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的本质是人能动自我创造的产物

时间:2024-05-04

张光成

摘 要:关于人的本质,国内学界常常拘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容易引起争发歧义的论点的理解。而本文作者则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观点,提出人的本质是能动地自我创造的观点。疑义相与析。作者期望这一观点得到大家的讨论。

关键词:人的本质;社会关系;能动创造;人性

人的本质?噫!这是多么让人鼓舞的题目。这是多么让人歌哭的题目!多少哲学家在试图解决它。多少诗人为它激越,又有多少音乐家在为它悲伤。多少作家在为它赞美。又有多少宗教家为它扼腕叹息并最后遁入空门。人的本质,自己的本质,这是人的命运,这是人的宿命,这是人的悲伤,这是人的荣耀。

但是,本文对此只做哲学的剖析,不做其他学科的探讨,其他学科在此只是哲学探究的参考。

首先,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吗?

大家知道,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但是,仅仅把人视做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把人看做社会关系结晶的同志们,你们把人看作社会关系产物,那么你们怎么区别《红灯记》当中李玉和和王连举的区别呢?他们同样是地下党员,同样做党的地下交通员,怎么就最后一个就宁死不屈,成了烈士,而一个就成了叛徒呢?你们怎么回答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积极抗日,國民党消极抗日,而汪精卫则成了可耻的汉奸呢?怎么理解孔之为孔,墨之为墨,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为不为呢?看来这些是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字面的理解是不行的。

那么,这么说,是不是马克思的这句话就不对了呢?也不是。大家常常忽视了马克思这句话的语境。马克思在这句话的前面一句是:“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有一个“在其现实性上”的定语。那么“在其现实性上,是针对谁讲的呢?大家看看马克思的原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就可以很清楚了:马克思是针对费尔巴哈只知道抽象的无阶级无时代的抽象的“宗教感情”、“人类之爱”等等无病呻吟的对人类本质的抽象言论而讲的。对治这一抽象的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才提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正确、科学的论断。

问题不止于此。我们认为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言论不仅仅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断章取义,而且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曲解。让我们回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提纲”中,马克思有这样一段话:“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①那么,如果把人看成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是否是把人看成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呢?我看是的。这种学说,不但是“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的上层阶级的理论,而且从哲学上说是一种旧唯物主义理论。原来,这实质上原是一种旧唯物主义的学说!

那么,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这就是关于人的能动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拥护者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家,关键的就是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视作实践的人,能动创造历史的人。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②马克思在这里显然是从实践理解人的。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③所以说,实践、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天才地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枢纽,是马克思摆脱旧唯物主义,创立“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生原点。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问的是,人的本质是主观主动的,还是客观受动的呢?

马克思说:“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④从马克思的论述看,旧唯物主义是把人当作“客体的”形式去理解;而新唯物主义对人则是做“实践”、“主体”的理解。因此,不难作出结论:马克思是从主观主体方面来理解人的本质的。

这样,就不难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其他言论。他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正因为人的生产是自由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全面的,所以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特征。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⑦

从经典作家的论述,也就可以理解了:人的本质是主观主体的,而不是客观客体的。是主观能动性的载体,而并不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说: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⑧“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也是从历史的创造者来理解人的。

这同样也可以说明英雄人物的成长与历史贡献:

例如毛泽东:“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无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八维的伟大抱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伪住苍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铁”。

是毛泽东的这样的主体行动,是真实的历史创造中的毛泽东。

又可以理解其他的历史人物: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中的这段名言这是曹操的自我写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是孟子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与写照。

同时,这也是理解文学,理解历史、理解艺术的钥匙。

《哈姆雷特》一登场,就面临叔叔弑父奸母的命运。于是,为了正义杀掉叔叔为父报仇就是一种命运,是行动完成这种命运还是逃避这一命运,“做还是不做?”生存还是毁灭”就成了哈姆雷特的难题。而哈姆雷特的本质就是在这一矛盾中完成的。

古希腊悲剧,悲剧是英雄的史诗,喜剧则是小人物的事迹。幕后的合唱队则是对人物命运的唱歌。

人们只有服从命运吗?决不是。贝多芬有第九交响曲。它反映的是对命运的抗争。歌德的《浮士德》,则是他对人的本质的探索。

总之,是人的奋斗,抗争、实践,探索,使人成為人。马克思的论断与人类史、人类学、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史都是一致的。

所以,人的本质主要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人的实践斗争奋斗使人成为人。对马克思这个论断的错误理解可以休矣。

是当“此间乐,不思蜀”的阿斗,还是做“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当遗臭万年的汪精卫,还是当千古英烈杨靖宇,赵一曼;是当偷渡出海的蝇蝇碌碌者,还是做当代叱咤风云的如马云,任正菲,是当代青年的选择,也是当代青年的作为。山河,河山。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我们期待着当代青年的选择,我们期待着亿万有为后生。世界是你们创造的。世界的未来是你们创造的。这不正是亿万斯人的本质吗?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②同上书.

③同上书.

④同上书.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3.

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

(作者单位:解放军工程大学教授,黄海学院特聘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