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4—2016年度国产青春电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引导机制

时间:2024-05-04

侯霞

摘要:

2014年-2016年国产青春电影历经了从迅猛发展遍地开花到后期逐步遵循市场的理性平复。青春电影受到了广泛喜爱特别是青少年的追捧,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影视文化凭借其特有的视听传播表现形式,成为了影响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青春电影所呈现的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也从各个层面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本文旨在收集近三年国产青春电影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合传播学理论着重分析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多重影响机理,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青春电影;青少年;价值观;媒介素养

电影已经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张,票房总额有望突破千亿大关。青春电影,顾名思义就是表现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2014年是青春电影元年,随后青春题材的类型电影迅猛发展取得了傲人的票房成绩,累积达到了52.37亿元,青春电影票房破亿的影片达到10部之多, 15年更是其井喷之年,直至2016年其市场效应才逐步趋于理性。

“当前,世界正在步入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向世纪主要文化形式映像艺术渗透。”[1]青春电影以其独有的主题映像为观影群体勾勒出一个拟态镜像,青少年群体则是通过其构建的社会镜像了解当代社会人。

一、2014-2016年度国产青春电影的题材分类

2014-2016年度院线上映影片共计60余部,其中票房突破亿元大关的影片达30余部,题材多样表现青春主题,展现青少年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状态。

1、 侧重展现青年一代对生活、生命的追问与反思。2014年上映的《后会无期》影片主要展现成长的主题,影片采用多条线索交叉并行,多个故事解构人物形象,揭示青春的定义:青年们既纠结于过去逝去的留念又与不确定的未来持续焦灼,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失去又不断重新获得的成长。

2、 侧重展现青年一代的自我博弈。“这一模式的青春片中,多见早熟过程中的自我挑战。很多影视剧导演喜爱仪式化地展现一个未知的成人世界,这里的忧伤多于幸福,灰暗多过光亮。颓废与死之美感是他们的致胜武器,他们也喜欢在青春片中注入幽默,这种幽默往往建立在无惧的基础上。”[2]青春电影往往含有血腥、暴力、犯罪等元素。影片主题在于展现青春反叛背后的社会性意象,凸显青年的精神、心理现状。

3、 侧重展现青年一代的励志追求以及爱情定義。爱情,是青春电影的主要主题,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14-16年几乎所有的青春电影或多或少都聚焦于爱情主题。影片中虚幻近乎美好的爱情影像契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青春爱情的美好与朦胧折射出了时下青年一代的成长关注。

二、 青少年是青春电影的主要观影群体

青春电影广泛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21世纪是网络讯息时代,融媒体时代的环境造就这青少年可选择性的接触各类资讯。“青春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选择之一。”[3]其中大多为青春靓丽的演员。

故事情节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后经艺术处理改编,对于青少年群体有情感相关性。明星和青春电影相互依存共生,形成青春电影工业化生产的良性循环。深受青年追捧的鹿晗、吴亦凡等为代表的明星都曾出现在青春电影中,或挑起青春电影的主演角色,偶像效应的商业考量,为一系列青春电影增加了票房砝码。

青春电影通过艺术化的影像表达,以视听语言为载体为青少年构建了一个虚拟美好的镜像世界,青少年自我代入获得观影体验,产生心理补偿效应。“青春片与青少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这与青少年媒介信息教育的滞后形成了巨大的落差。”[4]青春电影为青少年构建了一个镜像功效的青春世界,影片人物、故事情节以及镜头语言都容易与青少年产生共鸣,成为青少年学习对象和精神寄托,在虚拟镜像中青少年释放自我的压抑、迷茫和叛逆,舒缓自己在现实世界的真实情绪。因此,青春电影成为了青少年情绪转换器。

三、青春电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青春电影所构建的拟态社会环境日益渗透着青少年的生活,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影响。“较早致力于传播研究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曾提出大众传媒的三大功能理论,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随后社会学家赖特,增加一项即提供娱乐,这都是对媒介正面功能的考察。另外两位对传播学贡献突出的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则分析了媒介的四种负面功能把人变成丧失辨别力和顺从现状、缺乏审美能力的单面人、导致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的普遍平庸化、廉价占用人的自由与时间、使人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和思考能力。”[5]

1、 青春电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青春电影聚焦于青少年生活,着重展现青少年独特的社会心理。青春电影所展示的世界与受众产生共鸣,青少年也易于带入社会体验、人物形象、行为范式。首先,电影—音画结合、时空结合的第七艺术,”[6]青春电影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展现的主题、思想增加了青少年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其次,“青少年年龄和学习生活的特殊性使得其社会生活体验有限,影视文化作为现代新型传媒文化,从根本上消除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阻隔。”[7]青春电影丰富了青少年对生活、对社会的间接体验,通过青春电影所呈现的拟态环境青少年可以感受不同的人生经历。最后,青春电影担负着娱乐功能,成为青少年情感宣泄的有效渠道,舒缓青少年的各类压力。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深入宣泄着自我情绪。

2、青春电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青春电影中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影响着青少年。首先,青少年和青春电影的情感相关性易带入其对角色的认知,使其沉溺于人物角色之中难以自拔,模糊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界限,逃避现实世界,影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社会交往以及自我认知。其次,部分青春电影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这些消极的示范效应扭曲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第三,随着媒介的“泛娱乐”化发展,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暴力、色情、犯罪参杂在青春电影中、使得青少年倾向模仿其中角色的行为模式导致青少年的模仿性犯罪。

四、青春电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机制

青春电影所构建的世界来源于社会现实,折射出现实世界中的青春情感和思想观念。拟态的镜像环境与现实世界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致使青少年在倾向选择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模式和看待人事的思维方式。青春电影多层、多维度的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世界,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加强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

1、 增强青春电影的审查力度,建立电影分级机制。

电影从业者和审查工作者要确立“影视育人”的理念,摒弃单纯追逐经济效应迎合受众猎奇心理生产出渲染暴力情色和犯罪的电影,误导着青少年的行为价值取向。加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提高青春电影作品的质量,影视审查机构应适应现代电影市场的急剧膨胀,适时建立起电影分级机制,利用电影分级划归电影等级,分级投入电影市场分级甄别观影群体。

2、 不断增加青少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

开设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程,培育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形成对影视分类的判断力,规避青少年受到青春电影中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强力扮演公众资源管理的主体通过法律监督、制度规范、技术管制等程序实施全面管理以净化社会环境。文化主体机构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多维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例如媒介素养通识手册、图书;制作媒体素养教育专题节目满足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等等。

3、 加強青少年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的发展阶段,在青少年时期该群体容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产生集群效应,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心理发展,在此阶段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教育,运用符合社会资讯传递的多媒介渠道进行价值观传播。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核裂式”多级扩散,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采用青少年群体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构建双向互动的传播渠道。如利用新媒体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营销;利用便捷互联网信息终端进行定向内容推送等等,全网面、多维度构建立体化主流价值观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著《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2] 李百珍著《青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施拉姆·波特著《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4] 宣伟伯著《传播概论传播、信息与人》,余也鲁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

[5] 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 著:《媒介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张晓辉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 (美)丹尼斯·麦奎尔 著:《麦奎尔大众传播学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7] (英)詹姆斯·库兰,(美)米切尔·古尔维奇著,译者杨击:《大众媒介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课题来源:2016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立项“2014-2016年度国产青春电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引导机制”(项目编号YB201631)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