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徐璐++张月霞++王聪聪
摘要:由于PON(无源光纤网络)技术具有投资少建效快的特点,目前在通信传输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主流的PON标准有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两种。针对工程上应用PON技术时的网络规划问题,本文提出了有关光功率最优解的概念,以高层楼宇中的光纤接入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计算,求出了不同分光模式下的损耗特性,为工程实施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光功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光模块;损耗计算
0.引言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接入技术作为新一代宽带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高带宽、全业务的接入平台。PON作为新一代光纤接入技术,在抗干扰性、带宽特性、接入距离、维护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巨大优势,其应用得到了全球运营商的高度关注。目前PON中比较成熟的是EPON和GPON。为了更好的建设宽带接入网络,实现三网融合,对于PON技术特点的研究是迫切需要的,它为FTTx(光纤接入)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于XPON中各项指标如带宽、成本、多业务接入能力等方面国内外均已有了成熟的研究,本文将着重于具体工程上的光功率损耗问题就行研究,为工程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1.XPON概述
1.1EPON
EPON,顾名思义,是基于以太网的PON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EPON 由光纤线路终端、光分配网络和光网络单元组成,采用的是树形拓扑结构。
目前,EPON技术已经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经过各标准化组织、设备和芯片制造商、运营商的共同努力,EPON商用芯片和光模块已经成熟。在中国电信的主导下,已经实现了EPON芯片级和系统级的互通测试,EPON产业链也在进一步成熟,形成了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设备成本进一步下降,已达到规模商用水平。
1.2GPON
GPON 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被大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基于 GPON 技术的设备基本结构与已有的 PON类似,也是由局端的 OLT (光线路终端)、用户端的ONT/ONU (光网络终端或称作光网络单元),连接前两种设备由单模光纤和无源分光器组成的 ODN (光分配网络) 以及网管系统组成。
GPON和EPON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完全不同的标准。在应用上,GPON比EPON带宽更大,它的业务承载更高效、分光能力更强,可以传输更大带宽业务,实现更多用户接入,更注重多业务和QoS保证,但实现更复杂,这样就是导致其成本相对EPON也较高,但随着GPON技术的大规模部署,GPON和EPON成本差异在逐步缩小。
2. 光模块概述
光模块(optical module)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光电子器件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简单的说,光模块的作用就是光电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EPON在用的光模块主要有:
图1光模块及光路损耗特性1
1000BASE-PX20,允许通道插损24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为1:32,EPON网络部署早期配置,新采购设备已不再配置PX20光模块;
1000BASE-PX20+,允许通道插损28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为1:64,当前采购EPON设备均配置PX20+光模块。
GPON在用的光模块主要有:
Class B+,允许通道插损28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为1:64,现网GPON设备普遍配置Class B+光模块。
Class C+,允许通道插损32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为1:128,Class C+光模块已成熟,应主要采用。
图1和图2体现了EPON与GPON中的光模块及光路损耗特性。
图2光模块及光路损耗特性2
3.EPON中光功率的分析
EPON一般采用树形拓扑图,主要由OLT,分光器,ONU组成。
一般有三种方法计算通道的损耗:最坏值法、统计法和联合设计法。由于接入网环境传输距离较短,所以采用最坏值法。最坏值法:将光线路中每一部分会出现损耗的部分的最大损耗值分别罗列,然后将其取和值即为最大损耗。
根据光模块的性质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发射功率,减去最大损耗和线路维护余量,可得出用于传输的损耗,并可以计算出传输距离。根据用于传输距离的损耗可以比较出在损耗方面的优劣。
采用EPON组网,光模块为PX20+(支持最大插损30dB)按上行方向(1310nm)光纤衰减系数(含固定接续)0.4dB/km测算线路维护余量:2.5dB。
目前EPON不支持1:128分光,支持的最大分光比为1:64。
