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4-05-04

范林波

摘要: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一度准备对台奉行袖手的政策,并计划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台湾之后与新成立的中央政府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突然爆发,随后,战争形势的扩大导致了中美在朝鲜战场上的直接对抗。这场冷战开始之后的第一次热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对中美关系影响深远,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外交关系;影响

朝鲜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东西方在两极格局背景下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军事较量,它对后来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中美首次在战场上交锋,双方因为这场战争而成为敌人长达二十年之久,可以说朝鲜战争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战前中美两国的关系

(一)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

1948年底,中国内战形势急转,美国政府当时已经看出共产党正逐渐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蒋介石政权大势已去,被迫承认对华政策的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杜鲁门政府立刻清醒地认识到中共在全中国的胜利不可避免,一改之前扶蒋反共的政策,逐渐表明自己要摆脱中国内战,与新中国政府交好的立场。1949年10月6日,艾奇逊主持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关于对华政策的圆桌会议,参加会议的人主要包括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与会者基本达成共识,主张承认新中国,同新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可见,这一时期,美国希望尽可能保留承认中共政府的可能性,只是承认的时间尚不确定。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正式对外发表声明:“美国对福摩萨(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野心,美国政府不会寻求卷入中国的内部冲突,同样,美国政府将不会提供军事援助或顾问给福摩萨的中国军队。”[1]“一五声明”表明了美国坚持不卷入中国内部冲突,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的政治立场。

1950年初,人民解放军在华南地区做好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准备解放台湾。台湾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收缩防线,准备与大陆军队决战于台湾海峡。美国政府就此情况预料到台湾的下场,并决定撤离岛上一些不必要的外交人员和工作人员。此时的美国断然不会帮助一个退守孤岛,且毫无胜算的国民党政权。

同时,美国也在为放手台湾承认新中国做舆论准备。在当时的新闻媒体中,台湾的意义被不断抹杀,被描述为一个没有战略意义且对美国不那么重要的地方,一改往日“失去台湾就意味着损害自身利益”的舆论导向。这一时期的主流媒体也主张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新中国政府。《纽约时报》引用某些政府官员的观点说,“改善同中共方面的关系是在所难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尽管承认中共控制的中国政府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杜鲁门依然希望尽快甩掉蒋介石这个包袱,如果台湾地区以某种方式被中共攻占,国务院就会大大松口气。”[2]

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社会媒体和舆论都表现出放弃台湾,准备承认新中国政府的态度。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中国市场巨大,放弃大陆会失去很多利益,特别是在华的经贸利益。其二,蒋介石政府独裁腐败,外交备受孤立,其灭亡是必然趋势。其三,杜鲁门政府认定共产主义中国不可能真正服从于苏联的领导,中苏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事实上,美国当时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敌人是苏联,倘若深陷中国内战,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所以要尽量拉拢中国,与苏联对抗。

(二)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和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便有意与美国接近,希望与其建立友好关系。1940年周恩来就对马歇尔说过:“从意识形态上讲,我们的政策当然要接近苏联,但是接近的程度其实取决于你们。”[3]1949年4月,毛泽东也指出:“如果美国愿意断绝同蒋介石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4]

但是,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在特定的内外部条件下确立的。从内部来讲,新中国政权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和苏联是一致的,与美国是截然对立的。而且通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十多年的革命进程,党内、军内以及民众早已形成了亲苏反美的思想,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此外,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急需快速的经济发展来维护社会稳定。如此的政治氛围和经济环境同中共对美政策的基本趋势一致,而且也必然会推动这一趋势向前发展。

从外部来看,当时世界上已经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新中国在制定对美政策时必须要考虑来自美苏两方面的压力。不论美国如何认真地考虑过要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但是客观上美国对中国施加了诸多压力,经济上的封锁和外交上的孤立给新中国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困难。美国的这些行为表现出一个资本主义大国对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深蒂固的敌视态度。在苏联方面,中共领导人从一开始就非常看重中苏关系,而且在受到西方国家的一致孤立后,更加坚信:要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必须要与苏联交好。因此,新中国不惜放弃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发展正常关系的机会,主动向苏联靠拢。

