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燕 陈诗艺
摘 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中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结论:(1)初一年级的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初三年级的主观支持显著低于初二、高一、高二。(2)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多体验到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少体验消极的教养方式。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
1.引言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生理、认知和社会性方面都发生显著性的改变,心理发展表现出一些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点。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李强[1]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紧张的状态,从而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贺寨平[2]把社会支持比喻成是一种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个体将在网络系统中得到的资源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使得日常生活正常运行。李百珍[3]等人的研究阐述了父母的教养观念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家庭教方式,增强家长的素质教养观念,立足于根本,对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对象
在遵义市抽取三所中学。发放500份问卷,回收了451份,有效问卷率为90.2%。
2.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2.1 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肖水源[4]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包括三个维度和10个题项。为使量表适合中学生这一群体,对肖水源的量表做了一点修改[5]。
2.2.2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由岳冬梅[6]等人进行修改了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父亲教养方式的测评有6个因素,母亲教养方式的测评有5个因素,合计66个题目。该评定量表使用了1-4级评分。
3.结果
3.1 中学生社会支持中的年级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中学生在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年级主效应体现出显著的差异(F=3.188,P=0.008)。进一步对主观支持的年级差异作多重比较发现,在主观支持维度中,与初三、高一、高二年级相比,初一年级要显著偏高,均值差分别为0.54、0.31、0.30,p值分别为0.000、0.035、0.047;与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相比,初三年级要显著偏低,均值差分别为-0.27、-0.23、-0.24,p值分别为0.039、0.018、0.014。
3.2 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t检验发现,在以下维度差异均达到显著,父亲惩罚严厉(t=2.92,p=0.004),父亲过分干涉(t=3.25,p=0.001),父亲拒绝否认(t=3.56,p=0.000),母亲过分干涉保护(t=2.73,p=0.007),母亲拒绝否认(t=2.00,p=0.047)。而且女生都显著低于男生。
3.3 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总分及其所有维度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关系是显著正相关,在父、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关系中是显著负相关的,但是在父亲的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中无相关。社会支持中的支持的利用度与父亲过度保护的关系是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与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无相关,其余维度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负相关。支持的利用度与母亲偏爱被试无相关,其余维度与母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见表1
4.讨论与分析
4.1 中学生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中学生在主观支持维度上年级呈显著差异。这与刘春梅,李宏英[7]对社会支持的研究一致。多重比较发现,初一年级的学生在主观支持得分上高于初三、高一、高二年级的,说明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课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习相对初三、高一、高二年级的来说更轻松,所以他们更能主观上觉得家里的支持比较多,同时更能够感受到身边人的支持。初三年级低于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由于初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各种考试可能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們的精力,让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感受身边人的关心与支持。
4.2 中学生家庭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差异均达到显著。并且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女生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大多数男生表现出来的都是勇敢坚强的形象,在社会中扮演主动、支配者的角色;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给人们的印象是温柔体贴、内向害羞的,在社会中常常扮演被动、从属的角色。这就导致了父母亲教养方式上在性别上的不同,他们对男生采用较多的是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保护的方式,以致于培养他们刚毅、坚强等性格特点;对女生则较多的采用激励、理解的方式,以致于培养她们自尊、自信等性格特点。
4.3 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在父、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关系中是显著负相关的。社会支持中的支持的利用度与父亲过度保护的关系是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与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无相关,其余维度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负相关。支持的利用度与母亲偏爱被试不相关,其余维度与母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这与丁厚光的观点基本一致[8]。如果想让子女在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能够拥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在情感态度上必须得到父母的支持,那么家长教养方式应选择开明的、理性的和积极的。
本研究说明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对子女的个人生活表现出过分干涉、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容易使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疏离感,并且自我信心受挫,以致于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当然也不会有可以足够利用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01):67-70.
[2]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01):76-82.
[3]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4(04):107-110.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130.
[5]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
[6]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03):97-101.
[7]刘春梅,李宏英.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的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4):477-478.
[8]丁厚光.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