本文以高层楼宇场景做为一个实例进行分析,以一组64分光为例介绍一级二级分光两种拓扑结构的损耗预算。
3.1一级分光
基于EPON一级分光拓扑图:
目前EPON不支持1:128分光,支持最大分光比为1:64,损耗为20.1db;光纤跳纤、尾纤插入及光缆熔接点总损耗:0.5db,法兰盘熔接头损耗:0.5db,线路维护余量2.5db。
合计21.1db,剩余8.9db用于传输损耗。
在实际工程中,可能增加一些施工时需要附加的光中继设备等,会有一些额外的损耗,视具体工程需要而定。
3.2二级分光
基于EPON二级分光拓扑图:
使用1:4分光器(损耗7.2db)及1:16分光器(损耗13.8db),其余值不变,合计损耗22db,剩余8db用于传输损耗。
由上述实例可知,一级分光损耗优于二级分光,但是差距并不大。在实际案例中,应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拓扑。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线路终端的安排,用户的分布情况以及维护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额外的,对于FTTH来说,GPON有大分光比,高带宽等特性,更适合组网中使用。
4.GPON中光功率的分析
由于不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此,本文同样以高层楼宇场景做为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功率计算方法依然采用最坏值法。
光模块选择:普遍使用classB+,但classC+光模块现已成熟,应主要采用。
允许最大损耗:已知classC+允许通道插损为32dB,支持最高分光比1:128,则ODN网络光功率全程应控制在32dB之内。
4.1一级分光
基于GPON一级分光拓扑图:
对每一路而言,其中有4个活接头,2个光分路器,故总活接头连接损耗为:0.5*4+0.25*2=2.5dB。
主干、配线光纤纤芯为G.652D,引入光纤纤芯为G.657A,按1310nm光纤衰耗0.4dB/km计算;1:128分光器插损为23.7dB,光纤冷接子衰耗小于0.1dB,可忽略不计。
总衰耗是:2.5+23.7=26.2dB;再有留出冗余度2.5dB的线路维护余量,所以:26.2+2.5=28.7dB;则传输距离L=(32-28.2)/0.4=8.25km。
在高层楼宇中,局部OLT可放置在楼内,这样最长线路将远小于8.25km;也可以放置在接入点机房,机房至大楼的距离在8km之内都是可以接受,但这样一来,由于布线时光交至分纤箱这段中光纤芯数很大,且根数多,就导致了成本提高。
4.2二级分光
基于GPON二级分光拓扑图:
采用二级分光,一级分光点为1:16,二级分光点1:8(16*8=128)
插损、光纤类型同一级分光。
对每一路而言,4个活接头,4个光分路器连接头,总活接头插损:4*0.25+4*0.5=3dB
1:16分光器插损13.8dB,1:8分光器插损10.5dB,忽略冷接子衰耗。
计算:总衰耗=3+13.8+10.5=27.3dB,加上2.5dB维护余量:27.3+2.5=29.8dB,L=(32-29.8)/0.4=5.5km
即:从OLT出发,经二次分光到达用户所走路程<=5.5km即可。可将一级分光器放置于室外,二级分光器放置于楼道内。
分析: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到,二次分光时一级分光点至二级分光点时光缆芯数会大大减少,可以节约成本;但由于二级分光点多为分散设置,容易造成1:128的分光中只有几十户在用的情况,导致PON利用率低。所以,采用二级分光前,要先对用户带宽使用率做一调查;其次,由于分光器数量多,二级分光比一次分光更难维护。
由上面的实例可知,在GPON中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并不能直接判断哪种分光性能较优。在设计不同的项目时,GPON拓扑规划图和分光级数的选择都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用户分布,OLT到ONU之间的距离,所允许的最大传输损耗,线路维护等。这说明GPON的规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5.结论
单就光功率的损耗预算而言,EPON和GPON的区别并不大,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GPON所能容忍的损耗比EPON稍大。而EPON和GPON在其它方面各有各的优点,EPON的优势在于研究起步早,技术更加成熟,但是在我们的实例中可以看到,GPON的大分光比特点在很多情况下都优于EPON,更深层次的区别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了。
在工程的实施中,应根据具体的要求来确定选择GPON还是EPON;另外,如何分光和光纤传输损耗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比如类似多用户的高层楼宇这种地点,支持大分光比的GPON可能会更适合应用于FTTH。而EPON由于诞生较早,技术比较成熟,相比于GPON目前的成本是比较低的。
综上,可以看出GPON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GPON的技术成熟后,其成本必然会下降;同时,它所拥有的大分光比和高带宽等特性更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美)帕勒里斯.光纤通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
[2]刘东,张崙,陈雪.EPON与GPON的综合比较[J],电信科学,2005-6.
[3]王中华.APON、EPON、GPON的综合比较[J],甘肃科技,2005-6.
[4]沈成彬,王成巍,蒋铭,王波.下一代PON技术的进展与应用[J],电信科学,2010-8-15.
[5]周静.再调制WDM-PON系统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2011-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