文化的创新力与包容力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就是从外来文化中汲取养分,然后对这些外来文化进行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当代中国海洋文化的创新力,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地理空间上看,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创新力有着明显的差异,沿海地区的民众利用海洋文化的发展力,受到海洋文化的激励,形成了开放、包容、开拓的思维,与世界文明接轨,具有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反映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力就是开放式的精神文化与开放性的时空相结合,将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结合,为人才流动提供足够空间,激发经济活力。可以说,创新力既是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力的重要特质和精神内核,也是经济、社会及文化创新的一部分。
提升当代中国海洋发展力的具体路径
保护海洋文化遗产,提升民众海洋意识。中国是一个有着1.8万公里海岸线,11000余个海岛的海洋大国,海岸、港口、码头、航道、岛屿等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这些海洋文化在长期的沉淀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海洋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当前提升海洋文化发展力的进程中,需要对海洋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甄别,发挥其文化激励作用。通常看,海洋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多,也是看得见的,如海洋文化遗址、港口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一种信仰、习惯,需要靠口头相传才能传承下来,如龙王信仰以及各类传说等。在保护海洋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进行就地保护,加大对其研究力度,发挥其遗产效应作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继续挖掘整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散落于民间的,应当深度挖掘整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去芜存菁,重点传承其积极一面,并与海洋文化发展力的内涵进行结合,提高民众的海洋意识及海洋保护热情。当然,提升民众海洋意识仅仅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不够的,还应建立精品文化项目,加大开放力度,积极与他国进行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等方面的成果交流,打造一批具有深度影响力的海洋文化项目。
汲取其他文化的发展经验,推进海洋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融合。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他国优秀海洋文化,并与国内内陆文化进行交融,由此产生了强大的发展力及号召力。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精神家园。但当代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继续发挥其包容、创新精神,汲取其他文化的优长,推进文化交融,体现时代性与全球性。首先,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中国海洋文化与国外海洋文化的交流,从其他国家海洋文化中汲取优点和长处。其次,要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融合,提升内陆地区民众对海洋文化的认同感。再次,要进一步推动海洋文化与域外其他非海洋文化的交流,汲取域外其他非海洋文化的有益特质,丰富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涵。最后,要立足于当代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内涵、精神、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
发掘海洋文化潜力,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文化产业,也是海洋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发挥海洋文化潜能,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海洋文化发展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提高沿海地区文化竞争力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这种商机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同样也体现在文化领域。通过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构建多元化的文化贸易平台,推动建立重大海洋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带动招商引资、产业聚集。提升海洋文化发展力,实际上就是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将海洋文化产业逐渐发展为支柱性产业。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因此,可以发挥海洋文化产业的创新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首先,要在沿海地区打造一批优秀的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形成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增强品牌影响力。其次,要做好配套政策支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延长海洋文化产业的链条,做好与其他文化产业之间的对接。最后,要完善当前的海洋教育,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人才,增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智力要素,提高海洋文化产业附加值。
(作者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杨国桢:《海洋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学术研究》,2015年第2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