综上可见,中国领导人当时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决定了他们在制定对美政策方面的选择余地是很少的。当时,中共中央当时奉行外交政策的三大基本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大方针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而确立的,虽然没有直接针对美国,但确实促成了中国对美政策的总基调。从此中国的外交对象仅限苏联和东欧几个国家,而与美国逐渐疏远。毛泽东指出:“我们在国际上是与苏联站在一起的,真正的友谊与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5]

这样,从新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共把反对资本主义,维护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基本原则。中国对美态度逐渐明显,原因也很简单:其一,美国长期以来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对美积怨尤深;其二,冷战格局形势以及意识形态因素使中国不得不倒向苏联一面;其三,美国并非希望平等地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可能建立的外交关系只是美蒋关系翻版,中国领导人是不可能接受的。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新中国绝不希望与美国反目成仇。

二、朝鲜战争的爆发与中美两国的直接对抗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与中美两国矛盾的激化

1950年6月,就在人民解放军蓄势待发之际,北朝鲜军队突然向南韩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妄图一举统一朝鲜半岛。朝鲜内战突然爆发,杜鲁门从美苏自身战略利益角度出发,认为它必定是苏联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的新模式,是苏联指使北朝鲜对美提出的挑战。考虑到两大阵营的斗争,作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领袖,美国认为如果不作出强有力的回应,保护其在亚洲的盟国,那么其产生的连锁效应必将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与利益。杜鲁门总统说:“如果我们无法保护一个在我们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自由国家,那么将来在亚洲和欧洲,甚至中东和其他地方,临近苏联的各国人民将会对我们失去信心。”[6]

基于此,美国政府立即决定采取强硬态度,组织力量进行干预,改变之前在亚洲收缩力量的战略方针。6月26日,杜鲁门总统命令驻日本的远东军队进入韩国,协助李承晚军队作战。27日,美国政府命令美军在三八线以南全面行动,阻止北朝鲜的侵略,同时命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全面封锁台湾海峡,并要求阻止和击退对台湾的一切进攻。杜鲁门指出:“如果共产党占领了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以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任务的美国军队的安全。”[7]

美军入侵朝鲜,进入台湾海峡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和东南两个地区的安全。面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给予朝鲜道义上的支持。6月28日,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8]

自从美军介入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的战斗机就不断入侵中国领空,对中国的领土安全和居民的财产安全造成巨大侵害。1950年9月之后,朝鲜战场的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先前节节胜利的北朝鲜开始处于下风,美军的强势兵力逐渐扭转了战争局势。美军步步紧逼,不断向北进军,公然不顾中国的反对,越过了“三八线”,直逼中国东北而去。美军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慨,中国意识到中朝两国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不援助朝鲜,中朝边境必定长久不得安宁。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派遣彭德怀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和朝鲜人民军一同抗击美国。此时的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政府怎么也不会想到没有现代化武装的中国军队会冒险和美军对抗。

(二)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直接对抗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作战英勇,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不断取得胜利,并且顺利收复平壤,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扭转了中朝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随后一直到1951年6月,志愿军再次发动三次战役,共歼敌18万余人。

从1951年7月开始,美国联合国军方面迫于战场形势和民众的反战情绪与中朝方面进行停火谈判。之后的朝鲜战场一直呈现出断断续续,停停打打的局面。随后,美国集结兵力相继发起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企图彻底摧毁中朝军队。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不断对中朝军队的后方补给线进行轰炸,希望通过切断中朝人民军队的弹药粮食补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

经过中朝人民的英勇战斗,美军的攻势被一次次击退,兵力损失惨重。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代表与中朝军队代表在朝鲜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历时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美国第一次在没有打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三、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它使得双方相互疑惧,更加疏远,造成两国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

