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吴瑶 董振娟
摘 要:胶东,是山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胶东农村作为抗日革命的重要战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胶东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部分开发和利用,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深入探析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其开发中存在着展馆面积小、宣传滞后、保护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扩建展馆、多种手段结合扩大宣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完善配套设施等对策。
关键词:胶东农村;红色文化;开发;利用
渭田村是从青岛到烟台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渭田保卫战”打响了青岛地区国共合作抗日的第一枪,渭田阻击战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雄壮举,载入了光辉的史册。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鼓舞了当地人民乃至整个胶东地区抗日的信心与斗志。这段历史给渭田村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1.渭田社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与《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使全国红色旅游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红色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相关政策和政府以及各界力量的支持下,2015年9月渭田社區开始着手从多方面开发当地红色文化资源。
1.1建立“渭田村史博物馆”和“渭田阻击战纪念馆”
2015年夏格庄镇党委为铭记“渭田阻击战”打响青岛地区国共合作抗日第一枪这段历史、促进党史教育和当地文化发展繁荣,通过查阅考证史料、发掘梳理文脉、收集整理文物,在渭田社区服务中心一层,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渭田村史博物馆”和以渭田阻击战历史为背景的“渭田阻击战纪念馆”。
渭田村史博物馆以渭田村庄村落文化、历史沿革、乡贤名人、民俗风情等为重点,展出了自建村以来,当地村民生活变迁历史和所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实物500多件,还原了渭田村的历史变革。
渭田阻击战纪念馆中收藏有抗战时期用的土炮、土枪和缴获日军的军用刀等实物100多件,通过文字、图片、文物的形式,还原了渭田抗日阻击战的起因经过,并着力打造了“红色文化”大院,规范了党建活动场所,建成了青岛市第一个集村史文化、红色教育、党建示范、乡村旅游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承载着渭田村的红色记忆,也开启了莱西市乡村红色旅游的先河。场馆自运行以来,深得社会各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2渭田小屋修缮与利用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放火屠村,渭田小屋是渭田村当时唯一遗留下的一处古建筑。渭田小屋建于清朝,在七十年代修缮过一次,如今渭田小屋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字画,摆设笔墨纸砚,院外种植了各类花草,景色宜人,文化气息浓厚。渭田小屋对外界开放以来不断有诗人、画家、书法家等等各界名流慕名而来,在渭田小屋留下墨宝。赵氏远祖赵汴所留的“半耕半读为世业,一琴一鹤是家风”的家训便是其中一幅,它传达出赵氏祖先希望他的后人为官清廉的愿望,至今渭田人民仍然传承着这样的优良传统。渭田社区会组织村民在阴雨天的时候来渭田小屋,开展写诗、讲故事等活动,社区里的小孩都会过来学习传统文化,吟诵经典诗词。此外,渭田社区还会在此开办文明讲习班,组织党员和村民学习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的同时,与时俱进。渭田小屋在不断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成了渭田社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传播学习渭田精神的物质载体。
1.3渭田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
为纪念1938年3月9日渭田阻击战开始,渭田阻击战纪念馆和村史博物馆于2016年3月9日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青岛和莱西的媒体报纸如青岛电视台、莱西电视台、半岛都市报、莱西市情报等多家媒体报纸都予以报道。两馆建成以来不断有社会各界的组织和个人到访参观以及各高校师生都曾到两馆参观学习,接受革命教育,学习传播红色文化。其中不少人根据渭田的红色文化历史进行艺术创作,在渭田小屋内挂满了名人诗词书画作品,渭田耕读学社的成员也会在此即兴创作。
在文学艺术作品方面,青岛作曲家连占国,以红色文化、红色渭田为主题为渭田小学谱写校歌,在学生中广为传唱,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继续传承,让爱国主义在青少年脑海中生根发芽。莱西中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根据渭田抗日阻击战创作的纪实文学《三月桃花开》也即将发行出版。由渭田村民赵先鹏等人共同修订的14万多字的《渭田村志》记录了渭田村的发展变革历程,体现了浓厚的乡土味,以其特别生动翔实的材料为村民提供了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其教化效果透彻深远。
2018年渭田村成功入选光明网举办的文化专题“美丽中国·地名寻梦”活动,在投票活动中获得了14428票的好成绩,通过投票活动和后期的优秀作品展播使更多的人了解渭田狙击战,了解渭田村,铭记这段红色记忆。
2.渭田社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渭田社区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了渭田社区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发现由于渭田社区地处农村地区,政府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较少,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2.1教育基地展馆面积小
渭田社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纪念馆场地狭小。渭田抗战纪念馆、渭田村史博物馆建筑面积共150平方米。在渭田狙击战纪念馆和村史博物馆中馆内展品排列繁多,但由于场地面积小,展品布局略显混乱,没有科学规划,对史实和艺术分寸的把握不均衡,没有做到动静结合,红色文化的表现力和震撼力不够。展品展览局限于两馆,在馆外没有体现红色主题的展品呈现。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者人次众多,但参观者停留时间普遍较短,一般只会在馆内停留十五到二十分钟,这反映出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但无法吸引参观者停留更长的时间,并且由于场地狭小,可容纳人数也较少,不能进行大规模人数参观学习。展馆建设和服务中“人本观念”也有待加强。展馆的作用在于传承红色文化,所以不是“以物为本”,不是以展品为本,而应该是“以人为本”,应充分发挥两馆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更深入的社会背景分析,引起参观者共鸣,传承红色文化。
2.2渭田红色文化宣传滞后,辐射范围小
