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董碧岚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探索与奋斗、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伟大成果,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无穷的价值力量,有利于大学生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厚植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优良的纪律作风,高校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需要提升应用红色及基因的能力,科学开展红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善于利用新媒体创新红色思政实践。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红色实践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1]。将红色基因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之中,不仅关涉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也是高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 什么是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也包括近代中国开关以来历代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
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是红色资源,包括“人”、“物”、“事”。“人”是指人民群众中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功勋卓绝者;“物”是指上述这些“人”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旧址、遗址以及所用过的武器、工具等;“事”是指是指革命和奋斗过程中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事件和事迹。
红色基因的思想精髓是革命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抗争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等。在新中国建设时期表现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例如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
红色基因的行为表现是精神文化活动。具体表现为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内容的红色小说、红色戏剧、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经典的文艺作品,倡导的红色文化旅游,举办的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创办的以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为主旨的红色网站等。
二、 红色基因的特征与价值
1、 红色基因的特征
(1) 先进性:红色基因是构成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源泉,体现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和价值追求的先进性。
(2) 革命性:红色基因的形成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有着中国优良革命文化的根本底色,包括了社会革命性底色以及自我革命性底色。
(3) 民族性:红色基因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使得民族傳统得以丰富发展,并在其中形成中国特色独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
2、 红色基因的价值
(1) 从历史逻辑来看,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制胜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孕育形成的“五四精神”、建党初期形成的“红船精神”、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处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发展巩固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等,是这些精神赋予了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里执着追求、坚忍不拔、视死如归,取得新中国的革命胜利。
(2) 从实践逻辑来看,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思想武器。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孕育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构成一个前后接续、传承发展的精神体系,让中国人民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
(3) 从未来逻辑来看,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根本保证。在强起来的进程中,我们还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红色基因具有自我革命的胸怀和勇气,可以保证在强起来的进程中不断矫正前行的航标,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与西方文化抗衡的思想武器。
三、 红色基因的高校思政教育现实意义
1、 理想信念意义
红色基因承载了我们党和军队始终坚定不移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和生动教材,而理想信念教育则为红色基因的进一步延续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高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很多大学生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致使一些学生的政治信仰较淡漠。延续和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辈的成长经历,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可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导向、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责任感,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 核心价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承继和升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以及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自由、民主、平等而奋斗的精神,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虽然红色基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但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却高度契合[2]。红色基因保证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在高校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充分挖掘红色基因中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3、 传统美德意义
红色基因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因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见证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光荣历史,并且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通过对这些先驱崇高精神、光辉事迹的学习,在思想与情感上都能得到很大的震撼,与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相比,红色基因中的一些物态文化具有生动形象的特色,将抽象的理论说教转化为鲜活的人物与事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能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充分运用红色基因中的道德元素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有利于唤醒个体的情感意识,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进而启发道德自觉[3]。
4、 党纪法规意义
优良的作风以及组织纪律意识使党在长期的历史事件中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果。其中纪律培养不仅是党维护内部团结、巩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保障,同时也是提升党战斗力、先进性的重要武器[4]。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时代性、传承性和教育性特征,有助于高校学生系统地学习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培育学生党员提高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性与约束性,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 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
1、 提升应用红色基因的能力
红色基因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元素,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高校积极激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基因,提高应用能力需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挖掘内涵与创新形式相结合,紧密联系时代需求和学生特点,采取当代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方法以及话题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提高红色基因传播效率和效果;二是教师讲述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增强原本教育客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运用聊天式、展示式、音像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三是课堂讲述与课外体验相结合,丰富实践体验教育,充分挖掘、利用地域优势,运用实体化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基因教育,营造红色基因教育氛围,开展一系列红色基因实践体验活动。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教育特点”、设计“故事看点”、找准“情感支点”这三个要点,真正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
2、 科学开展红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特色活动是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育人的有效载体,能够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实效性。科学的开展红色思政活动,就需要高校去精心的设计和实施。
一是引导主体性参与,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徒步、献花、宣誓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是参与式教育的实践应用,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化。
二是注重神圣性建构,教育的仪式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信仰教育过程中,神圣感十分重要,通过在烈士墓前献花、在庄严的音乐中宣誓,增强了信仰教育的仪式感、神圣感。
三是情感性卷入,科學研究表明,参与某一种信念,个人卷入的程度越高,为这项活动牺牲得越多,就越容易相信,例如“重走长征路”等徒步红色实践活动中,学生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有充分的情感卷入,其感受会显著提升其对信仰的认知和强化其情感认同。
四是理论性升华,通过活动现场的红色场景展示或者红色故事讲解,例如前面所述徒步红色实践活动中,问学生对长途跋涉的感受,比较烈士墓中烈士为什么能面对远超我们的困难而不屈服,因为他们有信仰,信仰是指路明灯、精神动力,理论升华会把学生的情感认同内化为理论自觉,内化为指导思想,外化为行动实践。
五是反思性内化,结合前面的行为实践,还需要学生的思想实践参与,即进行理论的思考和思辨,通过学生的理论阅读,形成理论阐释,提交理论心得,思想实践与行为实践的有机耦合,从而完成一次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 善用新媒体创新红色思政实践
善于搭建移动的红色平台,让红色基因动起来。开发以红色基因为内涵的手机APP,建立校园红色文化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用红色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红色信息交流立体平台,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提高红色基因“微传播”的实效性。
善于扑捉吸睛的热点传红色,让红色基因传起来。善于把握重要契机,利用一些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以及主流思潮,在线上线下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巧妙设置相关话题开展讨论,形成热点推送,渗透到大学生的网络表达、网络交往、网络生活的各个方面。
善用时代的鲜活话语讲红色,让红色基因靓起来。把准青年的“心脉”,用95后、00后一代的话语体系,拆除青年的“心墙”、化解青年的“心结”,讲好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红色故事,温暖青年的“心房”,从而提升青年的“心境”。
善用舞台的角色形象演红色,让红色基因实起来。利用好舞台剧、歌舞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其演出方式饱含了浓郁的情感,有着历史情境再现的强烈视听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特别有助于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使红色思政教育不但有听觉还要有视觉,不但有道理还能融情理,不但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不但有意义的理念还要有意思的体验,不但展现理论的品格还要彰显魅力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年2月28日(01).
[2]刘金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红色基因及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6年(19),199-200.
[3]陈玉琛.红色基因助力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年9 月20 日,Vo1.38 No.9,192-194.
[4]孙学文,王晓飞,谢昀昀.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运用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2月(39),6-9.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