(一)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朝鲜战争的爆发令美国一夜之间改变了曾经的“袖手政策”,认为台湾对于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重新拾起了蒋介石政权,恢复了对国民党政权的全面支持,这不仅使蒋介石政权死里逃生,更对中共解放台湾造成不利影响。

战争伊始,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福摩萨问题”案,企图将台湾交由联合国托管而彻底脱离中国主权。1953年9月,美台双方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规定了国民党军队的组编、训练和指挥由美国负责,如果发生战争,蒋介石政府需要得到美国的许可方能调配军队。1954年12月,美国与国民党又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台湾,澎湖列岛驻扎军队的权利,进一步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国务卿杜勒斯称该条约将成为阻遏共产党在西太平洋地区扩张企图的重要力量。就这样,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几年间,美国就通过一系列协定、条约使自己对中国台湾问题的干涉制度化和常态化。至此,大陆彻底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机会,中国的统一大业一直被搁置至今。

(二)朝鲜战争对中美双方关系后续发展的影响

美国研究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说:“中美双方因为朝鲜战争失去了任何关系,不存在合法的人员往来,没有经济贸易关系,只有疑虑和敌视,这在和平时期是从来没有的”。经过朝鲜战争,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被系统化和固定化。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来的鲜明的反美立场和强大战斗力使美国政府认定,中国是比苏联更具冒险性的敌人。从此在美国,一切跟共产主义中国有关的人都要受到审查,一切偏袒中国的言论都会受到攻击,甚至连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都会受到迫害。美国从此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遏制中国:政治上联合众多西方国家一同孤立中国;经济上严厉封锁禁运,全面遏制中国同西方的各项贸易往来;军事上构建亚太军事包围体系,形成包括日本,菲律宾,台湾等地在内对新中国的半圆形的包围态势。

同样,朝鲜战争也大大强化了中国的反美态度。中国从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便开始肃清美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并对全国人民进行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针对美国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例如在经济上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在华财产进行清查和管制。

朝鲜战争给了中美两国人民难以愈合的感情创伤,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误解和敌意,这种冷战背景下产生的疑惧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朝鲜战争对中美双方外交战略的影响

中美双方在此后长达二十多年间的外交敌视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朝鲜战争对中美双方的外交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讲,朝鲜战争也是两种社会制度的一场较量。战争强化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的融合与发展。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不及从容地确立一个均衡而全面的外交战略,便被匆忙地卷入战争之中。这场战争在外交层面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不理性的,一场同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直接对抗,只能导致双方的彻底决裂,中国的大门从此对西方国家关闭。同样,朝鲜战争也改变了美国对中国以及中苏关系的看法。战前,美国高层普遍认为毛泽东就是亚洲的铁托,中苏势必分道扬镳。战后,这一想法即刻烟消云散,美国人认定中国的参战是由于莫斯科的指示造成的,中国是苏联在亚洲地区扩张势力的马前卒。美国不断加强实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外交战略,阻挠新中国的崛起。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进程的加深,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意识形态因素对外交关系的影响减弱,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出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中美关系发生缓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全面走向了世界,如今已经同资本主义的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新中国就跻身到世界主要的政治经济大国的行列之中。这足以说明:两种制度的国家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并存,而且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这场战争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战争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其外交关系的稳定与否是世界局势变化的关键因素。中美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中美关系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认真反思、回顾这段历史,对于增进两国间的信任与理解,改善两国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福斯特·雷亚·杜勒斯.美国对共产主义中国的政策.1949—1969[M].托马斯·克罗微尔出版社,1972:57.

[2]中美关系(文件和资料选编)[C].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76.

[3]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7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5.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6]乔兆红.朝鲜战争与中国的台湾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34.

[7]傅常青.朝鲜战争对我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111-115.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8.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