两馆建成以来除了青岛本地媒体进行报道宣传之外,其它媒体的宣传报道较少,媒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决定文化传承的效果。人们偏向于接受权威媒介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认为权威媒介是可信任、可亲近的、合乎人性的。紅色文化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渭田红色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理应注重通过主流媒介进行传播的同时利用好新媒体。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渭田社区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新平台创立品牌进行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渭田红色文化的知名度较小,仅限于胶东地区内小范围传播和学习,其他地区人民对于渭田红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胶东地区的不少本地人也表示对于渭田红色文化不知道或不了解,宣传方式落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渭田红色文化知名度和辐射范围较小,了解渭田社区的人也有限。
2.3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足、挖掘不够深入
一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两馆中许多展品都没有设置玻璃屏障等保护措施,进行合理保护,在渭田小屋中的名人字画直接张挂在墙上,也没有很好地保存。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一旦开发不当,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无法估计的损失。
二是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主题的提炼不足,没有创建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对区域资源整合开发不够,缺乏体验性红色旅游产品。渭田社区在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对细节不够注重,社区内红色氛围不浓厚。进入渭田社区时,红色文化元素体现得不充分,使参观者不能够充分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馆内物品陈列不应该只是简单摆放,而是应该以红色历史为主线来设计组合。渭田阻击战纪念馆和村史博物馆主要是以陈列为主,缺少具有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红色旅游产品,也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三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自2016年渭田狙击战纪念馆和村史博物馆建馆以来,实物展品还不完善,开馆之后还在不断地补充中。渭田阻击战以渭田村为中心,周边村民也参与其中,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周边村庄也有很多红色文化资源有待发掘。
2.4缺乏对典型英雄人物的纪念和宣传
纪念和宣传典型英雄人物不仅可以告慰牺牲的英烈,还有利于人们学习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渭田村村民英勇抗战,顽强不屈,舍生忘死,但在渭田阻击战纪念馆中却没有对典型抗战英雄的专题介绍,雕塑和画像,缺少对烈士英雄的纪念缅怀部分,在纪念馆中仅有乡贤榜的形式来纪念对渭田村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介绍仅以口头讲解的方式让参观者了解。缺乏对典型英雄人物的纪念和宣传使参观者对于纪念馆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思想教育的作用减弱。
2.5渭田社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渭田社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必须与渭田红色文化主题紧密结合。
通过对渭田社区的实地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渭田社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在渭田阻击战纪念馆和村史博物馆中缺少视频播放设备,不能对历史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没有考虑到参观者人性化的需求,在村内没有公共厕所,也没有宾馆、饭店、特产超市一类的商铺,较大的超市也距离村庄有15分钟的车程,不能满足游客短暂休息的需求,红色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交通方面渭田社区通往镇上和市里的公交车仅一天两趟,从镇上通往渭田社区也没有正规的出租车,不能满足外来游客随时参观的需要。
3.关于渭田社区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渭田社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当地开发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和对胶东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典型的借鉴,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扩建展馆,还原历史,增强游客体验性
为了使展馆内展品合理摆放,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必须对渭田阻击战纪念馆和村史博物馆进行重新选址扩建。在扩建后的展馆科学规划,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更加突出红色主题,丰富展品内容,均衡把握史实和艺术分寸,动静结合,借助使用现代化设备还原历史场景,使参观者如身临其境,树立“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增加一些体验性、自我操作性强的项目,让游客自己动起来;或者采用高新科技手段,让红色文化遗存展陈方式动起来。还可以根据渭田社区特色设计体验性和互动性的项目如:吃忆苦饭、穿补丁服等。或者采用声、光、电等高新科技手段,立体多维展示或互动展示,调动游客的积极性,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和震撼力。
这样通过对红色文化遗存的展陈方式的丰富和变化,结合一些体验性、参与性、群众性活动,可以营造一个动静结合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的红色文化殿堂,既整合和突出了红色展馆的红色文化主题,又增强了红色文化展馆的吸引力,很好地传承了红色文化。
3.2多种手段相结合,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
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对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宣传和推广。媒介的影响力决定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必须要以中央主流媒体、权威媒体为主,包括国家电视广播、官方网络、权威报纸、期刊杂志等,结合地方各级权威媒体,各级舆论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运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建立渭田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发布相关信息,塑造渭田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为了更有效地传承红色文化,还可通过户外海报、户外广告、报纸、广播、网络等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立体宣传网,在宣传推广渭田红色文化的同时不能只注重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把握受众对红色文化传播的需求,通过富有特色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来吸引受众并化解受众的抵触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