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惟公 于松波 吴娅平 李雪 梁云凤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为例,阐释基于工匠精神的“3+3”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并从人才培养方案、三化教育、实践教学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实践探索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工匠精神;“3+3”人才培养模式
一、“3+3”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3+3”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凝练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基础上提出的,具体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养成教育、专业教育、体验教育三个层面植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探索并实现由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3+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定位,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新版培养方案的修制定过程中,“认真理解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容、要求和标准,通过明确卓越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强化实践性联合培养教学环节;立足产教融合,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寻求在与企业和行业联合培养的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服务行业需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1],立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2]。
(2)创新思路,推动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第一,由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3+1”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2.5+1.5”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践实训、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第二,按照“倒推式”设计思路,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中,增加了毕业生能力要求及实现矩阵,具体包含四个模块:就业方向(行业、部门)、主要岗位、主要工作、实现环节和途径,进一步明确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以专业群建设为纽带,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在课程体系中首次加入专业群基础课模块,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未来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上,为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提供了清晰路径和重要平台。
2.三化教育(养成教育探索与实践)
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主要通过基于“军营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的三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在校4年期间,实行军事化管理,“通过军营文化激励战斗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树立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用军营文化浸润工匠精
神”[3];在军事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以“弟子规”为抓手,以“孝道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养工匠内涵;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将企业文化教育嵌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养成和体验,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使学生体会工匠精神在的重要意义。
3.实践教学(体验教育探索与实践)
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打造实践能力平台,主要分为集中实践课和第二课堂两个模块,其中集中实践课主要包括公益劳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实验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1) 集中实践课程
各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注重课程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的协调衔接,加强课内外实践创新活动、校内外实践实习环节的配合,形成了由基本技能训练再到综合技术应用训练的递进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2)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制度构建。结合实际,针对毕业论文(设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的情况,构建了一套从毕业实习到毕业论文(设计)开题、中期再到毕业答辩成绩认定的完整制度体系。第二,鼓励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过程相结合,在对实习单位进行实况调研和数据收集基础上,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开题、论文撰写等工作。第三,积极探索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学校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企业导师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弥补了校内专业教师实践指导不足同时,提升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质量。
(3)第二课堂
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结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分别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团学活动与社会工作、生产性实习实践、军校式管理和技能培训及其他等八个模块,给予学分认定的详细规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现结合、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和辅导员课外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催生了“蒲公英义务支教队”、“青年志愿者中心义务献血活动”等一批出色的学生公益实践活动项目。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厚实品质基础,促进全面发展。
三、主要存在问题
“3+3”人才培养模式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目前面临很多问题,诸如: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在促进人才培养效果的联动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实施过程的脱节;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匠人才的培养质量。以上问题,都是“3+3”人才培养模式在后续的探索和实践中需要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手册》.
[3]周惟公等.“三化”教育的认知与实践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學院为例[J].科技新时代,2018,6:26-27.
课题:第五届校级教改项目—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编号:JG2017505)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