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静
摘 要:古往今来,天地与人,人类追求真理的步伐不曾也不会停止,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指出,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却力图追求某种超越有限的人生意义,而在这种矛盾的发展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以实践方式存在的人类必然会形成物质形态的和意识形态的一切因果之真理,其中,社会制度、文化、意识观念等方面均会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影响,然而教育作为最“鲜活”社会资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我国追求“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教育之于个体为学生,而个体的发展便是社会之于国家的发展,文章以哲学的视角浅谈教育与个体的真理性发展。
关键词:真理;教育;个体;哲学
一、人类真理性的实践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类自己的发展
一个类球体,就好比我们生存的地球,又好比我们的宇宙,如果将中心比作真理的起点,向四周发射直线直至球面的点作真理的终点,就会有无数条直线,如果将每一条直线比作一个真理,那么理所当然的真理有无数个。
人类出现至今,每一次呼吸,每一个脚印,每一次繁衍,都在进化过程中、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留下了烙印,直至今天,人类进化和追求真理的步伐仍在继续,如果把人类形成的无论是精神性的还是物质性的抑或是技术性的所有知识性的分类比作一个真理的话,那么理所当然的人类已经走过了或者走上了每一条寻求真理的直线,连没有走到终点的路算上,人类至今的真理追求相对于无数个真理来说就太渺茫了。
回到人类本身,社会以及生活,每种制度或者文化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很显然,人类自身,都生活在固定的制度之下,这是必然,生存就是一种进化中形成的真理,而在如今这样追求和平共处的国际大环境下,国家内部的发展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一切以经济为主,就好比人之生存就是以物质为基础,如此而言,固然个体的生存发展总体服务于社会、跟随着制度,跟随着一成不变的真理。抛开个体国家的发展来说,从人类总体进化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正在自己给自己、给后代规划着一成不变的,从起点指向终点的一条直线,一代走完一代再走,真理的道路有无数条,只是人类在自己发展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的制度、文化、经济利益、竞争观念、温和环境、等限制了人类自己,如果把人类实践与人类实践所形成一切真理性产物看作一个矛盾发展的统一体,那么“矛盾就是统一关系,或者说是对立面的同一。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121二者在相互依存和合、相互联系转化的同时,也同样在相互斗争排斥、限制和否定着。例如“然而当科学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生态平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构成人与自然的新冲突,这种冲突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2]145人类在离不开实践产物的同时,这些真理的产物又会导致人类无法进入一个新的矛盾发展阶段。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伟人,仿佛这是发展的必然性。人类社会总体的矛盾发展与个体的发展必然存在着紧密关系,这或许会成为人类21世纪发展的瓶颈。
如果你试图逃离制度和环境,那么面临的终将会是死亡或者退化。
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回到个体回到教育,教育是人类发展进化的重要因素,不考虑教育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就其本身而言,知识的严密分科,细到不可冒犯的地步,就如上的球体比喻而言,好比将真理从起点画起一直指向终点,然后引导青少年走一遍又一遍,一代又一代,即使会发展变革,但仍是“画直线”,不搞“交叉”,不搞主观发展。有些时候社会的某些环境和制度是无法改变或者控制的,但是教育不同,教育有源源不断的个体涌入,教育在社会组织中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要想创新与发展,要想走出新的追求真理的道路,要想进入人类发展的新阶段,不能再“画直线”,要发挥个体的主观性,需要解放“知识库”,将知识科目的选择权和运用权尽可能的交到学生的手中,知识与知识的交叉不是谬论,而极有可能是新的真理的起点,莫要说如今社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创新性的生产力,就其人类发展本身而言,知识和对真理的追求都应该是自由的、富有主观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追求新的发展高度和新的真理道路,就应该砥砺前行,勇于开拓,提高学生学习幸福指数以及学习效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育“搞活”。
三、 个体的培养与引导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 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实践方式的形成,都必然跟外界的一切环境有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书中: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73社会实践的发起必然是具有意识形态的个体,其中,个体发起的一切外表行为,三观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三观是一个人精神的全部,并且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导向.个体的三观塑造,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地位,主体被过度的客观引导,也就是对主体灵性的压抑、给主体“画直线”,那么主体必然以客观引导的方式来表现其主观形态,如此而言,即使主体本身有再多的创造性都无法得到发展和表现。天生秉性虽然参与个体三观的塑造,但占三观塑造与发展主导地位的才是家庭教育和传统教育,排除家庭教育暂且不论,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此种主客引导发展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向着客观引导的方向发展,不仅有悖于知识真理的创造性和自由性,而且会削弱个体的主观属性,主观属性如果被削弱,主体便会“客体化”,从而无法发挥个体的创造创新性,这是导致社会体系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缺口的重要原因,“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3]21这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无法满足于当今创新型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在人类从认识探索自然与外界到探索人类自身内在的过程之中,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之际,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以及伟大复兴的道路等诸多环境下,教育扮演者无比重要的角色,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同比增高,相比于我国发展的初期:“相比之下,非经济如教育、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幅度过小”,“只要我们看一下这些年出台的各种改革方案和措施,就会发现,非经济方面的改革方案与措施所占比重很小,而且贯彻的也不力”。[4]17如今,在这样的政治社会环境下,绝对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好时机。个体的培养与发展,便是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在一方面也决定着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伟大复兴道路的进程,所以教育的探索发展与变革就在当下,对真理的追求也在当下。
四、结语
在真理面前人类永远都是一个孩子,那个无数科学家追求的终极知识库到底在哪里,我们又何时能到达,宇宙统一定理又是否存在。
就如上的球形比喻来说,在这个星球上,在无数条直线之中,人类走过的或者正在走的真理道路渺渺无几,我们所追求的和要走的路或许是无数,但是从创新开始,从创造开始,“交叉”开始,从发展主观创造性的思想开始,那么在茫茫的宇宙中又将会多诞生一条条新的真理。
[参考文献]
[1]121,73.陈晨,罗雪群.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45.樊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合璧[J].社会科学战线,1993,[2].
[3]21.李永胜.现代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3,[2].
[4]17.吳忠民.中国现代化和基本走势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3,[2].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二中,贵州 六盘水 5534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